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石玉雕(太湖石玉雕的意义)
1. 太湖石玉雕的意义
谐音时来运转:这是淳朴的期望,也是直接的寓意。因为“石”谐音“时”,所以摆放太湖石有期待时来运转的寓意。
2.
象征主人的性格:太湖石虽然瘦骨嶙峋,但胜在玲珑剔透,能体现出主人的精气神,是主人性格的体现。
3.
是富贵的象征:在过去,只有大富大贵的人家才有条件摆放太湖石,现在才得以
2. 太湖石玉雕寓意
玉雕太湖石寓意丰富多样。太湖石象征着自然之美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而玉雕则代表着高贵、纯洁和吉祥。结合在一起,玉雕太湖石寓意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它也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事业的成功和财富的积累。无论是作为装饰品还是礼品,玉雕太湖石都能传递出美好的寓意,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好运。
3. 太湖石是玉吗
1. 丰富多样。2. 和田玉是中国传统的名贵玉石,太湖石是中国传统的名贵石材,它们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和田玉寓意着吉祥、幸福、健康和长寿,被视为吉祥之石;太湖石则寓意着坚定、稳重、沉静和坚韧,被视为坚毅之石。它们也常被用来象征着美好的愿望和祝福。3. 和田玉太湖石的寓意还可以延伸到个人修养和人生哲学上。它们的纹理和形态多样,每一块玉石和石材都独一无二,这也象征着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同时,它们的坚硬和耐久性也提醒着人们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因此,和田玉太湖石不仅代表着美丽和珍贵,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追求的向往。
4. 玉石雕刻太湖石
太湖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它独特的形状、纹理和色彩使其成为艺术品和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太湖石收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1. 艺术价值:太湖石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艺术品,具有雕刻和摆放的艺术价值。其纹理、线条和形状都能展现雕刻师的技艺和创造力。
2. 文化价值:太湖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它与诗词、绘画、园林艺术等文化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收藏太湖石可以帮助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3. 珍稀性:太湖石的形成和产地相对有限,尤其是那些形状独特、纹理奇特的太湖石,非常珍稀。因此,这些稀有的太湖石在收藏市场上往往能够升值。
4. 历史价值:一些太湖石有着悠久的历史,能够通过形状、纹理等特征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的价值和文化背景。
