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桥有核雕吗(大石桥古迹)
1. 大石桥古迹
清源山
清源山位于泉州市北郊,故别名北山;又因层峦叠嶂中间经常出现彩霞萦绕,亦称齐云山。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主旅游景区距泉州市大城市区3千米。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支脉,峰峦起伏,岩层遍及昂然成趣,好几处胜景天成,为572米,山峰连绵20千米,形象岩层,千奇知名当然旅游景区,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
2.安平桥(五里桥) AAAA全国各地核心文物古迹
安平桥(五里桥)
别名五里桥,在晋江安海与南安水头交界处港湾上。宋绍兴八年(1138年)兴建,十三年后完工。它是国内现有最多的港口大石桥,全桥长2255米,宽3-3.8米,桥桩361座,桥上面有水心亭、楼亭、中亭、雨亭、宫亭等五座。桥东边有白塔,高22米,五层六角多孔砖塔,外擦抹白……
3.泉州开元寺 AAAA全国各地核心文物古迹
泉州开元寺
泉州开元寺,为黄守恭献地所建,遵奉黄守恭以及子孙后代为檀樾主。该寺兴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年686年),唐高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年733年),更名开元寺。该寺名僧人才辈出,寺内有名闻中的物品二塔等园林景观。现阶段它是国内核心文物古迹、福建“十佳”景区,也是“泉州十八景”之……
4.泉州博物馆 AAAA
泉州博物馆
泉州博物馆位于清源山下的西湖公园北端,是一座具备闽南建筑设计风格的综合型历史博物馆,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设的“全球文化多样性展览中心”所在城市,占地总面积80多亩,总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泉州博物馆是爱国教育产业基地和人民终生教育场地。泉州博物馆创立于1985年1月,……
5.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AAAA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位于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区西北侧,占地面积154.2亩,行为主体总建筑面积23332平米。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一座体现中国内地与台湾省历史时间关联的国家级别专题讲座历史博物馆。博物馆集个人收藏、展现、科学研究、沟通交流和业务等作用为一体,也是科学研究内地与中国台湾关系史尤其是闽台关系史的
2. 大石桥的历史
辽宁大石桥历史以来绝对是好地方,山美水美,人杰地灵,但近30年来矿产的无序开采加工导致城市空气、河流以及部分土地污染。如果能好好完善生产企业环保,相信未来大石桥会更加美丽!
3. 大石桥的介绍
岁月在银河中穿梭,一跃而过,许多记忆已逐渐模糊,但是故乡的桥深深地留在我心中。今天,就让我为大家好好介绍一下故乡的桥——大石桥!
站在家门口,向东眺望,大桥犹如一条纯白色的丝带系在青龙浦腰间。黎明时分,桥就像一个刚睡醒的壮汉,以他特有的姿态迎接着一个个赶着去集市的人。夜幕降临,桥上亮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明灯,像是空中洒下的颗颗明珠,美丽极了!
4. 大石桥的传说
相传从前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地方,有一条大河,名叫洨河.洨河发源于河北西部的井陉山.在古代,它的水势很大,每逢夏秋两季,大雨来临,雨水和山泉一并顺流而下,沿途又汇合几条河水,形成了汹涌的洪流.因此,洨河两岸的居民和来往的行人,都感到非常不便.
赵县人民的这个困难,被著名的工匠祖师鲁班知道了.他特地远道赶来,施展出卓越的技术,在一夜之间就造好这座赵州大石桥.
赵州桥造好的消息,很快地传遍了四方.远近居民都怀着惊喜的心情,争先恐后地前来参观.这个奇迹甚至惊动了“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驴背的褡裢里一边装上了“太阳”,一边又装上了“月亮”,要在桥上走过.这还不算,张果老存心要和鲁班开个玩笑,他又约了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独轮车,一道来到桥头,开口便问这桥能不能让他们两人同时行走.这时,鲁班刚把大桥修好,正在十分得意,便很不以为然地说:“这么坚固的石桥,还经不起你们两人走么?”不料他们上桥以后,把桥压得摇摇欲坠.鲁班一看情况不妙,赶忙跳下桥去,用手使劲托住桥身东侧,才使这两位仙人带着日月和五岳名山顺利通过.从此,桥上留下了几处人们津津乐道的“仙迹”;张果老的驴蹄印和斗笠颠落压成的圆坑;柴荣因推车力过猛,一膝着地压成的膝盖印和车道沟;还有鲁班托桥的手印.后来,除了因为东侧一度塌毁,手印已经不见,其余的“仙迹”都留存下来.《小放牛》里所歌唱的就是这一段生动的传说.
