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元代有大都底款的瓷器吗?

没有,这主要是在元代时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官窑瓷器,在元代只有一个督造瓷器的机构叫做“浮梁瓷局”,所以大部分的瓷器官搭民烧,由此推断可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纪年款,所以就没有以朝代时间做标记的款识,如“大元大都年制”这样的款识。谢谢

元代青花瓷国内现存多少件

元代 景德镇 的 湖田窑 成功地烧制出 青花瓷 器。我国国内现存各地传世、出土的元代青花瓷有 100多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元青花瓷有200多件。

  元代中、晚期青花瓷器,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多为小件器物,胎子轻薄,不甚精细,多为青白、乳白半透明或影 青釉 。青花的颜色灰暗迷蒙,纹饰稀疏但奔放洒脱,有的可以说相当潦草,常见器物有高足杯、碗、盘、香炉、小罐、蒜头瓶、玉壶春瓶等,多为日常生活用品,这类青花瓷器当时生产数量有限,属民用瓷。另外一类青花瓷器,以大件器物为多,其共同特点是大器者胎体厚重,小件轻薄,色白致密,透明釉白中闪青,青花颜色浓艳鲜亮,色浓处有黑褐色斑点。该类器件做工精良,纹饰层次多,有的甚至多达10来层,画得很满,但繁而不乱,层与层之间留一周空白,器底端两层之间无空白,每层纹饰内容之1 间没什么关系,如经常是在缠枝菊、蕉叶、缠枝莲、缠枝牡丹之间夹杂云凤、云龙、杂宝、海水江牙等,将毫不相干的纹饰组合在一件器物上。这类瓷器国内传世品极少,墓葬出土也不多见,绝大多数是窖藏出土。估计是由于当时发生了某些突然变故,在不便随身携带的情况下,埋于地下保存的。
  元代(公元1271~1368年)是中国青花瓷器烧造工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在前代 釉下彩 等工艺的基础上逐步确立、完善了青花瓷器的烧造技术,并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到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青花瓷器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瓷器中的主要产品。

  元代青花瓷器在造型方面具有胎骨厚重,形制巨大的特点。常见的器形有大瓶、大罐、大碗、大盘等,这种造型继承了唐宋(公元7~14世纪)以来的传统风格。由于当时的旋削技术较差,器身上常有两道接口,一般大罐内也多有旋纹。元代青花瓷器的胎质,在淘洗技术上不如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细致,在砂底上可以看出有砂眼、刷痕等污迹,底足和缩釉处常呈现出一种火石红斑。元代青花瓷器的釉层一般比明清时期略厚,白釉地子的闪青程度也较明清为重,可能是当时施釉较厚和釉料中含铁量较多的缘故。

  在制作工艺上,元代青花瓷器的足部上下多有竹节状凸起的弦纹,器身与器足的接合部位,多采用胎接方式。在装饰上,元青花一般多装饰莲瓣纹,器物肩部绘有垂云纹,中间主题部分填以各种花卉,纹饰繁密,层次较多。这种繁密饰纹的手法,不仅表现在青花瓷器上,也表现在元代织锦和石雕工艺上,成为当时的独特风格。

  元代青花瓷器的主要产地是中国中部江西省的景德镇。此外在中国东部的浙江省和西南部的云南省,也有烧造青花瓷器的瓷窑。

元代瓷釉面无气泡是元代瓷器吗

有气泡一定是假的,灌浆的。无气泡也不一定是真的。、
中国陶瓷发展到了元代出现了新的变化:元代以前陶瓷产地大多在北方,以生产单色釉器为主。元时生产重心南移,确立了以景德镇为中心,南北其他各窑场百花齐放的生产格局。目前还有专家们提出元代中国制瓷业有两个中心,即景德镇和龙泉。但无论是只有一个中心还是有两个,元代制瓷业中心在南方这是无庸置疑的。 元朝的统治者们出于自身敛财的需求而大力发展瓷业、制瓷生产技术的日臻完善、人们审美观点逐步改变这三大因素给古老的瓷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以彩绘青花瓷与釉里红为代表的釉下彩瓷成了新贵,而瓷器绘画装饰也变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