总的来说,太湖石收藏具有很大的价值潜力,但具体的价值取决于太湖石的品质、形状、纹理、历史背景以及当前市场需求等因素。
5. 太湖石玉雕的意义和象征
制作所用的硬石代表及其特点如下:
(1)太湖石
太湖石又称湖石。是石灰岩在长期冲刷和溶蚀下形成的,质地均匀、细密,石质较硬。石面皴纹起伏回转,浑圆柔和,并有洞穴穿透,适于做大型盆景和堆叠假山。主要产于江苏太湖及安徽巢糊一带。颜色有灰、灰白、青灰和土黄等色。
(2)钟乳石
产于石灰岩的溶洞中,是石灰岩经二氧化碳溶解后再分解凝固而成,姿态各异,颜色有棕黄、白色和琥珀色等多种。钟乳石开头奇特,宜用来做特写近景和供石等。
(3)大理石
主要成分也是石灰岩。颜色有白色、黑色、灰色、褐红和绿色等多种。有的石面经琢磨后有天然的纹路,最适于做供石和挂壁盆景。
(4)菊花石、牡丹石
产于湖南浏阳,常埋于河床底下,一般呈卵圆形,黑色中有白色晶花。晶花纯白,状若秋菊的,称为菊花石;晶花乳白,状如牡丹的,称为牡丹石。
(5)石笋石
石笋石为直线条石种之一。外形多成条状,质地坚硬,不宜雕凿,不吸水,但外形较美。常见的颜色有淡褐、青灰和浅绿色,而且石上多有小洞穴。石笋石适宜做险峰山景,或在竹类盆景作配石。淡绿色的石笋石,适于表现表现春山的景致。
(6)英石
主产于广东英德一带。也是石灰石的一种。质地坚硬而脆,不易破裂损坏,也不易雕凿。英石的正面皴纹较丰富,有好多纹理,背面较平淡,在选取材时要注意纹理统一。颜色多为灰黑色或浅灰色,也有白色和浅绿色。英石可用于制作假山、巨型盆景、微型 盆景、怪石盆景色、供石和挂壁盆景,是制作盆景的理想材料。
(7)千层石
从外表看,千层石好像一本本书堆叠而成,是横向石纹石的一种。它由石灰质与硅质沙层交叠而成,颜色一深一浅,形成对比。适合表现横纹山景,也可以用于表现沙漠地景象。产于江苏太湖一带。
(8)斧劈石
是页岩的一种。质地坚硬,吸水性差,纹理刚劲挺拔,断裂处呈现纵向条纹。颜色有浅灰、灰黑及土黄等到。斧劈石既可以表现 近山景色,也可表现 远山景,最适宜表现 “桂林山水”式的挺拔山峰。主产于江苏、浙江等地。
岭南盆景公众号编辑,
6. 太湖石玉化价值
(以下排名按字母顺序)
1.安徽—灵璧石
灵璧石,产于安徽灵璧县渔沟镇。隶属于玉石类的变质岩,为隐晶岩石灰岩,由颗粒大小均匀的微粒方解石组成,因含金属矿物或有机质而色漆黑或带有花纹。石肤往往巉岩嶙峋、沟壑交错,粗犷雄浑、气韵苍古,纹理十分丰富。灵璧石分黑、白、红、灰四大类一百多个品种,其中以黑色最具有特色。无论大小,天然成型,千姿万态,并具备了“皱、瘦、漏、透”诸要件,意境悠远。
2.北京—金海石
金海石,属河床卵石,因发现于金海湖而得名,主要分布于金海湖以下至南独乐河以西张辛庄段,东北部及北部山区河道中和金海湖上游邻县河道中。其表面光滑,石色丰富,多变的颜色形成层次为次白、黄白、褐白等相间交替出现的特殊纹理,纹理千变万化,但大多数呈山水画卷般,石上的纹理尤为清晰细腻,被誉为“画在石上的中国画”。
3.重庆—长江石
长江石特指长江上游干流河床两侧碛坝上所产出的卵石类奇石。画面石是长江奇石中最具代表性、产量最大且精品最多的种类。重庆的长江石主要产于江津、重庆、万州等地境内的长江碛坝上。其质地坚硬,硬度普遍在摩氏5~7度之间,不易风化,不会退色,适于长期收藏、陈设、观赏。
4.福建—九龙璧
九龙璧石,产于福建省,其岩石种类和岩石结构多种多样,主要以燧石条带灰岩和变质岩为主,颜色多变,以褐色、青绿、黑灰、青色和杂色条带者为常见。硬度甚高,质地坚韧,产量丰富,是颇具特色又有观赏价值的岩石观赏石品种。
5.甘肃—兰州黄河石
黄河石主要产于黄河上游的黄河河道里,尤以兰州地槽一段所产为多,因而古人冠以“兰州石”之名。其质地坚硬,色彩多为间色或复色,色调沉稳古雅,包含历经沧桑的悲凉雄浑之气。它的观赏价值主要在于其表面色彩花纹的组合变化,组多石纹能形成天然画面,诸如山水、花鸟、人物、动物,乃至文字符号,无奇不有。
6.广东—英石
