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中国画的技法有哪些? 中国画有哪些特色和技法形式?

一、中国画的技法有哪些?

1、勾,即先用非常干的浓墨勾出山水的外形轮阔;

2、皴,在勾出山水的外形轮阔上,再用略干的稍淡的墨侧锋进行皴;

3、擦,用墨比皴淡,比皴湿一点,侧锋进行擦;

4、染,用墨非常淡,比擦还要湿,大面积染,一般用来画远山,表现山雾迷蒙的感觉;

5、点,在勾出的山上,点上象征的各种树形。点之后,再略加修饰,一般一幅山水画就可以完工了。在画山石和树干时,勾完轮廓,用沾了淡墨的干毛笔的侧峰,在轮廓边内“摩擦”,制造出纹理,凹凸,折皱的效果。首先是选好临本。一种是就自己喜爱的画风,选自己仰慕的画家,特别喜爱的作品有利于自己画风的发展。一种是根据自己创作需要、丰富表现技法选择临本的。一种是为纠正自己的用笔习气选择临本的。不管是从哪个目标出发选择临本,都以笔迹清晰的原作为好,至少是质量较好的印本。其次是读画。仔细观赏临本,领略画意。为此,也要阅读有关作者生平的材料,特别是与此画有关的评论。注意画面的题跋、款识、印章都有助于画意的理解。

二、中国画有哪些特色和技法形式?

效法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以表现出石和树皮的纹理。山石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荷叶皴、折带皴、括铁皴、大小劈皴等;表现树身表皮的,则有鳞皴、绳皴、横皴等,都是以其各自的形状而命名的。这些皴法乃是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质地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随着中国画的不断革新演进,此类表现技法还会继续发展。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画”。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用于人物和花卉画。

  

  没骨也是中国画技法名。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彩色绘画物象。五代后蜀黄筌画花钩勒较细,着色后几乎不见笔迹,因有“没骨花枝”之称。北宋徐崇嗣效学黄筌,所作花卉只用彩色画成,名“没骨图”,后人称这种画法为“没骨法”。另有用青、绿、朱赭等色,染出丘壑树石的山水画,称“没骨山水”,也叫“没骨图”,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杨升擅此画法。

  

  指头画简称“指画”。中国画的一种特殊画法。用指头、指甲和手掌蘸水墨或颜色在纸绢上作画。清高其佩擅此画法,其侄孙高秉还著有《指头画说》。

  执笔法

  古人把执笔方法归纳为擫、押、钩、格、抵五个字。

  “擫”是用大指肚紧贴笔管的内侧。“押”是用食指第一节贴住笔骨外侧和大指内外配合。“钩”是用中指第一、第二节弯曲如钩地钩住笔的外侧。“格”是无名指第一、二节之间的骨节紧贴笔管用力把中指向内的笔管挡住并向外推。“抵”是用小指托在无名指下面抵住中指的钩。

  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后,再学运腕,用五字执笔法还要做到“指实掌虚”,掌不仅要虚还要竖起来,“掌竖才能腕平”,“腕平才能悬肘”。悬腕是把手腕离开桌面,悬腕的运动轴心在肘。其旋转的幅度可以加大。如画大幅作品,是站在案前作画,还必须悬肘,悬肘的运动轴心在肩,旋转的幅度大于悬腕,但画工笔人物面部五官的细微处,必须枕腕来画,即把手腕靠在桌面上,这样指头也得以稳定,便于描绘其精细处。

  笔锋的运用

  毛笔的笔头分三段,最尖的部位是笔尖,中部是笔腹与笔管相接处为笔根。笔锋有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的区别。

  中锋是将笔管垂直,笔尖正好留在墨线中间,画出的线条挺拔流畅,中锋也叫正锋,或叫正用笔。用中锋画的线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画时提、按用力比较均匀,行笔较稳。若用力不匀,有轻有重,则线条会有粗细变化。

  

三、中国画有哪五种技法?

中国画并没有五种技法之说,其主要技法如下:

1、笔法

笔法是由行笔而形成的。行笔包括起笔、运笔、收笔三个部分,起笔和收笔逆入藏锋、自然含蓄,行笔要有力度。用笔要意在笔先,以意使笔才能因意成象,笔自动人之处在于有意趣。

笔要有力度,古人称笔 “力透纸背”、“骨法用笔”、“力能扛鼎”,就是强调用笔的功力,力度与方式,所以用笔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气力由心而腰,由腰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指,由指而笔端纸上。

于是使产生了具有节奏和韵律、奇趣横生的用笔。 运笔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散锋等区别,以中锋用笔最重要,它是笔法的骨。

