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都兰桂现存的核雕作品(都兰的历史)

1. 都兰的历史

没有。

历史上没有记载过魔国,也没人证实过,不过小说中的魔国有原型。

据《晋书·吐谷浑传》(卷九)记载,这个古老的民族最初诞生于辽东,是鲜卑族慕容部的一支,由于族人少,经常被大族欺负。他们不甘心,就远走他乡到了黄河上游和祁连山一带,以都兰为都城,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期间隋朝镇压过它几次,它没有被灭。无奈再后来,吐蕃强大起来了,终于还是把它吞并了。

现在考古发掘出的“热水墓葬群”,就是这个消亡的古老民族吐谷浑的墓葬。而这个历史上的国家“吐谷浑”大概就是小说里设定的“魔国”的原型。

2. 都兰以前叫什么

历史沿革

建国以前

大柴旦历史悠久,早在20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现小柴旦便保留有旧石器文物遗址。

隋唐时期(公元329至663年),先后为吐谷浑、隋朝、吐蕃辖区。后历经元、明、清、中华民国统治。元、明、清时期,为蒙古族左翼和硕特部北左旗驻地。

新中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青海省都兰县管辖。

20世纪50年代,在国家开发柴达木盆地的号召下, 全国各地的建设者纷至沓来。

1956年,大柴旦为柴达木工作委员会、柴达木行政委员会驻地。

1958年,中共海西州委、州人民政府迁至大柴旦。

1959年,设大柴旦市,成为当时柴达木盆地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1962年11月12日,柴达木工行委撤销,同年11月17日,中共海西州委员会、海西州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驻地大柴旦。

1964年,撤消大柴旦市,改设大柴旦镇,由海西自治州直辖。

1992年6月14日,中共大柴旦工作委员会、大柴旦行政委员会成立,为中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的县级派出机构

3. 都兰历史天气

不可能。

由于109国道地区海拔较高,气温持续偏低,积雪较难融化,目前都兰的积雪深度仍为4厘米,109国道的路面安全仍令人堪忧。

据了解,从2月9日开始,青海南部及海西地区持续降雪,受其影响,109国道沿线的都兰、唐古拉地区积雪深度一度达到了4-7厘米,给途经上述地区的车辆带来了极大不便。为此,从2月9日开始格尔木市气象台已经连续5天发布唐古拉、都兰地区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4. 都兰在哪里

5536米地理位置都兰县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东南部。都兰(蒙古语意为"温暖"),总面积4.527万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总人口近10万人。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回、土等少数民族。地质地貌都兰县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隅,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全境可分为汗布达山区和柴达木盆地平原两种地貌类型。戈壁、沙漠、谷地、河湖、丘陵、高原、山地等地形依次分布。

5. 都兰的历史文化

张兰镇

张兰镇是山西省介休市第一畜牧大镇,介休市的东大门,交通便利,经济繁荣,是闻名遐迩的千年古镇,这里曾经商贾云集、庙堂林立,明、清两代曾设有二府衙门,历史和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拥有中国农村最大的古玩市场,是品种最齐全的古玩集散地,一直稳坐 “中国古玩第一村”的交椅。

6. 都兰属于哪个城市

青海省西部的海西州都兰县一带。青海省属于高原气候,日照时间长,早晚温差大,果实容易积累糖分且气候干旱,特别适合枸杞这种耐寒耐旱的植物生长,长出的果实保满红润,个大,口感好,富含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对人体有很大保养保健作用!

7. 都兰县是哪里

1、宁夏枸杞

宁夏十大特产 银川十大特产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宁夏枸杞是宁夏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宁夏是枸杞原产地,是由中国西北地区的野生枸杞演化的,现有的栽培品种仍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之下野生。宁夏栽培枸杞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宁夏枸杞色艳、粒大、皮薄、肉厚、籽少、甘甜,品质超群,是被载入新中国药典的枸杞品种,国家医药管理局将宁夏定为全国的药用枸杞产地,引入全国十大药材生产基地之一。

2、柴达木枸杞

青海十大特产 海西十大特产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柴达木枸杞又名柴杞、青海枸杞,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柴达木枸杞产地范围为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全境,主要采用柴杞1号,柴杞2号,柴杞3号等优良品种。据小编了解,得益于青海柴达木盆地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出产的柴达木枸杞鲜果玲珑剔透,红艳欲滴,状似红宝石,色红粒大,果实卵圆形,籽少、肉厚,大小均匀,无碎果,无霉变,无杂质,品质优良。

