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邮票

有没有一些书籍是描述当代社会,城市变迁,历史发展,人文情怀的?

都市文学作为近现代以来出现的一个新的文学类别,以都市作为故事发展的坏境,并以都市中人的生活作为故事内容的中心,一方面,旨在通过都市人的生活状态表现时下都市环境的整体状貌,另一方面,也为表现特殊时代下特殊的生活环境,对生活在都市中的人的影响。近年来,文学理论界对于文学的本质论不断地进行反思,认为本质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不同时代之间的文学以及同一时代不同类别文学内部的差异。王安忆的《长恨歌》作为上海都市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既描绘了特定时代上海都市以及上海都市人生活的共性,同时也不乏王安忆在女性视角关照下的上海都市以及与作家生命体验息息相关的文学个性。作品内部人物生命体验不乏共性,形成其生命体验的时代及生活背景也具有鲜明的特征,因此,《长恨歌》则凭借着女性敏感的情感意识,反映着当代社会以及城市变迁,同时又不乏怀旧的人文情怀。

1、 孤傲的都市形象所在上海的都市意象仿佛就已经代表着特定时代的现代浪漫,风花雪月的缥缈虚无,更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走过了漫长的时光之后的风尘仆仆。不置可否,上海作为一座开放与包容的城市,时至今日,仍然是以繁华作为被世人所熟知的表象。王安忆在《寻找上海》中就曾经提及:现在上海已成了新话题,当时在图书馆、藏书楼,辛苦看到的旧书,如今大批量地印刷发行,用最好的铜版纸做封面。可在那里面,看见的是时尚,也不是上海。再回过头来,又发现上海也不在这城市里。如果说摩登和时尚是为人所熟知的上海繁华旧梦,那么带着人间烟火的弄堂闺房则是切实的上海都市感所在。在《长恨歌》中,上海弄堂的感动来自于最为日常的情境,这感动不是云水激荡的,而是通过点滴积累起来的,是有烟火人气的感动。那一条条一排排的里巷,流动着一些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东西,东西不是什么大东西,但却是聚沙也能成塔的。这是一份切实存在于都市的世俗生活,它看似触手可及,却又遥遥无期。它暗得向深渊,于是深巷里的秘密如人心一般一望无底,难以揣摩,更不容猜测。仿佛是一种细枝末节的自我保护,又

是一份明明白白的不容小觑。

深巷里的闺阁则更深地隐藏着一份旧日上海的都市感。它是贞女传和好莱坞情话并存,阴丹士林蓝旗袍下是高跟鞋,又古又摩登。'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也念,'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也唱。它也讲男女大防,也讲女性解放。这闺阁似乎是用悉心营造出的虚伪,埋葬城市里的真心,闺阁中的流光溢彩,转瞬便成了天上人间。用现代摩登与旧日古典美交错相织,形成一种大胆却又委婉的美感。隐藏了欲望,隐藏了悲喜,却切切实实的存在于都市之中,更塑造着向往并带着都市之感的闺阁女子,她们是上海弄堂的女儿。

王琦瑶是上海弄堂的女儿,她们看似千人千面,各有心思,却都是上海都市的都市感所在。她们看似稳重却不乏虚荣,爱丽丝公寓的华丽甚至成为她们追求的一个归宿;她们看似安静却躁动,不安现状到不切实际的种种幻想充斥着她们埋葬在闺阁的秘密。这些秘密随着潮湿的梅雨天气生霉发酵,生发出一种不安定的都市之感。因此,上海这座都市是缥缈不安的,这份缥缈让它繁华至极,却也盛极而衰。时过境迁,王琦瑶成为了漫长时光流逝中的一颗沧海遗珠,于是她坚守着内心一份带有着虚荣的都市感,将自己置于时代的制高点,置于都市发展的制高点,体验着经历盛极而衰之后极度的悲哀与失落,更在时过境迁中体会着无可挽回的沧桑。然而,当这颗来自繁盛年华沧海遗珠化作时代风沙的同时,却也成为了都市的芯子,成为上海都市的本质所在。

