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瓷器中什么叫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釉下彩:瓷器则是在成型的胎体上用色料绘画,上釉后以高温一次烧成的瓷器品种,其特点是彩在釉下,永不褪脱,光滑平整,它包括青花瓷、釉里红瓷及釉下三彩、五彩瓷等。
  釉上彩:在已烧成瓷器的釉面上用彩料绘画,再入窑在600~900℃之间进行二次焙烧而成的品种。这种彩,因施在釉上,用手扪之,有凸起感觉。如釉上红彩、宋加彩、五彩、粉彩、珐琅彩、墨彩等。
  釉中彩:陶瓷的彩烧温度达到制品釉料的熔融温度,陶瓷颜料在釉料熔融时沉入釉中,冷却后被釉层所覆盖。这种产品表面视觉平滑,有玻璃光泽。由于颜料不直接接触食物,所以铅(镉)溶出量较安全。
这是三种施彩釉的区别。谢谢

青花瓷是不是釉下彩?

青花瓷是釉下彩。

1、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装饰瓷器。

2、釉下彩是入窑高温(1200—1400℃)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它的特点是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退。我们通常看到的青花瓷、釉里红瓷、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瓷、釉下五彩瓷等等就是釉下彩瓷的细分类。

3、釉下彩是用彩料在瓷器坯体上直接施彩,然后再罩一层透明釉,入窑后在高温气氛中与瓷器一次烧成的品种。它的突出优点在于不易磨损、永不褪色、无铅无毒、光滑平整、操作简单。元、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瓷是釉下彩的最成功制作,也是中国瓷器的代表品种之一。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绿彩等。

一部分人认为珐琅彩/粉彩没什么区别,另一部分人认为两者区别较大,您认为呢?

珐琅彩与粉彩是有区别的,中国宋時易定多有玻璃彩。明景泰年间有“景㤗兰,实际也是玻璃彩。它们的特徵一样,显得厚实,粉彩薄消。清時出现的珐琅彩实际是进口玻璃彩,外国名中译名珐琅。珐琅彩瓷比粉彩特点也是显得厚实,但进口珐琅品种据史料记有十多种。进口料还有一种叫“洋彩的彩料则像中国粉彩。做出来瓷画比珐琅薄消。但颜色与珐琅相近,显得艳丽。展示清珐琅丶洋彩、景泰兰三种瓷器各一件①珐琅彩碗。②洋彩碗。③景㤗兰小杯(成化杯)。实物另发。

感谢朋友邀请!个人对瓷器只是拙见。据了解珐琅彩是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一特征。

粉彩是在明、清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而产生的新品种,粉彩是没骨画法。其效果较淡雅柔丽,视觉上比五彩软,所以也称“软彩”。

资料记载,粉彩瓷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笔轻轻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由于砷的乳浊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并可通过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以粉润柔和之感,故称粉彩。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中国画的特征。

无论从原料还是绘画特征都是有区别的,可能只是我们对它们的特点不够太了解,对烧制工艺和各朝代御窑瓷器特征不是很了解,比如小编对此了解还是不够。瓷器知识读千遍万遍知识,不如上手一摸。以上整理内容属个人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