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珐琅彩微观下看见网格纹是什么?

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但难倒了全世界,因为清三代的珐琅彩,你们谁有真的收藏呀?告诉你吧,除了博物馆故宫的,民间真的大开门的都在我手里。所以说你有真正的清三代的珐琅彩,你才有发言权。虽然你这个提问在各种瓷器鉴定书上,已经写的很详细了,但你看能给你回答的人,还是一片空白,这是又为什么?这就是只有人家蒸完的馒头,没有自己更深入独家的观点,所以根本回答不了,也没有什么意义。

那有人说了,还有杨静荣,杨实,崔凯他们所谓瓷器专家呢?这就是广大藏友又一个认识误区。这三个在电视出现的瓷器专家,他们不是珐琅彩专家,因为他们不拥有自已的珐琅彩的。连故宫里边的都没上手见过,即便杨静荣上手拿过见过,但不是他个人东西,不能带回家里,在被窝里细细的研判品味。所以说在公家库中,只有在馆长批准情况下偶尔的见拿一下镇馆之宝,也就是几秒钟,一分钟的事儿,不能增长什么,特别一槌定音的独家珐琅彩鉴别知识。加上民间现在都是民国和现代瞎仿的珐琅彩,不可能有一个真的。所以天天找他们鉴定珐琅彩的呢,对他们压力也不大。你如要碰见一个拿真的珐琅彩让他们鉴定,他们就感到生疏。可能想?是不景德镇新的高仿的,要是真的民间可没听说过呀!你们家在清代是干什么的背景啊?有没有在皇宫里的人呢?要是真的,你可发财了,值一两个亿呢。但是,如果特别完整如新,该说这是近几十年新纺的,老的300来年了,不可能没有使用痕迹。要是显旧的,就说珐琅彩这么高级珍稀,在皇宫里几百年都是放匣盒子里保护着,妥善的保存着。不可能有人敢拿它使用吃饭呀,所以有就是故意做旧痕迹,这也不对。所以说呢,又该蒙断了;这是新的仿古瓷,买的不贵吧,看着也挺好,摆在桌子上也好看,收着吧,没准过几百年也就值钱了。千万别当真的收藏,如果一个人拥有真正的清三代珐琅彩,你想想你有这个命和概率吗?这么大的天上掉个馅饼,能砸到你脑袋上吗?连我们这些长期搞瓷器文物的专家们,我们都没有一个,连个瓷片我们也没有收藏到。所以别乱花钱,你能捡到珐琅彩的漏有这种可能吗?所以我告诉大家们,你们要希望买收藏到真的珐琅彩,应该上大拍卖会上,花一两个亿有可能买到。唉,长叹一息!真应了那句话了,专家又不专了而已。专家的打眼犯错,对各种自己没有收藏见过的真精稀品,包括对珐琅彩的蒙断式毁坏打击是最致命的。所以我在这里再郑重的宣布;全世界民间的真品珐琅彩鉴定,看只能让我一人承包干了,其他任何人都没有这个一槌定音鉴定权利了。也不是没事干,只能对法琅彩瓷鉴赏提意见可以,亮一下观点,处在深入的学习状态下是可以的。

现在,我这个世界清三代珐琅彩收藏鉴定第一人,给你一个完整的回答,所以说世上无难事,只是你还沒有。珐琅彩料上的网络格纹,确实是比较细碎而且是微小,用眼观可能看不见。但不是整个清三代的珐琅彩,上边都拥有细微的格纹,有的有,有的很难找到或沒有。为什么有这奇特的现象?主要是珐琅彩在制作当中是有明显的两个阶段的。康熙珐琅彩和雍正前半期制作的珐琅彩,这种小格裂纹基本上难找到。因为他们都是用的纯的进口的,昂贵的西洋的珐琅彩料。这些彩料加工细致纯净历史悠久,加上用进口的多尔油调制,彩的烧纸出来不变形,不收缩,所以细小的格裂纹就不会产生。雍正六年以后,为了节省成本,开发了国产的珐琅彩专用料。而品种只是从进口的6个再扩大到12个了。雍正特别高兴,所以亲力亲为,下旨要认真烧制每一件御窑制的珐琅彩。但是雍正六年以后改成是,进口料和国产料混合着画用。有的色彩,尤其是国产料用的多的地方,格列小纹就出现了。所以说从雍正朝晚期到乾隆中期止,这时候烧成的御窑珐琅彩,和景德镇官窑唐英创烧的洋彩瓷器,因为大规模的使用国产料,一点外国彩料可能都不用了。而调和彩料的油可能也变为国产的植物油了,原来用外国进口的多尔油是矿物质油,不含水分。但是国产的没有此专用油,只能用国产植物油替代,因植物油含有水份杂质多,那经高温烧制蒸发必然气化了。因彩料内部结构变了,不稳定性增多必然重组,收缩纹便出现了。当时并不明显,只是产生裂,但在随后长期的摩擦把玩使用中,脏东西进去就会撑开纹路了。所以小格纹要是有的话,都在集中一块比较好找,要是少的话,也裂得不厉害,也都集中在一块彩地方。

以上就是我对珐琅彩格裂的细小裂纹,独家的介绍研究成果,不保密了,都告诉这位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