3、中宁枸杞

中宁枸杞是宁夏枸杞的精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宁枸杞本名宁安枸杞,因其原产地在中宁县宁安堡一带而得名。由于宁安堡属于当时甘肃省中卫县管辖,故又有“甘杞"的称呼。宁夏黄河灌区中南部区为我国北方地区枸杞种植最适宜区,中宁也有“中国枸杞之乡”的美誉。中宁县区域良好的地形地貌,优良水质、适宜的气候为中宁枸杞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造就了中宁优质的枸杞。中宁枸杞是长果形呈椭圆且扁长,肉质饱满、外观光亮、柔润;其干果色泽红重,果脐显白色,先端有小尖,包装不结块,味甘甜微带苦涩。

4、精河枸杞

新疆十大特产

精河枸杞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的特产,新疆精河县是我国枸杞的起源地之一,已有50年栽培历史,也是我国枸杞主要集中产区之一。精河县有丰富的枸杞种质资源,是黑果枸杞、宁夏枸杞、新疆枸杞等起源地。精河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积温高、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加上碱性沙化砂质土壤和天山冰雪融水灌溉,出产的精河枸杞色泽鲜红、果粒大、肉丰厚、富营养、味甘美。

5、靖远枸杞

甘肃十大特产 白银十大特产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靖远枸杞产地为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其品种为本地传统野生枸杞。靖远县地处甘肃省中东部,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靖远品质优等的红枸杞。靖远枸杞鲜果玲珑、干果深红、粒大色鲜、皮薄肉厚、味道甘甜、品质纯正、绿色安全,经济价值高,被誉为“枸杞之佳品”和“陇上名品”,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据编辑了解,靖远枸杞鲜食、干制均可,经传统工业加工后,干枸杞子,久贮不腐,是食用、药用等滋补佳品。

6、民勤枸杞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民勤枸杞,甘肃省河西走廊民勤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民勤枸杞产区主要集中在民勤县域内,该地土壤以灌漠土和灰灌漠土为主,是枸杞生长最为有利的地区,其土质条件非常适合枸杞的生长,且能形成品质优良的果实。民勤枸杞灌溉用水来自祁连山雪水和地下井水,雪水是枸杞的天然营养,保证了枸杞的品质。民勤枸杞具有“色泽红润、颗粒饱满、甘甜味美、含糖量丰富”的特点。

7、先锋枸杞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先锋枸杞,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先锋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先锋枸杞的主要产地先锋镇,已有40余年的枸杞栽种历史,是内蒙古自治区枸杞集中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位于河套平原内,其土壤、水源、气候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枸杞的生长发育。先锋枸杞的鲜果晶莹剔透,红艳欲滴,状似红宝石,干果色泽红润,皮薄肉厚,味甘籽少。枸杞也是先锋镇的支柱产业。

8、瓜州枸杞

酒泉十大特产

瓜州枸杞是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特产,瓜州地域辽阔,属大陆荒漠极干旱气候区,降水少,日照长,昼夜温差大,且区域内无污染源,病虫害少,适宜枸杞生长。瓜州枸杞主要有瓜杞1号、瓜杞2号、瓜杞3号和瓜州枸杞大麻叶优系。瓜州枸杞鲜果果实饱满,色泽鲜亮;干果果粒大,质柔软,肉厚,籽粒少,具有枸杞特有的滋味。

9、巴彦淖尔河套枸杞

巴彦淖尔河套枸杞是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枸杞是在河套地区药材栽培中面积最广、产量最大的药材品种,已形成了几个大的基地,巴彦淖尔河套枸杞以乌拉特前旗先锋乡和杭锦后旗沙海乡的种植面积最大。巴彦淖尔河套枸杞果质呈鲜红或紫红色,以颗粒大、果肉厚、肉质柔软、滋润、多糖质而闻名。

10、玉门枸杞

玉门枸杞是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玉门地处枸杞种植黄金带,玉门枸杞产区属典型的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小,土壤肥沃,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质清澈优良,为玉门枸杞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造就了玉门枸杞色泽鲜红、口味甘甜、粒大皮薄、肉厚汁多的优良品质。