2、 都市变迁对于时代变迁所影响下的时尚的走向,主人公王琦瑶是极为敏锐的。她深知时尚循环的怪圈,在天气好的日子里翻出箱底的旧衣服拿出来晒,大部分衣服是六成新的,只因为样式过时,便被抛掷一边。王琦瑶却替薇薇收着,她知道,这些过时的样式,再过些时又会变成新样式。王琦瑶往往能够将箱底的旧衣服稍作调整便一领潮流,这来自于她生于并成长于上海繁盛时代的眼界与见识,也来源于她对于时尚走向的敏锐与用心。如果说繁盛的上海都市所带来的都市感在天赋上给了王琦瑶极度的敏锐性,那么微衰的上海都市则一方面为王琦瑶展现对于衣着时尚的敏感度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也正如王琦瑶所捕捉到的时尚变迁规律一般,立足不前且陷入了死循环之中。因此,在上海都市这样一个盛极而走向微衰的历史轨迹中,王琦瑶的敏锐而多思应运而生。

在盛极而衰的时代轨迹之中,上海这座曾经极尽繁荣的都市带给人们的,是历尽繁华后的沧桑,风浪过后的平静。于是,敏锐的不仅仅在于时尚,更在于人心。人们各怀心迹,却又似乎步调一致,看似无所畏惧,却又小心翼翼。人们逐字逐句地计较,却也每时每刻地用心。平安里的人间烟火,上海昏沉的弄堂,暗得暧昧。看似封闭又开放,看似充实又空虚。弄堂的表象,藏着一颗鲜活的人心。王琦瑶敏锐地捕捉着人心,旁人所思所想,尽在她的思虑之中。她敏感到李主任对她有意,却懂得凡事留三分供自己回转身心的余地,于是一半家常、一半出客的样子赴约,含蓄而矜持,用心到了不着边际的地步,让人捕捉不到丝毫的痕迹。与康明逊的问答像是捉迷藏,一半是明一半是暗,几经周旋,能心领神会,还能于无声处听真言,在王琦瑶的内心深处,空虚而又杂乱,自由也不乏压抑,波澜不惊的表象之下,涌动着难以抗拒的欲望。这种欲望似乎出现在意料之外,却也着实深入于情理之中,可知可感。处处藏污纳垢却又合情合理的弄堂生活深深地影响着生活在弄堂闺阁的王琦瑶,进而塑造了一个含而不露,隐而未显的都市芯子。这种悬而未决,看透而不说的朦胧与暧昧是都市感本身的特点所在,更是都市变迁之下形成的,王琦瑶的敏锐多思而又不乏缜密心思所在。

3、 执着的怀旧在上海这座历尽了时代更迭与世事沧桑的都市之中,忽视不掉的是盛极一时又走向衰落的悲哀,涂抹不去的是盛年时期历史为都市的人们带来的流光四溢的痕迹。时过境迁,这份历经波折的都市感为人们带来的不仅仅带着陨落的沧桑,更有来自盛极之时的新潮痕迹与衰落之后深深的怀旧。从空间的维度而言,这座海上都市于繁盛之时为世人所瞩目,为城外人所向往,为离开都市的梦中人所依恋。从时间的维度来看,上海于微衰之日为世人所哀叹,由此,都市的芯子陷入了对往日繁华的无限怀念之中,循环的时尚潮流让他们在更迭的时代不断寻找着往日的旧迹,他们来自属于他们的繁盛时代,站在都市发展轨迹的至高点上审视着时下的种种,在感怀之余,也找到了类似于自己生命体验的蛛丝马迹。文中的弄堂女儿王琦瑶是无数个王琦瑶们,离乡者王琦瑶对上海都市的向往形同无数的阿二,来自旧时代的三小姐的莽撞与优越感类似于生活在时下的张永红,这些看似孤军奋战的人们,早已经成为了向往都市或是生活在都市的群体,他们以独一无二自居,却也在千千万万的都市人中极力地寻找着自己的影子。

