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明代书法“吴门三家”指的是谁?他们各自擅长什么书体?

祝允明、文徵明、王宠 祝允明长于楷书、草书;文徵明擅长行书和小楷;王宠善小楷,行草尤为精妙。 明代在苏州出现了吴门派书法。 他们的代表人物是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合称“吴门三家”。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称“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幼聪慧过人。弘治五年(1429)中举,后久试不第。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与唐寅意气相投,遭际与共。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 文徵明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十一月六日(1470年11月28日),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文林于成化八年(1472年)与吴宽、杨一清、司马垔、桑悦等同榜进士,成为家族中首位进士,成化十年(1474年)任永嘉知县自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文徵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王宠(1494年--1533年),中国明代书法家。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为邑诸生,贡入太学。王宠博学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鸟,他的诗文在当时声誉很高,而尤以书名噪一时,书善小楷,行草尤为精妙。为明代中叶著名的书法家。著有《雅宜山人集》,传世书迹有《诗册》、《杂诗卷》、《千字文》、《古诗十九首》、《李白古风诗卷》等。

明代姓顾的书法家?

顾岑 明代藏书家、书法家。字云美,号浊斋居士、塔影园客、存仁后人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工诗文,善书法,潜心篆刻,所刻印章,仿赵孟頫、吾丘衍笔法。通金石学,凡金石碑板及鼎彝款识,均能辨别。藏书自娱,藏书楼曰“云阳草堂”,匾额为明思宗所御书。

顾宪成(东林先生、泾阳先生),创办东林书院,发起东林大会。155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612年去世。

松江华亭人明代书画家是谁?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为明代集书、画、鉴、藏、文论于一身的文化界显赫人物,其书、其画、其论皆对后世影响甚巨。


董其昌书《王右丞辋川诗真迹(册/纸本/27x11.7cm)。此册用笔含蓄而凝敛,线条圆厚润泽,却又不失清劲与力度,丰富多变的墨色,反映出运笔的动作与书写节奏,可谓虚无之妙,在乎天真。


1600年暮春,董其昌到宜兴(荆谿)拜访同年进士吴正志(1562-?),并為他书写王维(701-761)〈輞川诗〉。吴氏為宜兴收藏家,两人交往相当密切频繁,〈奇峰白云〉图也是為他所作。董其昌收藏过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后来也转入吴正志手中,其子吴洪裕临终前试图烧掉此画,所幸抢救出来。


释文: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


释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释文: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


释文: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


释文: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释文: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释文: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


释文: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


释文: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释文: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岗,惆怅情何极。


释文: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来自书与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