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时下国学很热,那到底什么是「国学」?

《从国学的本质来了解:什么是国学了》

国学是什么?众说纷纭。我们现在换一个角度来认知。

是那一本本经典吗?是汉服吗?是书法吗?是剪纸吗?是京剧吗?

的确,这都可以算作国学的内容,但是我们应该透过这些表象来观察这是现象后面的本质的东西。

这国学现象背后的本质,就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的内容,这些的智慧内容,保证了中华文明其实就是宇宙中存在的超级神级文明。

中华这种神级文明带有明显的智慧性,中国的这种智慧神级文明,他有什么表现呢?

首先,中国的文化大系统,以儒家为例,都教导人民,普通的老百姓,都能有日常生活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到参赞天地化育,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种自觉的宇宙管理。

以中国的道家为例,他们提倡修真炼性,真能提升人的本性本命,让人可以进化为真人圣人,可以与异次空间生命进行交流。

以佛法为例,这本身就是来自宇宙高级智慧生命的传授,他教导人类用智慧的方法站在宇宙层次之上观察自我的身心万物以及一切有情的生命,他教导人们如何来开启自己的妙德藏,大光明藏,教给人们往来十方世界的妙法,这是非常明显的宇宙层次的智慧神级文明的妙智慧方法。

中华文明中的很多智慧方法,现代的科学还没有达到认识的程度。比如说,中华文明中能够运用宇宙万物的能量来进行医学活动,这一点现在西方的科学虽然发现了很多能量,但是他们还没法引用人本身来运化能量进行医学活动。在中华古老的典籍中就记载,中国的这种超级医学系统就来源于宇宙。

再举个例子说,中国的文化中能够认识到人的眼根耳根意根,具有妙德及无尽的妙能,能够把人的认识活动扩展到无边的宇宙。西方的人现在还在把人的思维局限于大脑之中,他们到今天还没法认识人本身潜藏的无尽无穷的妙能妙德。

中华文化的这种宇宙特性,我们现在的中国人从来没有这么想到,这是宇宙中高级智慧文明世界星球的特征。中国文明中潜藏的各种各样的奥妙无穷无尽,在这个时代,是时候了,我们应该打开这里面的无穷无尽的奥妙,让我们一窥中华文明与宇宙的实际。

西方人总是在心外面去求道。他们这种方法自己来定义:把人独立于客观事物之外。这样的方法来了解天地宇宙万物,就会大人永远孤立他们所了解的对象之外。好像这个世界这个天地,这个宇宙永远与人类不相关。

西方人认为,这个世界是神创造的,这个世界与人不相关,人是这个神创造世界的一个物品。

现在的科学,他们认为这个世界是由高级生命设计。人也是这个宇宙高级智慧生命设计的一个物品。

按照中华的智慧来说:道,本来就存在着。神就是我们自己的妙德外化。天地宇宙万物是人的依报,这就是说天地宇宙万物是你自己的反应福德智慧所感。

西方人认为我们这个宇宙是神创造的,那么他们的最后结果就是人与神对立起来了,人能不能与神对立呢?人能不能胜过神呢?我们看一下西方的历史,他们对于神的压抑,所以从崇尚理性有了启蒙运动。

西方的科学研究,他们发现宇宙是由高级生命智慧设计的,那么这些高级智慧生命就要主控人类,人类必须要反抗。所以人与高级智慧生命是对立的。那么,我们认为未来他面对的世界,是不是很危险啊?

中华的智慧方法,能够开启我们无穷无尽的妙德妙智,人类自己可以来撑持天地,所以中国的文化教普通人也参赞天地化育。参赞天地化育,就是成为天地万物的自觉管理者。中华的智慧总是教人们能够往来十方世界,成为一个宇宙的自在生命,高级智慧生命体。这就是说中华文化告诉我们,宇宙之神就是我们自己,人类本身,宇宙的高级智慧生命也是我们人显现了本性妙德而成就们。

我们可以看到了吗?西方的文化,他的宗教科学哲学,他们不停的研究探讨人与天地宇宙万物的规律,但是他们总是在迷雾中研究,他们透不过迷雾。而我们中华的智慧方法,从一开始就立足于实相之境,所谓初善中善后亦善。这就是说中华文明,他从始至今他都是宇宙中的高级文明的存在。

我们悟到了一点奥妙了吗:中华文明,他为什么恒久光明?他靠的不是偶然的运气,靠的是大智慧的方法。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什么是国学呢?国学就是中华文化认识自我的身心天地宇宙万物的大道学问,这种智慧的方法能够保证人们的认识活动,人类的文明与天地宇宙和谐共存从而恒久光明。

虽然当下国学很热,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家对“国学”是什么似乎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

而在当下,对于国学来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一些不懂的人,拿着国学当幌子来包装自己。比如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绕了一大堆概念,又是章太炎,又是梁启超的,荒唐的是居然还有人从《周礼》中挖出了“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真是可笑至极。

个人认为,国学的概念之所以在民国时期提出,是相对于“西学”来说的,民国时期,西学东渐,西方以科学为主,传入中国了一整套完备的从自然科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等一系列学说,针对这种现状,章太炎最早提出了“国学”的概念,就是“一国固有之学问”。

但是章太炎的说法过于学术化,体现出他明显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把“国学”学术化,意味着“国学”只能用于研究,这就将“国学”窄化了,因为在传统中,“国学”对中国人性格、心理、品行的塑造作用显然不是通过纯粹“做学问”来达到的。

如果仅仅说做学问,本人2018年参加北师大举行的“中国哲学方法”学术会议时,会议召集了陈来、刘笑敢、梁涛、陈少明、陈立胜等众多当前中国哲学界权威专家,陈少明老师提出:“当下中国哲学应当主要以中国人以前的生活方式为研究内容”,这个说法基本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可。

但是做学问的毕竟是少数,多数人接触的“国学”应当是能够培养自身品行、品性的学问。至于内容和形式是什么,还有待于根据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