上面只是传说,其实赵州桥的真正设计和建造者是李春
5. 大石桥古城遗址
1.蟠龙山公园 AAA
蟠龙山位于大石桥市中心,海拔158米,植被繁茂。蟠龙山公园始建于1914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一座综合性休闲公园。山脚为野生动物观赏区,南坡为游乐场,西坡为解放战争纪念碑和烈士纪念馆。公园内有广场、体育场、游泳池和旱冰场等娱乐健身项目,山中亭阁错落,小径绿树……
2.石棚峪石棚
位于大石桥市官屯镇石棚峪村南石棚山上的石棚,是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器时代的一种墓葬(或祭祀建筑)。石棚,由经过加工磨制的巨大花岗岩石板构筑,东西向,壁石套合整齐,有侧脚。东壁石残,南北壁石伸出西壁石外。盖石方正,长4.30米,宽4.00米,厚0.44米,延出壁……
3.黄丫口风景区
大石桥市建一黄丫口风景区位于大石桥市建一镇黄丫口村,处在大石桥市东部山区,占地24平方公里,东南与岫岩哈达碑镇毗连,北与海城孤山镇、岔沟镇为邻。黄丫口景区群山系长白山系龙岗山脉千山余脉,海拔206——967.8米之间,其主峰“一脚踏三界”,海拔967.8米。黄……
4.海龙川
海龙川在大石桥市的东部,黄土岭镇与周家镇交界处有一高山——海龙川。老轿顶老轿顶位于大石桥市吕王境内,海拔1033.5米,是辽南第二高峰。老轿顶山高、林密,有大片的原始森林、薪炭林、经济林、药材、野果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并有风光秀丽的石林,是渡假旅游的好去……
5.岳州城
岳州城坐落在大石桥市金桥镇岳州村内,又称耀州城,由于城墙坍塌形成了一处高台地,城址遗迹较明显。出营口市区再过大石桥北折,展现在眼前的乡村景色美不胜收。挥之不去的是一路回放脑际的古诗:“车马匆匆过耀州,晓风凉意似新秋;孤城废久存墟里,破壁颓垣剩故楼;州名不知何时……
6.虎石沟万人坑
虎石沟万人坑位于大石桥市南楼镇圣水村,在小圣水寺的虎石沟里。展厅由主馆和两个副馆组成,虎石沟万人坑的面积约500多平方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对这里进行了挖掘,建起了“虎石沟万人坑展览馆”。1991年进行了修缮,1997年重建副馆,2004年大石桥市政府全面重修主……
7.前砬山烽火台
前砬山烽火台位于大石桥市金桥镇前砬山村南,建在海拔22米的砬砬山顶。砬砬山为一缓坡小山丘,其四周为黄土平地,烽火台目标十分明显,远处可观。此处为建造烽火台的最佳选地。台保存的基本完好,可为我市境内同时代烽火台的参考,根据结构、特点和建筑材料综合分析,此台应为明……
8.海龙川山城
海龙川山城位于大石桥市周家镇冯家堡村,在村东海龙川山上,为高句丽时期的一座重要山城。周围皆为山,城内亦有两条山梁,东大背居东,庙后山居西,山泉形成的一条溪水由城内向西流出。现山城内有庙宇建筑,山城西门外即为东金村民住宅区。 山城平面基本呈圆形,周长6200米左……
9.营口县解放斗争纪念馆
营口县解放斗争纪念馆位于大石桥市青花街道办事处站前社区蟠龙山南坡上,是纪念为解放营口而牺牲的革命烈士们。 营口县解放斗争纪念馆的前身是日本人修造的神社,二战日本投降后,他们的神社也随之灰飞烟灭。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在营口县解放斗争纪……
10.迷镇山
迷镇山迷镇山原名“晾甲山”,位于辽南重镇,大石桥西南一公里处。历史上曾把它视为群山之首,故清朝之后改名为“迷镇山”,又因山上有了娘娘庙,才使得该山名闻遐迩。相传从前有一位居住在迷镇山附近的青年,某日黄昏之时,见一满载食盐的马车由西至东缓缓而来,车上坐着三位眉清……
6. 大石桥的来历
涿州永济桥,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城北1.5公里,南北横跨于拒马河之上。该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年(涿州永济桥,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城北1.5公里,公元1574年),名曰“巨马河桥”,万历十六年(1588)重修,天启六年(1626)桥毁又重建。后因河道南移,桥亦塌毁,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在旧桥南建九孔新桥。清帝乾隆为其赐名为“永济”,并作《御制重修涿州石桥记》、《御制永济桥诗并序》。桥端筑引桥,总长660米;桥南砌筑石堤并下设涵洞22个,原有旧桥也按涵洞形制改砌,使其成为“堤形引桥”以泄夏秋洪涝。
