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油画

油画中的有色底是怎样制作的

首先,要弄清楚有色底子的性质和来由。油画底子从性质上分为吸收性底子,半吸收性底子,不吸收性底子。前者多为胶粉底子,比较吸油,多用于现当代油画,不吸收性底子为油性底子,颜料涂上去不会出现吸油的情况,多见于古代油画。有色底子是属于油性不吸收底子的。

有色底子的颜色:从应用来看,有色底子主要分为暖灰底子(主流)、冷灰底子和土红底子(这种底子用的人其实很少)。
暖灰的颜色特有所指,是一种介于水泥和瓦楞纸之间的颜色,是偏黄的灰,暖灰的制作在古代包含铅白、黑、生褐、生赭这几种颜料,现代则由钛白代替了铅白,这以上几种颜色中铅白、钛白、生褐、生赭都属于干燥速度较快的颜料,适于做底子,但中国国产颜料符合这个技术标准的一样也没有,含油量都严重超标,还掺入过多慢干剂,做出来的底子质量会差。
冷灰底子:黑加白得到的灰色,古代也是用铅白,现代用钛白代替,但说实话铅白有着不可替代的厚重感和反光性质,钛白还是弱一些,当然别的白就更差了。
土红底子:就是土红颜色。

有色底子的制作方法:用以上配方中的油画颜料调和出适量的需要的颜色,之后掺入适量松节油,适当减少颜料粘稠度,用刮刀或宽刷子覆盖在已经加工好的胶粉底子上,底子一定要尽量薄,以不露底色为宜,也要平整均匀,是一项需要实践经验的工作。另外,关于颜料里的油,即便是国外的好颜料,很多画家在用之前都会用吸油纸,先把颜料挤在上边,放置一两天,尽量将颜料里多余的油吸收出来再调制有色底子,国产颜料则更是必须加以处理。

有色底子的作用:有色底子在古代油画技法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并非仅仅为了提供不吸收性而存在,它的颜色的作用更为突出。在作画时,画家会从中间调子开始设色,这部分颜色一般是物体表面纯度较高,较接近固有色的部分,明度与有色底子比较接近,画上去不会有任何刺眼生硬或明度反差强烈的感觉,非常柔和舒适,之后才会逐渐分析并将暗部明度降低,亮部提亮,因为有灰色的底子,所以提亮过程中会用比较多的层次和饱满的颜色来覆盖它,同样,暗部则可以用薄而透明的颜色罩上去,自然形成古画亮部厚暗部薄的效果,不会像画在白底子上那么刺目或寡气,暗部也不会发死。
当然,暖色底子和冷色底子及土红底子的色彩倾向不同,画出来的画也完全不同,毕竟油画颜料是有透明度的颜色,要充分体现它这一特性才是油画,才具有油画的审美价值。
国内很多人画油画都和做蛋糕一样盲目追求厚,也完全体会不出油画和水粉的真正差别,画出来都是死颜色,如果是那种技法的话,根本就用不着有色底子,也最好别用油性底子,会剥落的。

油画的用色方式跟水粉的用色方式的区别. 油画的一些技法.有一种涂得很厚重的那种事怎么画得.用刮刀吗?

水粉画法很简单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忌讳的就是粉气, 油画画发多样 厚重的画需要做一遍底然后再上面画会比较厚重写, 基本上油画画法是先画浅颜色再画深色,底色上用松节油调稀释点 越到后面画的越干 笔触越来越松动灵活. 由大笔画到小笔 但这个仅仅是一般规律 真正的绘画是不按规律来的.

油画技法的表现

透明覆色法 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调色油稀释的颜料进行多层次描绘。必须在每一层干透后进行下一层上色,由于每层的颜色都较稀薄,下层的颜色能隐约透露出来,与上层的颜色形成变化微妙的色调。例如在深红的色层上涂罩稳重的蓝色,就会产生蓝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丰富效果,这往往是调色板上无法调出的色调。这种画法适于表现物象的质感和厚实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肌肤细腻的色彩变化,令人感到肌肤表皮之下流动着血液。它的缺点是色域较窄,制作过程工细,完成作品的时间长,不易于表达画家即时的艺术创作情感。
不透明覆色法,也称多层次着色法 作画时先用单色画出形体大貌,然后用颜色多层次塑造,暗部往往画得较薄,中间调子和亮部则层层厚涂,或盖或留,形成色块对比。由于厚薄不一,显出色彩的丰富韵意与肌理。透明与不透明两种画法没有严格的区别,画家经常在一幅  画作中综合运用。表现处在暗部或阴影中的物象时,用透明覆色法可以产生稳定、深邃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不透明覆色法则易于塑造处在暗部以外的形体,增加画面色彩的饱和度。19世纪以前的画家大都采用这两种画法,制作作品的时间一般较长,有的画完一层后经长期放置,待色层完全干透后再进行描绘。
不透明一次着色法,也称为直接着色法 即在画布上作出物象形体轮廓后,凭借对物象的色彩感觉或对画面色彩的构思铺设颜色,基本上一次画完,不正确的部位用画刀刮去后继续上色调整。这种画法中每笔所蘸的颜料比较浓厚,色彩饱和度高,笔触也较清晰,易于表达作画时的生动感受。19世纪中叶后的许多画家较多采用这种画法。为使一次着色后达到色层饱满的效果,必须讲究笔势的运用即涂法,常用的涂法分为平涂、散涂和厚涂。平涂就是用单向的力度、均匀的笔势涂绘成大面积色彩,适于在平稳、安定的构图中塑造静态的形体;散涂指的是依据所画形体的自然转折趋势运笔,笔触比较松散、灵活;厚涂则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颜料,有的形成高达数毫米的色层或色块,使颜料表现出质地的趣味,形象也得到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