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白陶瓷盘子各朝代与特点?

1. 唐代白瓷


自北朝北齐始,白瓷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中国开始出现青、白两大瓷系并驾齐驱的局面。白瓷的真正成熟则是在唐代,主要产地是河北的邢窑和河南的巩县窑。


唐代邢窑的白瓷有粗细之分,以粗者居多。粗白瓷在胎釉之间敷一层化妆土,釉色银灰,积釉处泛青或泛黄,施釉时器内满釉,外壁施釉不足,光素,无纹饰,造型以各式碗为主,此外有注子、枕等,用叠烧法烧成,碗心多留有支具烧痕。细白瓷胎骨洁白致密,叩之有金玉之声,能作乐器演奏,音色清越激场。邢窑细白瓷类似冰雪,釉的白度很高,在堆釉处呈水绿色,制作规整,碗为玉壁底,一般品底部不施釉,高级品施白釉以示区别。


河南巩县窑从唐初开始生产白瓷,唐中期达到高峰,开元天宝后逐渐减少。巩县白瓷的质量很好,曾作贡品给皇室使用。器物以日用碗、盘为主。另外唐代北方的曲阳窑白瓷、密县窑白瓷及南方景德镇窑的白瓷也有相当的成就


2. 元代卵白釉瓷


卵白釉是元代景德镇创烧的又一新品种,其色白中闪青,釉质凝练呈失透状,类似卵白,故称"卵白釉"。元代枢密院在景德镇定烧的卵白釉瓷,器壁上往往印有"枢府"二字,故卵白釉瓷又称"枢府"瓷。另有印"太禧"、"福禄"、"玉"等字铭器物传世。


卵白釉瓷装饰以印花为主,题材常见有缠枝花卉、龙纹等,龙纹中双角五爪龙纹为宫廷专用。造型有碗、盘、高足碗等,常见典型器物为一种小足、平底、敞口、浅腹的折腰碗。


历代著名白瓷特征及其鉴别(2)


3. 明甜白釉瓷


明代永乐年间出现了著名的永乐甜白釉,釉质细腻莹润,微含肉红色,给人以甜的感觉,称"甜白",也称"填白"。永乐白瓷胎薄如纸,洁净如玉,几乎只见釉不见胎,能映见手指螺纹,胎上划纹更清晰可见。因其薄如蛋卵,故有人称之为"卵幕"。永乐甜白瓷主要以胎上刻划为装饰方法,且基本上都刻于内面,所饰暗花刻纹和印纹可迎光透视。其轻盈秀丽之态,前代白瓷无法比拟。


宣德甜白釉瓷仍有相当数量传世,宣德官窑甜白釉瓷与宣德其他器物一样,有细桔皮纹。宣德甜白的色泽与永乐略有差异,白中含极淡青色,有少数缩釉细点。宣德和永乐甜白瓷纹饰有以下几个区别:一是永乐白瓷纹饰刻于内壁和里心,宣德纹饰刻于外壁和底面;二是纹饰永乐简约,宣德繁复。


明代甜白瓷的主要成就在永乐、宣德两朝。但宣德以后白瓷生产从未间断。白瓷是明代祭器中的主要品种,历朝都在烧制,但釉色都不是永乐白瓷微红的"甜"白色。


4.德化白瓷


福建德化窑创烧于宋代,宋元时期烧青白瓷,明代盛烧白瓷,清代又有进一步发展。明代的德化白釉均极纯净,润若凝脂,是纯正的白釉,又称"乳白"、"象牙白"、"绒白",国外则称为"猪油白"。明初德化白釉的釉色为白中含极淡肉红,明代中期产品带奶油黄色,明末的为奶油白色。清初的产品已折中闪青。


德化白瓷的胎质均白净致密,透光性好,这是纯净高雅的德化白瓷的优点。同时,硬脆易损也是其特点。德化白瓷产品有爵杯、梅花杯、香炉、瓶、壶、碗、洗及瓷塑等,明代以生产供器和瓷塑为主,清代以生产碗、壶等日用器皿为主。


德化白瓷的代表作品是佛像和其他人物塑像,代表作品有白瓷观音、达磨等塑像。这类作品往往印有名匠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等人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