2、构图

传统的“六法”川笔中讲“经营位置”,其实就是讲绘画布局的章法,即构图。所谓绘画中的“位置”应该用心去“经营”,要根据对象的结构和格局,苦心加以组织和布置:在创作的时候,要注意表现对象的特点和神韵,落笔要肯定,一下笔就抓住物象的特征,主题要鲜明。

先用墨线勾画出景物的大感觉,构图注意重心。先落墨点出小山丘,一般起笔落墨为有浓淡的湿墨,接下来干笔走线条向外扩张,线条由简到繁、由疏到密;最后加点、擦、皴。注意点擦时变化要多,以中锋点、散锋点、侧锋擦,营造出山村郊外的苍野和自然,主题不断的深入,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3、墨法

用墨之法,前人有很多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七法:浓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古人墨法,妙于用水。”所以墨法,离不开水的运用。

浓墨法。运用浓墨,要浓而滋润、活脱。用笔头饱蘸浓墨后速画。

淡墨法。有湿淡、干淡两种,湿淡是笔上先蘸清水,然后蘸少量浓墨,略加调和后速画。

焦墨法。焦墨用法关键在于笔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运笔挤压中,使水分从焦墨中渗出,达到焦中蕴含滋润的效果。

宿墨法。分浓宿、淡宿两种。由于宿墨脱胶而含渣,墨迹显露。故用笔时要注意虚灵、松动,更不得拖涂。

破墨法。分浓破淡、淡破浓、干破湿、湿破干,还有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等多种变化。破墨法要注意在墨色将干未干时进行,以利用水分的自然渗化。用笔的方向也要注意变化,直笔以横笔渗破之,横笔以直笔渗破之。

积墨法。用浓淡不同的墨,层层积染,称积墨。积墨法的特点是必须等前一遍墨色干后,再画第二遍,才能使画面墨色层次分明、浑厚华滋。

泼墨法。有二种泼法,一种是墨水直接泼洒在纸上,根据自然渗晕的墨迹,用笔再加适当点画。另一种是用笔泼墨法。这种泼法,便于控制。

冲墨法。是用墨画后,乘湿速以清水冲淋,使墨自然渗发。

渍墨法。常用松烟墨、渍墨入画,往往墨色浓黑而四边淡开,得自然之晕。

4、色彩

色彩的色相:物质色彩有红、橙、黄、绿、青、紫的差别称为色相的差别,如同人的相貌的差别。

色素:指构成物体色彩的物质

纯度:指色彩的纯粹程度,也指色彩的饱和度,又叫色度。

明度:指色彩明暗、深浅的程度,也称色阶。

色调:画面各部分的色彩有某种共同的因素,可以组成一个统一的色调。一幅画如果没有统一的色调、色彩,杂乱无章,就难以表现出画面的统一的情调和主题。

色彩的倾向性:在十二色中,由红紫到黄绿都是热色,又称为暖色,以橙为最暖。由青绿到青紫都是冷色,以青为最冷。紫色和绿色都有冷暖的成分,又称为“温色”。黑、白、灰、金、银色没有色彩的倾向性,为中性色。

扩展资料:

中国画创作要领:

1、气韵生动,是对作品的总体要求,是艺术应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评、赏析中国画的主要准则。气韵,在传统中国画中,是指神气与韵味的总和。石涛曰“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

要有气势、豪气、不能有匠气、俗气。元代杨维桢指出:“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

2、“六法”中,谢赫将“骨法用笔”列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国画中指的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汉字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所以说,写意性是中国画的精神实质。

四、绘画有哪些技法?

一、拼贴挖补法

1、把一幅画切割、分解,然后换位或原位(如将一个圆变换角度或反过来贴上)重新组合。

2、或把别的画面某一部分拼在此画面上国画视频,构成新的关系,如用金箔直接贴在画面等。

3、穿插拼贴法

二、纸板遮挡法

1、纸筋法

在画纸上加上纸筋,用水粘贴画网,画后撕掉,可表现山石的纹理与质感,也可在拓印材料上加上纸筋。

2、刻版遮挡法

刻出大雁、白鹭等形象国画视频,再拓印。

3、纸版漏印

此法与遮挡法相反,先在较硬的纸上剪刻出空洞形象字画,用它来刷印或拓印。

三、反衬法

1、在背面勾皴

2、正面勾皴,背后着色

3、正面作画主体,托纸上画背景

五、写实技法有哪些?

