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元青花瓷器怎么分析

元青花瓷器的器型种类很多,绝大多数是生活实用器,有部分祭供专用器和少量的装饰器。宋无大器,相比之下元瓷胎厚体大,但也有精制到薄如蛋壳的小碗。这里重点讲一下怎样鉴定元青花瓷器,以及元青花鉴定的一般经验之谈,实际上,现在文物造假的技术手段在不断加强,这同样给元青花鉴定带来了一定困惑,到底怎样鉴定元青花瓷器,也是一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挑战。赝品元青花的器型整体感觉不协调、不规矩。溜肩不圆润,带盖的器物吻合不好,间隙过大。纹饰大多数按照真品原作去摹绘,但由于是仿画,必然拘谨,显得生硬、呆板。动物不生动,人物不传神,花叶松散不紧凑,海涛纹也多数走形。器型、纹饰是断代的重要依据,不同时期有当时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赝品的纹饰只能说相像,但缺少真器的内涵,更无法画出真品的神韵。如果把一件瓷器比做人,胎是人的骨架,釉面就好似人的皮肤,白细光滑的皮肤世人都喜欢。元青花的釉面一部分泛青色,多为白色,积釉处呈水绿色。部分釉汁中加了釉果,所以有肥厚凝重的特点,有些器物表面有轻微橘皮釉和缩釉现象。民国以前的传世古瓷釉面,都有沉稳、老旧、釉厚的玉质感,上手柔和。微观看留有不同程度的使用磨痕,棱角、凸起部分会有历史的烙印。元青花的仿品,釉面火气还没散去,更没有真品那种稳重、老旧感。釉色有的偏白,积釉处太绿,整体釉面没有自然使用痕迹。有些赝品仿出土器,釉面有大块伪沁。现代仿品多用电、气烧窑,气泡相对均匀,没有层次感。一般赝品元青花的胎泥是用机械搅拌,密度要高于真器,胎骨显得硬。真、伪相比同样规格尺寸的器型,赝品多数要比真品重。器底没有老胎风干滑润的感觉。伪造的火石红较为死板,多为人工喷、刷氧化铁,没有过渡。由于是新作,器物底部没有老旧变化的层次感,更没有真品的油润感。有些赝品圈足没有刀削痕,有的虽可见到,但能看出很笨拙。元青花绘画使用的氧化钴多数是进口料,有不规则黑褐色的斑块或锡光点片,并有凹凸感和晕散。有的流淌,还有的泛紫色。青花发色具有青翠浓艳、深浅不一的效果,有的能产生水墨画的效果。由于是天然矿,金属含量不一样,提炼使用效果就有区别。国产料是低铁高锰,发色灰蓝、浅淡,也有蓝黑色,重笔处有蓝褐、红褐斑。部分是使用混合料。于画师在配比上随意性较强,以及受窑温、胎质、釉色的影响,青花发色的差异也很大。元青花钴料已使用了700年,无论是进口料还是国产料,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枯、下沉现象。现在仿进口料看上去很像,但没有真品天然的聚集丝线、珠点等特征,有些珠点是人为点画的。铁斑、锡光飘浮表面,也不见浓淡有致的过渡感。最重要一点,由于是新画在坯胎上的,没有历史的沉淀,青花浮于器表,没有沉于釉下的效果。从制作烧造工艺上看,有些低仿器不是手工拉坯,是机械制造,可见机械纹。采用电或气烧窑,所产生的气泡均匀。元、明至清康熙早期,罐的制作腹部都有内接口,有些元青花仿器腹部、足部不见接口。有的赝品为了省工时,把盘口、罐颈部接口,对接在明显的上方位置,违背了时代特征。元青花梅瓶、玉壶,除六棱八棱外,腹部必须有内接口,这才符合当时工艺。有些仿品为了遮掩新作新胎,把器内施满釉,而真品只有在元末时出现非常少的罐内、瓶底施釉,而且非常稀薄,手感滑润。有些仿品内接口有带状接痕,而且留下修理毛刺,没有真器接口风干的特征。(一)看器形对瓶、罐之类的器形要细看它的口沿、颈、肩、腹、足底,看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征,同时也要鉴别器形的胎体重量,对器形全面进行分析。元代瓶、罐之类的器形一般胎体较厚重、胎质坚硬。