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瓷器釉面的化学成分随着年代有变化吗?

谢谢邀请

釉料的作用:主要提高釉料的熔融温度;辅助作用是提高釉料的悬浮性,使釉水不易沉淀.其成分主要是氧化铝和氧化硅,杂质包括:铁锰铜的氧化物。

釉是陶瓷器表面的一种玻璃质层。釉层的作用是使陶瓷表面光洁美丽,吸水性小,易于洗涤和保持洁净。由于釉的化学性质稳定,釉面硬度大,又使瓷器具有经久耐用和耐酸、碱、盐侵蚀的能力。此外,颜色釉还能起到装饰作用,使瓷器美观。

我国陶瓷釉的种类很多,按照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釉的成分,可以分为石灰釉、长石釉等;按照烧成温度,可以分为高温釉和低温釉;按照烧成后的外表特征,可以分为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有光釉、无光釉、结晶釉、玻璃釉、开片釉、窑变釉等。此外,施釉方法也有多种,如浸釉、蘸釉、浇釉、喷釉、荡釉、滚釉、刷釉等。

随着年代的延长,釉中的各种矿物质在接受自然界当中物理、化学的作用下,逐年的氧化老化,其活力、能量、强度也逐年的减弱,釉层开始老化变旧,釉面开始逐渐的熟旧温润。受光线照射后,釉面表光明亮耀眼的强度逐渐减弱,游离程度逐渐降低,呈现出一种玉质感。以上这种变化现象,年代越久远,变化越明显。除了特殊情况下因为受到非自然的物理、化学作用出现失光现象以外,其年代远近与变化程度成正比关系,大致和树木生长的“年轮”是相同的意思。这种变化现象虽然目前我们还不能用图像的形式准确描述,但是它是有明确显示并且是有规律的。正是这种有显示和有规律的光感变化,给我们对古瓷鉴真断代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也给古瓷造假者设置了永远无法超越的屏障。

当然有变化了。不过,并非所有的瓷器釉面都会有大的变化。这里只说其中一点,是与瓷器制作的一道工序有关。

这道工序称之为素烧。

由于存在着不同年代、不同工艺的情况,有些瓷器作品会有意无意地略过“素烧”这道工序,或是再精加工。

略过素烧的,瓷土内部的水分会在一定程度上溶解釉药,使得发色走调。也别说不好,因为某些年代包括现在某些流派的瓷器作品,是专以此为美的,是其作品所表现的艺术特征。这类瓷器经过烧制,釉面的化学成分并不会有什么变化。

而有些情况,素烧时也会使用专业的药物,为的是使釉面色彩分布更加均匀,发色不变。这些药物虽经过烧制,某些成分仍不变,在长久的时间内对釉面起着缓慢的化学作用,随着年代久远,化学作用影响逐渐增大,也使釉面的化学成分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以上,可以说,就算把瓷器放置于真空装置内,年深日久它也会变的。

而事实上,市面上看到的老釉瓷器,不论沁斑,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氧化,最多见于缩釉的瓷器,釉药里的锡只要接触空气就会发生氧化嘛。但是釉药里又不可能使用纯度100%的氧化锡,随着年代,那些没氧化的锡肯定是要逐渐氧化的,进而导致釉面的化学成分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