(1)素描初稿。透明画法主要依赖于清晰、成功的单色底画——素描。在这个阶段,可以用任何素描媒介——炭条、色粉笔等清楚地确定一个可填充底色的框架——素描稿。之后,喷一层发胶或上光油。

  

  (2)纯灰画法。一般用白色与黑色调和的灰色作画,也可用赭石或褐色与白色调和。基本要求是反差强烈的明暗层次,尽可能用亮色调表现,因为其后每一遍上色都会使画面变暗一点。根据“肥盖瘦”原则,这一阶段尽可能少用油,古代画家多用铅白,因为铅白在油画颜料中最“瘦”,而黑油画色含油多,因而要少用。在表现明暗层次反差强烈的肖像时,并不意味着越暗越好,在保持亮度的基础上,最深的调子处于中间灰色即可。在画灰色画时,应常备一支扇形笔或油画滚子,不断用它把颜料抹平,一般只在确实需要的地方才画稍厚的笔触。灰色画完成之后,至少要让它干两天以上再涂上一层润色光油,这利于随后的色层上光。

367.a.r.t

  

  (3)着色。开始时色层要概括,大面积涂上单纯的经过稀释的上光色是着色过程的第一步。待一层上光色干后才能覆盖下一层色,间隔约为一至两天。当然可以采用湿盖湿的画法,但不易控制色彩,所以很多采用透明画法的艺术家同时画几幅画。

  

  (4)薄涂。透明着色之后,为增加物象的体感、质感,高光及细节部分常采用薄涂方式强调,用大量白色调和大量的调色油涂于干后的上光色上,多加调色油是为了遵守“肥盖瘦”的原则。注意:这一阶段不要使用松节油。松节油只在灰色画阶段使用。

六、水彩常见的技法有哪些?

1.平涂

这种方法是最常见的技法,就是画笔蘸取颜料后直接在纸上涂画。

2.接色(干)

平涂完一种颜色后,等它干掉以后,在它后面衔接上另一种颜色。

3.干叠

平涂完一种颜色后,用另一种颜色叠加在它的上方。

4.干擦

就是用蘸水比较少比较干的画笔上色,画出来的效果就是不均匀的笔触,画树干和纹理的时候会用到。

5.留白

这个要用到留白液,首先用留白液给自己要留白的地方涂上,涂背景的时候就可以肆无忌惮地上色,等颜料干了以后,用猪皮胶擦掉留白液就可以了。

6.湿画

就是画之前在纸上涂一层水,然后再去上色,这样画出来的画过渡比较均匀。

7.接色(湿)

涂完一种颜色后,趁着水分未干,在其后衔接上另一种颜色。

8.混色

涂完一种颜色后,趁着水分未干,在其周围用不同的颜色上色。

9.撒盐

涂上颜色后,趁着水分未干,撒盐在上面,干了以后后出现雪花一样的效果。

10.渐变

平涂完一种颜色后,趁着水分未干,用一支清水笔,在其后过渡颜色达到一种渐变的效果。

七、常用的创新技法有哪些?

1、模仿法:以某种模仿原型为参照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变化产生新事物的方法。很多发明创造都建立在对前人或自然界的模仿的基础上,如模仿鸟发明了飞机,模仿鱼发明了潜水艇,模仿蝙蝠发明了雷达。

2、想象法:在脑中抛开某事物的实际情况,而构成深刻反映该事物本质的简单化、理想化的形象。直接想像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广泛运用的进行思想实验的主要手段。

3、组合法:从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或产品中抽取合适的要素重新组合,构成新的事物或新的产品的创造技法。常见的组合技法一般有同种组合、异物组合、主体附加组合、重组组合四种。

4、移植法:将一个领域中的原理、方法、结构、材料、用途等移植到另一个领域中去,从而产生新事物的方法。主要有原理移植、方法移植、功能移植、结构移植等类型。

八、泥塑的基本技法有哪些?

1、泥塑的基本技法有揉、搓、捏、盘、刻、粘、切、挖等。

2、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准备,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蜂蜜等。

3、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制子儿就是制出原型,找一块和好的泥,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过修改、磨光、晾干后即可,有些地方还要用火烧一下,加强强度。翻模就是把泥土压在原形上印成模子,常见有单片模和双片模,也有多片模。

4、脱胎就是用模子印压泥人坯胎,通常是先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状,然后压进模子,再把两片压好泥的模子合拢压紧,再安一个“底”,即在泥人下部粘上一片泥,使泥人中空外严,在胎体上留一个孔,使胎体内外空气流通,以免胎内空气压力变化破坏泥胎。

5、最后一道工序是着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一般着色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吸收彩绘颜色,彩绘的颜料多用品色,调以水胶,以加强颜色附着力。

九、中国画的焦浓淡清是墨法技法?

中国画的浓谈干湿焦等属于笔墨技法。

十、如何帮助学生学习中国画的表现技法?