据《日下旧闻考》及清同治版《涿州志》载:“永济桥在州北郭外跨巨马河上,……张居正为碑记其事,略云:‘涿州北有河二。自西山诸泉来者曰胡良河,距城七里;自紫荆关外铁崖巢入者曰巨马河,距城二里。每伏秋水发,汹涌暴至,行旅走避不及,岁漂溺常数百人。
该桥历史上为十八省通衢之必经,古御道之冲要,也是京南形胜之所在。其规模宏大,造型优美,远望恰似一条彩虹横跨两岸。故被誉为涿州八景之一,素有“拒马长虹”之美誉。
7. 大石桥历史典故
传说,大石桥原名路家店,是个小村落。因地处辽河左岸,为渤海咽喉,成为古往今来兵家必争之地。 在一千三百年前,唐太宗远征高丽之时御驾亲征,拜尉迟敬德为元帅,张士贵为先锋官。大军过了建安城,在青石关和高丽大将盖书文兄妹大战一场,盖家兄妹挡不住唐兵雄猛,向北后退五十里安下营寨,唐王大军也追了上来,到淤泥河附近,也按下营寨。两军对垒,唐王准备一举歼灭盖家兄妹。 这一天唐王在御营中喝完了酒,乘着酒兴单人独马出了营门,想往前去观察敌情。 忽然,他发现前面的路上,有一个黑脸将军骑在马上,他以为是元帅尉迟敬德前来观察敌情,急忙打马向前追去。 前边那人骑在马上跑得很快,也没听到后面有人喊他。唐王越追越远,直追出几里路远,眼看来到了淤泥河拐弯处,那个人也听见了后面有马蹄声,回头一看,二人都大吃一惊,原来前边那人不是敬德元帅,竟是盖书文,他改扮唐装是偷看唐营的。 盖书文一看跟来的人是唐王李世民,一惊之后又是一喜,心想看你唐王能有多大本领,现在就你我二人,一对一,送上门来怎能错过战机。只见他调转马头,大喊一声:“贼王看打!”盖书文手使钢叉,向唐王刺来。 二人战了几个回合,唐王不是盖书文的对手,看看招架不住,驾马逃走。盖书文穷追不放,唐王慌不择路,驾马过河,没想到这河是淤泥河,马到河心,四蹄陷在淤泥河里,拔不出来了。 只见盖书文哈哈大笑,说:“天助我也!”随后立刻逼唐王写降书降表,唐王被逼无奈,刚要撕下龙袍下襟,咬破中指写降书降表,只听河岸上一声大喝:“盖书文休要逞能,着打!”唐王举目一看,只见一员大将,白盔、白袍、举着白银枪,向盖书文杀了过来。 来将正是白袍薛礼,他怎么知道皇上落难前来求主呢?原来薛礼被张士贵贬为放马官,在马圈山圈好马匹,躺在观马山半山腰,想要睡觉,只听身边自己骑的那匹白龙马嘶嘶直叫,看看主人没注意,前蹄又刨了起来,把地刨了个大坑。薛礼的战马被他训练的通了人性,这时他看到这情景,心里知道有了紧急军情,忙翻身上马。白龙马不用主人加鞭,飞一般驰向淤泥河,正赶上唐王被逼要写降书降表。 薛礼马离盖书文好远,就听到盖书文狂妄的喊叫声,薛礼生气,坐在马上张弓搭箭,只听“嗖”地一声,直向盖书文脑袋射去。薛礼的箭法高,是有名的百步穿杨箭。盖书文听到脑后风声,忙一低头,红盔缨落地,直吓得盖书文胆战心惊,魂不附体,不敢恋战,刚要逃走,薛礼催马已来到近前。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一场恶战,你杀我砍,战了十多个回合,由于盖书文已和唐王战了几个回合,加上力单势孤,自知不是薛礼的对手,趁薛礼不备之时,放出飞刀,薛礼这边只顾飞刀,盖书文拨马逃走了。 薛礼看唐王陷在河里,眼看盖书文逃跑,也不追赶,急忙过来救主。他下马跪在河岸,口呼:“我主受惊了,小臣救驾来迟,请我主恕罪!” 唐王忙喊:“白袍小将,快快请起,卿能及时赶来救驾,朕实在感谢不尽,朕当论功行赏,快快救朕出去。”薛礼站起身来,忙问:“请问我主文救还是武救?” 唐王说:“文救怎讲?武救怎说?” 薛礼说:“文救就是小臣亲自下河把我主背上岸来。武救就是小臣在岸上,用银枪把我主连人带马一起挑上岸来。” 唐王一生南北争战,躬身疆场,深爱战马,忙说:“武救,武救!”只见薛礼小心翼翼把银枪搁到唐王马肚低下,轻轻向上一挑,唐王连人带马安安全全挑落岸上。 君臣惊喜交加,薛礼忙道:“我主受惊了!”唐王道:“白袍小将真是力大无穷,盖世英雄,快快报上名来,好待朕论功行赏。”一句话问的薛礼哑口无言。心想,以前几次战功都被张士贵假报他女婿何忠显冒名顶替了,自己不但没得到奖赏,到被贬为放马的了。如今若报了真名,万一再遭到张士贵的嫉妒,惹来更大灾祸也未可知。想到此忙说:“我主在上,我乃是无名小卒,今天这事也算不得什么功劳,请我主保重,赶紧回御营去吧,小臣去了!” 说完打马直奔放马营跑去。李世民忙喊:“小将慢走!”已经来不及了,只见薛礼白衣白马跑得飞快,转眼间只能看见一个白点了。 唐王只好打马回御营,心中却不免有些疑惑不解。 后来,唐王命人在淤泥河之上建起一座石桥,人们便把此地称作“大石桥”,而“薛礼救驾”的故事也被后人流传至今。 附记:石桥在乾隆三年即1738年重修,是一座拱形三洞平板桥,长30余米。1907年,淤泥河经人工改道从镇外流过,桥被拆除。原露出地面的桥基已被长埋地下,遗址在桥镇南大街烧锅胡同口,今在华宫附近。
8. 大石桥古迹有几处
中国石拱桥,乃是千百万座中国桥梁中杰出代表之作。