(二)看釉色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闪青,莹润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元代中早期(延祐期)的瓶、罐之类青花瓷施透明的青白釉,抚摸釉面似糯米感,有时釉色显出哑光木纳色,近看含青显淡蓝灰色,远看显黄褐色,细看青花釉面上粘有疏朗的白色小点,少数器身釉面上能看出细密的皮壳层,斜光透看胎釉略显出无规则状的釉丝线条纹,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白釉、枢府釉及卵白釉的青花瓷,胎色多为偏白,微闪青,为含青的白釉,呈现带透明的玻璃质感。(三)看青花元青花瓷发色不稳定,青花色泽晕散,青花料分为两种:一种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浓厚处有黑色锈斑,俗称“黑疵”,浓处用手抚摸时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这就是使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所特有的呈色效果;另一种为国产料,国产料青花发色呈蓝中泛灰,有的色泽呈青蓝偏灰或青花发色蓝中闪灰。延祐期青花发色的牡丹纹深入胎骨呈云层块状,像潜伏在胎骨上,呈立体感似有闪动。青花上浮与釉面紧贴,晕散青花呈炸开状,上浮青花釉面显有浓黑丝及小点,青花纹饰紧贴釉面,微呈凹状,这也是鉴别景德镇元青花瓷的基本要点。(四)看纹饰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可分两类。一类是以进口料绘画纹饰,具有构图满密、层次丰富、绘画工整的特点。如大盘纹样多由三至五层满密的图案组成,瓶、罐的纹样多由三至八层图案纹饰组成,纹样有主宾协调、繁而不乱的特点,图案题材丰富多样,以人物故事,缠枝花卉、鱼藻、莲池、双凤花卉、开光折枝、竹石花卉瓜果等纹样组成,花卉纹有大花和大叶的特点,其中缠枝莲花的叶瓣多绘成葫芦形,牡丹纹饰边缘绘成白色联珠状,辅助的变体莲瓣纹多有间距,边框内饰有青花等特征。另一类青花以国产料绘画,其纹样具有流畅奔放的特征,纹样构图较简单,绘画较粗率,以各种花卉纹饰为多见。(五)看内壁元青花瓷瓶、罐内壁多不施釉,内壁为砂胎,器身一般采用分段制作粘接而成,故器腹与器底往往留有明显的胎接痕。梅瓶内与肩部连接处多不修胎,故有毛糙感。内壁胎接痕多为凸起约1~2毫米不等的胎接痕,粗细大小不规则,手摸有圆润细腻质感。瓶内壁砂胎略带淡黄色,胎内壁砂眼及内壁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腹上部一般无修胎处理,腹下部至底多有修胎旋痕纹,瓶内壁稀朗砂眼明显可见。强光斜看内壁稀朗砂眼内闪出星光点,发出亮光,也称阴阳光点。(六)看底足元代青花瓷瓶、罐类器的底部多呈内凹圈足状,足底宽厚,少量足底呈外侧斜削状,挖足有浅有深,多为挖浅足。碗盘类器圈足则多呈外侧斜削状,但无论是琢器还是圆器,圈足均有较规则及不规则之感。瓶、罐之类有的足底砂胎显有扎紧感,也有的胎质略呈疏松感,细小砂眼及黑糊麻点清晰可见,有的足底微凸起呈鸡心状。瓶、罐足底多有旋痕纹,呈火石红及赭红色,有的圈底及足底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粘有稀朗大小块不一的黑釉斑痕,并有自然炸开状。(七)看显色与气泡元青花的显色也很重要,瓶、罐的外足圈一般聚釉较厚显出水绿色,也有显出鸭蛋青色,器身釉面往往会显出青白色、浅淡蓝色,或偏黄褐等色。元代中早期的青花瓷瓶、罐之类显色明显,显色是随空气中的干度、湿度、温度、季节的变化来显出釉面不同的颜色。元代中早期(延祜期)瓶、罐之类青花瓷釉面上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一般为天气炎热季节,还有元代中早期的青白釉和枢府釉的青花上大多数是没有气泡的。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青花瓷、白釉及卵白釉的青花上会有气泡的,但是会有大小两种气泡,小气泡多,元青花瓷的釉面大多显得干透呈莹润透明状。

做XRF元素分析和XRD物相分析,分别分析铀和胎,分析师可以做线扫描分析,也可以做面扫描分析。把分析的数据和出土实物做拟合对比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