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大明寺是扬州第一名胜?
为什么说大明寺是扬州第一名胜?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大明寺。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北,唐开元年间律宗著名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住持此寺。为中日佛教文化关系史上著名古刹,在国内外具有深广影响。是国家首批确定的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如今的大明寺建筑,主体建筑多为晚清风格,从牌楼、山门殿兼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主体建筑布置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与中国寺院建筑的传统程式是一致。近30年来,又陆续建立了鉴真纪念堂、藏经楼、卧佛殿等建筑。错落于大明寺东园中,则又是另一种风光,尤其是重建的栖灵塔,在东园的偏南处突兀而起,高耸云霄,塔前有钟楼、鼓楼互为犄角,与居北处的一组建筑群相呼应,匍匐于栖灵塔四周,若众星拱月,辉映成趣。踏上苍松翠柏掩映的百级石阶,可直达大明寺。
大明寺门向南,门前建有一座古朴的牌楼,四柱三檐,斗拱托顶,仰如华盖。青瓦朱柱,翘角飞檐。上方正中篆书“栖灵遗址”四字额,为民国初年盐运使姚煜手书。寺门两序墙八字向,左序东折墙壁上嵌雍正年间石刻“淮东第一观”五大字,书法由金坛蒋衡(湘帆)书写。右序西折墙壁上嵌石刻“天下第五泉”五大字,据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中引用刘伯刍的话,将国内最宜煎茶的七处著名水源评定等次,列大明寺泉为第五,故有此刻。书法由金坛王澍(虚舟)书写。
过牌楼,穿广场,拾级而上,即步入大明寺的山门殿兼天王殿。此殿开大门三洞,正门上端嵌集《隋龙藏寺碑》“大明寺”三字石额。出得门来,便是一个深1米、宽5米的扁形空间,空间北端有一道高约2米的坡势,沿坡有15级石台阶。足踏阶石,攀登而上,阶尽头即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坐北朝南,大三开间,总面阔19米,其中明间6.1米,次间各4.45米,边间各2米。总进深16米,廊檐宽3米。屋顶为三重檐歇山顶,灰瓦屋面,镂空花脊。迎面嵌砖刻“风调雨顺”四字,背面嵌砖刻“国泰民安”四字。
扬州大明寺的名胜古迹,多错落于西园中。西园亦称御苑、芳圃,也称西苑。位于平堂西侧,故名。清乾隆元年(1736)汪应庚筑,此后历有修缮,至1999年,日臻完善。西园占地数十亩,中部一泓池水,碧波涟漪。四周内阜起伏,层峦叠翠,植物品种丰富。建筑依山傍水,有康熙御碑亭、乾隆御碑亭、第五泉、待月亭、芳圃假山、鹤冢、听石山房、船厅、天下第五泉、美泉亭、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平远楼、印心石屋、佛光宝殿等名胜古迹。亦有汪懋麟、石涛、李炳、诗僧行吉、慧琳、熊成基、能勤、瑞祥等历代名人墓葬于此。诸多古树名木的长期精心保护,也是大明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重要见证,是其山水清秀、风光雅丽的有机构成。
大明寺里还有欧阳文忠公祠,因为欧阳修在扬州关心民瘼,秤击暴敛,深受百姓爱戴。民感其德,曾建生祠于“旧城”,岁久祠废,后移于平山堂后。乾隆五十八年(1793),盐运使曾按宫廷藏本临摹欧阳修图像悬于壁间,咸丰年间,祠毁于太平天国兵燹。光绪五年(1879),两淮盐运使欧阳正墉集族人白金五千余,以楠木重建今日之欧阳文忠公祠。大明寺谷林堂坐北朝南,面阔五楹,七架梁,前后单步梁木构架,前廊置木栏,后为白粉墙,封檐封山。东山墙与大明寺大雄宝殿相连,堂上悬“谷林堂”额,三字系扬州浅刻家黄汉候集东坡法帖。东壁悬扬州书画家李亚如草书“谷林堂”诗,西壁悬《赤壁夜游图》,堂内陈设古朴典雅。大明寺里还有石涛书画院,我去的时候看到一位老艺术家正在作画,怕打扰到他,于是不敢再参观,只匆匆拍了几张照片。
最后,附上大明寺的些许风景呀。大家有时间的话一定要来看看。真的很美!
大明寺的建筑历史悠久,寺周边的环境怡人,整个大明寺给人的感觉是十分庄重的,令人流连忘返
因为大明寺是扬州著名的佛学院,有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它曾经住持过鉴真和尚,欧阳修、苏轼等名人也曾在此修学。
扬州第一名寺是高F寺,中国四大禅宗丛林之一,大明寺没法比
大明寺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因唐代鉴真在此居住讲学而闻名于世,该寺历史文化悠久,而且景区内风景很秀丽。
国画荷花题字诗句
1. 关于荷花国画上的的诗句 关于荷花国画上的的诗句 1.荷花国画诗词大全 荷花诗词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2.国画荷花配诗 写荷花的诗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 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怀友~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南乡子】・李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Z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思帝乡】・孙光宪 如何? 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 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忆余杭】・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 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 3.你对荷花有什么评价(不少于100字)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描写荷花的诗句小池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小池》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5.关于画荷花的语句 一根根带刺的荷梗顶端是一朵朵盛开的荷花。荷花的色彩特别美,有洁白无暇的,有白里透红的,还有红中带绿的。有的还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我爱荷花,爱她的淡淡清香,爱她的亭亭玉立,爱她的娇媚容颜,更爱她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 微风的节奏在翩翩起舞;有的则有些害羞,撑着一把可爱的绿伞,遮着自己的面颊要妆扮一会,才把最美的笑容展现给大家;有的则英姿飒爽,朝气蓬勃,含苞欲放。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如何? 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那满池的荷叶,有的像一把撑开的大雨伞,像母亲保护孩子似的保护着“伞”下的荷花;有的像一把把扇子在风中摇曳;还有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铺在水面上,上面还托着晶莹透亮的水珠,在叶片上滚来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