8. 都兰县的历史

大柴旦(Duo-Jav)是蒙古族的传统艺术形式,源于17世纪末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地区。它是一种通过舞蹈、歌曲、音乐和表演来讲述故事的艺术形式。

大柴旦最初是内蒙古地区著名的演员和歌手创造的。他们在表演中使用传统的蒙古族服装和道具,以及以骑马、射箭和狩猎为主题的场景。他们的表演通常会以英雄史诗和传说为素材,通过歌唱、舞蹈和动作来展示对蒙古族文化和历史的热爱和敬仰。

大柴旦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独特而生动。演员们在高腔音乐的伴奏下,通过激情四溢的舞蹈和精彩纷呈的表演,将观众带入一个真实而富有想象力的蒙古草原世界。大柴旦的表演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蒙古族文化的传承和宣传。

如今,大柴旦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乃至整个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瑰宝,被广大观众喜爱和欣赏。它不仅仅是蒙古族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的体现,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学习。

9. 都兰历史传说

国外学者多认为“哈萨克”名称最早出现于15世纪初期。据民间有关白鹅的传说,认为哈萨克为“白鹅”之意。还有人把哈萨克解释为“战士”、“自由的人”。13世纪上半叶,成吉思汗把从亚洲到欧洲凡是蒙古人马蹄所到之处,分给了自己的四个儿子。长子术赤分得钦察草原,建立金帐汗国。不久,由于领户分封,造成了新的割据局面。斡鲁朵分得了今哈萨克斯坦东部地区,建立“白帐汗国”,并于14世纪一度强大,统一了整个金帐汗国。

  与中国古代曾经统治过今伊犁河谷及伊塞克湖四周地带的古代民族乌孙(公元前2世纪~2世纪)、突厥(6世纪中叶)、葛逻禄、回鹘(10世纪~12世纪)、哈刺契丹(12世纪)、克烈、乃蛮、钦察(12世纪末~13世纪)等有渊源关系。在现代哈萨克族中间仍有一些部落保留着上述古代的名称。

  历史上,哈萨克族人民曾和新疆各族人民一起为维护祖国统一,反抗沙皇俄国侵略做出过重要贡献。19世纪后半叶,沙皇俄国武力征服中亚,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西北大片领土,使大批哈萨克牧民遭受到残酷统治。哈萨克人民不畏强暴,多次起义,打击了沙皇俄国在中亚的统治。《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后,沙皇俄国强迫伊犁各族人民迁移,遭到哈萨克人民的顽强抵抗。

  不仅如此,在1855年火烧俄国“贸易圈”的斗争中,在1871年抵抗沙皇俄国入侵伊犁的战斗以及阿勒泰地区抗俄的斗争中,哈萨克人民均表现出了坚决反对外敌入侵的爱国主义精神。1944年~1949年,哈萨克族人民积极参加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为新疆的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

  解放后的哈萨克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哈萨克族人民进入了与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繁荣的新时代。1951年1月,甘肃省敦煌县成立了“安置流散哈族工作委员会”。1953年3月,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员会在兰州召开了“甘青新三省边境哈族头人联谊会及各族团结会”。会上讨论了划分哈萨克族牧居区域,建立民族自治政权,发展民族经济文化等问题,拟定了《甘青新边境各族代表关于加强民族团结,安置边境哈族的协议意见》。

  规定:甘肃以海子为中心,东至哈尔腾东端的托逊堡,西至安南坝,南至海子南端,北至燕都尔图,上述地区为哈萨克族居住和放牧区域。青海都兰方面以格尔木为中心,东至达赍,西至乌图美仁,南至古尔班崖吉,北至且如地带为哈萨克族居住放牧区。从此,甘青新边境的哈萨克人民彻底结束了长期漂泊动荡的生活,有了自己固定的居住地和放牧草场。

  1952年至1953年间,经新疆省人民政府批准,被乌斯满匪帮裹挟到镇西的300户哈萨克族牧民迁回阿勒泰。从此,巴里坤的哈萨克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从1954年至1984年,在人民政府的帮助下,一批批哈萨克族牧民由甘肃、青海陆续迁回新疆。

  1954年11月27日,伊犁哈萨克自治区在伊宁市正式宣告成立,区下设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专区,并受新疆省人民政府委托,代管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区(后改称自治州)。1955年11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行政区域划分的规定,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区改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