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历史上谁的隶书好,临摹谁的比较好看

清朝的伊秉绶。赵之谦。

伊秉绶(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清代书法家,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人,故人又称伊汀州。乾隆四十四年举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嘉庆四年任惠州知府,因与其直属长官、两广总督吉庆发生争执,被谪戍军台,昭雪后又升为扬州知府,1802年(嘉庆七年),伊秉绶54岁时,因父病死,去官奉棺回乡,扬州数万市民洒泪送别。62岁病逝后,扬州人为仰慕其遗德,在当地三贤祠(祀欧阳修、苏轼、王士祯三人之祠)中并祀伊秉绶,改称四贤祠。在任期间,以廉吏善政著称。
伊秉绶喜绘画、治印,亦有诗集传世。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其书超绝古格,使清季书法,放一异彩。隶书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与邓石如并称大家。

赵之谦(1829年-1884年),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汉族,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都从他处受惠良多。

请问各位书法大师,这种隶书叫什么隶书?隶书和行书哪个好学?

说实话,这幅隶书写的不好,没有把握住隶书的基本结构用笔和结字的要点。
隶书一般以汉代隶书最佳,每块碑都很值得学习;再是清代碑学一路的书家对篆隶甚有研究,人人自成风格。但这幅实在没有参考古人的影子,更多是自己的东西,以至于错字俗字满目。而且用笔生硬,特别是波折处。
相比行书,隶书容易入手,没有楷书那样严格的笔画区分,从隶书入手不会像学楷书般受折腾。
行书笔画、字之间都有强烈的连带关系,初学不易把握。而楷隶在这方面比较弱化,容易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