千百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建造着,它们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可为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石孔桥结合现代的工程理论和新的建筑材料,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赵州桥已历时一千四百年,卢沟桥雄踞在湍流奔突的永定河上,也经历了近七百年,它们都称得上雄伟坚固,迄今仍保持着初创风貌,可以通行重车,在中外石桥中是罕见的。
赵州桥敞肩式的创造,早于西方七个世纪,它们之所以能够经久不坏,说明设计与施工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再如赵州桥的浅基础、短桥台,不少现代工程师表示惊叹,因为经过多次地震洪水而屹立无恙,这决不是偶然的,唐朝张嘉贞的《安济桥铭》中所云:“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一评价,几乎和二十世纪工程界学者异口同声,技术高超,于此可见。
用“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来概括古代石拱桥技术上的成就,这是古今中外桥梁以及任何建筑物所一致追求的目标,在六世纪初,我国的能工巧匠发挥智力,大胆创新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是值得自豪的。同时,跨水架桥,意境之美,雕琢装饰,千姿百态,也是体现我国审美观的一种民族传统。建筑不论大小,工艺必须精益求精,如同一幅画图,不能有一处败笔。
中国的石拱桥,在古代有一定的成就,在今天仍有发展的前景,过去有用的东西,今天仍在起着作用,因此,它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显示着中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我们在现代桥梁事业中,必然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9. 大石桥的历史名胜
景州塔原名“释迦文舍利宝塔”,简称“舍利塔”,可能是供奉佛陀舍利的宝塔之一,可是非常遗憾,遍查县志古史,却无文字考证。
景州塔创建的年代,根据《景县志》记载和分析,古塔上曾悬铸有“齐、隋重修”字样的铁匾,其创建年代应早于此的北魏时代。
因北魏宣武帝永平年间,奖励寺庙浮图的建筑,所以当时全国共有1万3千余座寺庙建立。
如按此论推断,此项大建筑,当在北魏永平年间(西元508─512年),距今近1500年的历史。
景州塔是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古代建筑。
古人曾用“孑然一柱把天擎”来形容景州塔之宏伟高大,不论在塔下仰视,或在塔外远观,此塔如一拔地而起的巨柱,直入云霄,宏伟壮观,该塔是方圆三百里内最高的古塔。
景州古塔,饱经了千年风雨侵蚀,墙檐严重剥损,历代曾无数次重修,足见此塔历史位置之重,文物价值之高。
景州塔,与“正定县隆兴寺大铜菩萨”、“沧州铁狮子”、“赵州大石桥”齐名,被誉为河北四大古迹,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10. 大石桥名胜古迹
郑州邙山黄河景区不免门票。
门票价格
60元/人,1.4米以下儿童免票。
黄河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西北20公里处黄河之滨,南依巍巍岳山,北临滔滔黄河,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以壮美的大河风光,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这里是黄河地上"悬河"的起点,黄土高原终点,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等一系列独特的地理特征形成了博大、宏伟、壮丽、优美的自然景观。
黄河风景名胜区现已开放面积20多平方公里,已经建成对外开放的五龙峰、岳山寺、大禹山、炎黄二帝、星海湖五大景区,分布着"炎黄二帝巨塑"、"哺育像"、"大禹"、黄河碑林、万里黄河第一桥、毛主席视察黄河处、浮天阁、极目阁、孔雀园等四十余处景点。
其中炎黄二帝巨型塑像采用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和中国建筑艺术相结合的手法进行建造,高106米,是世界最高的雕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