很多地方美术教学非常注重对民族文化的学习,有些学校开设了中国画的课,在校本课程里面增加了中国画的学习内容。现在很多教科书对中国画的教学内容确实有削弱。

在中国画教学上,我们曾经带领孩子们尝试着去模仿大师或者我们的祖先画的一些传统题材、传统规格的中国画,花鸟、山水、人物都尝试过,但是我们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在表现这些的时候有一定困难。他们会很容易模仿出来,但是画面里面非常缺乏生机,他们不太理解那些山鸟、山水之间的语言,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为什么这么大的画面却只画出这么一小部分,那种空间格局到底是什么。

对低年级的学生,应该注重对于水墨、笔墨的感受。现在有条件的家庭的或者是家长有这方面意识的家庭,会从小培养孩子用毛笔练字,但是大部分学生对毛笔这个材料不是很熟悉,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首先应该让学生熟悉材料。

比如,我们可以用一到两课的时间让学生用毛笔写汉字,熟悉一下毛笔中锋或者侧峰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然后熟悉一下宣纸,不同的宣纸如熟宣、生宣,水墨一洇开是什么样的感觉。在这个基础之上让学生接触具体的绘画,比如画花朵,可以先带学生看一些图片,看一些经典的作品,再观察现实生活当中花的结构,让学生加深一些体验,然后就开始绘画。在绘画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我们中国的毛笔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如果变换姿态、力度会有什么不同,水和墨之间又有什么样的趣味,理解中国画的语言,慢慢地再通过欣赏来提高他们的认识,高年级学生的传统题材作品可能就会更有生机了。

中学阶段的中国画,以花鸟类、树石类为主。如画花卉时,要了解花卉的结构,如单瓣、复瓣、俯仰含放。学习时可以让学生临摹一些优秀的中国画作品(可以是局部的),体验中国画的笔墨趣味,并使他们较快地掌握中国画中的笔墨技法。对中国画的理解,不能单纯照着一个样子去临摹。我们中国古代的花鸟画、山水画也是来自于生活的,像花的画法,有复瓣的、有单瓣的、有俯仰的,有含放的等,各种各样的造型都有,都来自生活,让学生画中国画的时候,要有一些形象的照片给学生看看。包括山水画当中石头的皴法,就是根据自然界的山石不同的纹理的变化创造出的。我们给学生讲皴法的时候,就可以给他看一些山石纹理的照片,让学生来了解中国古代的画家是在观察自然这个基础上创作的,而且是用线来表现。

在中国画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技法的学习,还有一方面要让学生多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家创作的精神。中国画的欣赏和学习确实是有难度的,因为很多的中国画都是文人画家画的,很多和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的文化是有关的,这些东西给中学生讲有难度,但是我们可以从技法的角度让学生来了解中国画的特点。

在什么年龄段可以进行中国画的教学,中国画的教学到底用什么形式来进行,是临摹还是随意地、自由地表现?这里面牵扯到很多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目前我们国内的教科书基本上是在中年级阶段也就是在三年级的时候开始编入了中国画的学习内容。一般来说,在三年级、四年级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让学生在宣纸上用毛笔体验水墨,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进行的,不是一本正经地让学生去画白描或者是画写意,而是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水墨在宣纸上深化的效果。五六年级时,目前有的学校开始进行简单的花鸟画的学习,也有的学校让学生画一些树,或者是山水的衬法。

在美术教学整个过程中,我们提倡的是创造性的培养,也就是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我们美术教学的一个最主要的目标,但是在传统的中国画的教学中,古人都是强调临摹的,通过临摹学习掌握前人的技法。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传统方法。我们中国很早之前就有画谱,从唐代五代时候黄荃的写生珍禽图,到宋代的竹谱、梅谱,到后来明清时候画谱就更多了,这些就是中国古代给初学画画的人的范本,中国古代在长期的中国画学习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很多临摹的方法,这种临摹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在我们中小学生学习过程中也可以运用。有一些老师有顾虑,觉得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创造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什么在中国画的学习上要临摹呢?中国画学习的方法,可以通过临摹的方式,但是我们的美术教育总体上还是强调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不是说学习了中国画就抹杀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国画的技法学习过程,非常强调师承关系,中国的绘画艺术就是这样继承发展过来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要违背了我们古人的学习方法,不要认为临摹就是不对的。在中国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去临摹,但是我们也要给学生讲清中国的传统画也是来自于自然的,而不是完全依赖于临摹前人的东西守古而不化地发展过来的。在中国画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让学生临摹一些古人的名作,尤其是到了小学六年级阶段、初中阶段,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临摹,了解我们历史上的一些大师创造出这样漂亮的中国画的技法,学生可能就会有所感悟,如果不通过临摹,他就永远感悟不到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所以,不要把自由表现与临摹对立起来。不管是学生们的水墨游戏,还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临摹,都是在认识中国画的语言,学生了解语言了以后才会慢慢地学会自己去运用语言进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