英石,又称英德石,主要产于广东英德市英北江中游的英德山间。属沉积岩中的石灰岩,石块常间杂白色方解石条纹。石质坚而脆,佳者扣之有金属共鸣声。英石轮廓变化大,常见窥孔石眼,玲珑婉转。石表皱褶深密,是山石中“皱”最为突出的一种。石体一般正反面区别较明显,正面凹凸多变,背面平坦无奇。石色有淡青、灰黑、浅绿、黝黑、白色等数种,以黑者为贵。
7.广西—大化石
大化石是大化彩玉石的简称,产自广西省大化县红水河。属水冲石类。石质结构紧密,硅化程度高,摩氏硬度约5-7度间。石肤呈油脂光泽,层理清晰自然,形态各异,有山峰、平谷、沟谷等自然景观。石色艳丽丰富,呈金黄、褐黄、棕红、深棕、古铜、翠绿、黄绿等多种色彩。
8.贵州—乌江石
乌江石,因主要产于贵州的乌江而得名。质坚硬细腻,爽滑圆润,摩尔硬度高达6-7度。一般以图纹石为多,颜色以黑白为主,红、黄、绿等色少见,构成图案有人物、花鸟虫鱼等,惟妙惟俏,天然成趣,尤其颜色意境兼有者更佳。
9.海南—昌江黄蜡石
昌江黄蜡石也称昌江玉,产于海南昌江境内及昌化江流域周边地区的石英质玉石,主要由隐晶质~显晶质石英及少量其他矿物组成,其摩氏硬度在6.5~7度,是具有极高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昌江玉矿藏资源分布广泛,在河流、山谷、坡地等处均有发现,且种类丰富,质感细腻、温婉润泽、色彩缤纷,极富灵气。从而深受当地及其他各地玉石爱好者的喜爱与追捧。
10.黑龙江—嫩江玛瑙
嫩江玛瑙,俗称“江石”、“火石”,亦称龙江玛瑙,是火山爆发的产物,广泛存在于嫩江流域。嫩江玛瑙的主要成份为二氧化硅,摩氏硬度为7.0-7.6度,密度为2.57-2.64g/㎝,等于或高于翡翠。因地壳升降、海侵海退、风沙凌砺,经水之冲刷、淘洗、搬运、碰磨,石面光润,外形优美,婀娜多姿,有鲜明的通透感。其色彩绚丽温润,俏色丰富,质地坚硬,致密细腻,当地人称之为“嫩江玛瑙中的籽料”,是中国玛瑙石中的佳品。
11.河北—唐河彩石
唐河彩石,因产自河北保定唐县唐河流经的葛公西胜沟地段,石色以白、黄、红、黑为主,青、绿、紫、灰等为辅,因而得名。石质坚硬,硬度约在5-7度,材质细润,密度高,石肤光滑温润,水洗度高,玉质感强。
12.河南—洛阳黄河石
洛阳黄河石,又称河洛石、洛水石,产自河南洛阳一带的黄河、洛河、伊河中。河洛石属河卵石,形状圆浑,图纹造型繁多,色彩艳丽斑斓,品种繁多,有日月石、牡丹石、梅花石、龟纹石等品种,其中以日月石数量最为巨大,硬度在7-7.5度间,色差大,艳而不妖。
13.湖北—云锦石
云锦石又称“东方魔石”,独产于湖北恩施。之所以称其为云锦石,是因为该石的主体纹饰为云纹,就像朵朵祥云或簇簇云团浮于石上、环绕石身。其图案都由浮雕状花纹层所组成,精细雅致;其花纹突出石面,如镂如刻,曲折婉转。可谓集自然美、艺术美、意韵美于一身,没有一丝一毫的人工雕饰,完全是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就的天雕“艺术品”。
14.湖南—武陵穿孔石
武陵石,产于湖南省武陵山脉的常德、桃源、石门等地,为多年水流冲击而成,石质光滑,色泽古朴、造型变化多样。石种丰富,有图纹石、象形石、彩硅石、文字石等二十多大类或系列,其中穿孔石最为出名。
15.吉林—松花石
松花石,产于中国松花石之乡--吉林白山市的江源区。属远古沉积岩,具有微细层理的泥晶灰岩,硬度在5.5-6度间,质坚而细腻,温润如玉,扣之清脆悦耳。呈深绿、嫩绿、紫绿、紫红等色泽,色嫩而纯。石纹多样,清晰分明,横白皱纹如行云流水,颇具沧桑感。
16.江苏—太湖石
太湖石,属于石灰岩,多窟窿和褶皱纹理,有水旱两种。“水太湖”产自湖中,因历久湖水侵蚀而形成形状各界的孔洞,俗称“弹子窝”,孔洞缠连,妙趣横生,颇为珍贵。“旱太湖”产自湖周围山地,枯而不润,棱角粗犷。石色多为灰色,少见黑色、白色。
17.江西—潦河石