从空间的维度上,以王琦瑶作为都市芯子的上海向来是备受世人瞩目的乌托邦,甚至,由乌托邦走出的王琦瑶也带着昔日繁盛之极的光芒与荣耀,因而也为世人所仰望。远离世间琐事所困扰的邬桥看似世外桃源,却也确确实实困住了多少自由而充满向往的心灵与灵魂。即便它能为人答疑解谜,行动和不行动都有理由,幸和不幸,都有解释,可终究还是逃不过活着的世俗。看似木讷却充满包容的邬桥终究还是过于安逸与平静,容不下满含着欲望的不安的灵魂。于是,光芒万丈如王琦瑶,向往繁盛如阿二,阿二在都市芯子王琦瑶的身上,找到了他所向往的都市感。与其说王琦瑶是阿二的影子,不如说,在王琦瑶的举手投足之间,阿二看到了他日思夜想的上海都市生活的蛛丝马迹。王琦瑶的传说是海上繁华梦的景象,虽然繁华是旧繁华,梦是旧梦,可那余光照耀,也足够半个世纪用的。新也好,旧也罢,阿二在王琦瑶身上,找到了自己寻觅已久的灵魂。阿二对王琦瑶的崇拜,源自他对上海这样一个正经世界的向往,更是来自于他对于上海繁华旧梦中的都市感的追求。对于一个向往波澜与自由的灵魂而言,平静的生活无疑是对其生命的一个耗损,于是,当都市的芯子与向往都市感的灵魂相契合,阿二鼓足了勇气突破了邬桥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的屏障,摆脱了静谧而安逸生活的保护,去寻找心中的乌托邦;王琦瑶在镜中找出了岁月的痕迹,也看到了憔悴的上海,曾经有过的一切,拥有了,便再也放不下了,于是她放下了平静的日子,转而寻找她的归属,即便上海已然沧桑,但仍然是心之所属,更是心之所向。城外人与离乡人对上海都市的向往达成了一种契合,上海都市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千千万万的王琦瑶与阿二奔赴一场繁华的都市梦。

历尽波澜万千,都市已然沧桑。因而从时间的维度上,王琦瑶即便是都市的芯子,也不乏有苍老的痕迹,但这苍老的都市芯子,却是经历了大风大浪淘洗过后仅仅剩余的精华,是逃过时代劫难的喜,也是繁盛不再的忧。生于繁盛时期的王琦瑶与无数的弄堂女儿王琦瑶们观照着他人的轨迹,也找到了自己生命的痕迹。而生于新时期的,却是在历史轨迹的低处苟延残喘向上攀岩的上海的张永红仿佛有着天生的时尚天赋,几经指点便超出了时代的新潮,将时尚抛在了身后。王琦瑶在张永红身上,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在时尚的前端,看似谦卑却在骨子藏着一股孤傲与固执,着眼于时尚的潮流却用自己的时尚天赋不声不响地走在了时代的前段,她们长得好看,衣着时髦,任凭心意地挑拣男朋友,却始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惶惶而找不到最终的归属。于是,一颗不会苍老的心,一颗生来就有知的心,她们跨过年纪和经历的隔阂而携起手来,王琦瑶是张永红对于都市感的向往,张永红是王琦瑶对于年少时繁华旧梦的怀念,虽是各怀心迹,却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上海这座海上都市在时代发展的年轮之中,轮回的不仅仅是时尚的潮流,发展的轨迹,更是生于不同时代的人生。这人生虽是各有轨迹,却在相似的都市之感中几经轮回,正如王琦瑶电影画面一般生命的终结,也如张永红对王琦瑶复制摹写般的人生追求。于是,上海都市之感在往复之中,化为都市的芯子,遗世而独立,却也在几代人的生命体验中更迭不休。她们是弄堂的女儿,是时代的内核,更是上海都市本身。

《长恨歌》以上海都市生活作为写作题材或写作背景的都市文学,着重于突出生活在上海都市的人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在文学史以及文化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都市生活的细枝末节凸显都市之感,不仅仅是呈现了一副都市生活的画卷,更让人们对于都市感有了更深切的感受,是都市描绘画卷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海上都市的繁华旧梦,正如电如影,浮光掠影的惊魄,何所依凭,天长地久,此恨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