潦河石,出自赣中西南部的潦河。其形态各异,画面精美,特别是筋络形成的纹理,凹凸分明。它流畅的线条。飘逸灵动,图案清淅。黑、灰白的主色,形成的画面。色彩对比分明,恰似中国水墨山水画。
18.辽宁—本溪石
本溪石,产于辽宁本溪。其主要成份由粉白色的方解石,绿色的云母,黑黄色的石英组成。它形成于亿万年前的火山爆发运动中,一般生长在松花石矿脉的空隙当中,有层有脉,呈条片状分布,产量极低,与传统的宣石在质、色、形态上均有相似之处。
19.内蒙古—戈壁玛瑙
戈壁玛瑙,是戈壁石的一种,主要产于内蒙古的阿拉善地区。其历经亿万年的风沙磨砺,质地莹润,细腻光洁,质地坚硬,摩氏硬度可达7.8度。其色彩丰富,石色不浮不飘,凝重浑厚,入石七分,而鲜活眼前。每一处的线条走向,色块交融,皱褶起落,都自然流畅。
20.宁夏—黄河石
宁夏黄河石产自银川及吴忠市中卫县一带的黄河水系中,黄河石质地坚硬、细腻、浑厚圆润,品种繁多,由火成石、沉积岩、变质岩多种岩石构成。黄河奇石产出形式多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独具风格,大者可立于庭堂,小者可置于几案,具有很高的赏玩价值。
21.青海—卡通石
卡通石,又称结核石、青海古陶石,产于青海贵德县与互助县。因其石呈暗褐色,形似古陶器、陶俑等形象,给人以古朴的感觉,故被柳州石友命名为青海古陶石。该石由细粒砂和黏土组成,胶结物为碳酸钙。其最大特色就是黑色结核与黄色结核相伴而生,易于形成俏色。
22.山东—泰山石
泰山石,产于泰山山脉周边的溪流河谷。质地坚硬,有的结晶颗粒较粗;形态为自然块体,古朴墩厚,呈次棱角形、浑圆形,多见不规则卵形,以显示图纹为主。其色调多以黑白为主,如中国水墨画的清高淡雅,在灰白、灰黑、灰绿等颜色的石面上,交织着千姿百态的白色纹理。
23.山西—河曲黄河石
主要产于山西省河曲县县城东北15里黄河中流的娘娘滩和距娘娘滩十几里的太子滩。河曲黄河石有图纹石、造型石、化石等多种。其中,图纹石色彩绚丽,石上纹理纷繁,天然成画,观赏价值很高;造型石多是黄河水系流域之山里的块岩和泥土中的泥姜石,山石造型多层峦叠嶂,有似凌云绝壁,姜石则物象多端,似动物、器物等,惟妙惟肖;古生物化石主要有鱼类的"开河鱼",贝类化石及硅化木等,多产于河畔村和有煤层地方的黑色石头中;河曲黄河卵石其石质多数为石英砂岩和石灰岩,质地坚硬,达5~7度,造型圆滑,石肤光洁,体积精巧,适于把玩。
24.陕西—陈炉石
陈炉石,产于陕西铜川陈炉镇,因产地而得名。石质坚硬,色泽素雅,没有更多的色彩变化,古朴沧桑应是它独特的魅力。尤其是表面隆起的“黑珍珠”,高浮雕味浓重。构成的图案,变幻莫测。
25.四川—长江石
四川长江石产量丰富、分布广泛,主要产于其境内的西昌、攀枝花、宁南、屏山、柏溪、沙湾、五通桥、犍为、宜宾、南溪、江安、纳溪、泸州、合江等地。总体呈卵圆形,饱满圆润,手感细腻舒适,石皮光洁。图纹丰富,适合赏玩、收藏!
26.台湾—南田石
南田石,又称硬砂岩,产于台湾省花莲及台东南田,省内其他地区亦有分布。 花莲硬砂岩,一般呈灰黑色或黑色。硬度达6度以上,因石质水洗度的不同,石肤有粗细之分。质好的硬砂岩,石肤致密,触感甚佳。石形大都呈圆形、扁圆、长圆。如有石英附其上,黑与白对比强烈,能把主题充分突显出来,亦称为图案石。
27.天津—墨虾石
墨虾石,产于天津市蓟县北部山区,因石体上有色如墨、形如虾的黑亮如玉般的物质而得名,又称虾米石、丹青石。墨虾石不是河谷中的水冲石,而是在特定的矿脉和断层线上才能寻觅到的珍贵石种。该石是中上元古界叠层石的一种,是由生物作用和沉积作用相互影响所形成的生物沉积结构。
28.西藏—藏瓷
藏瓷,又称藏瓷红,产于西藏高原。石面富有光泽,石皮颜色古朴宝气,质感莹润,如陶瓷之釉面。质地坚硬,硬度达到7度以上。石表具有特殊的纹路和开片,纹路多呈线状,粗细相间、交错清晰,自然起伏的肌理上常常呈现出古瓷班的开片是自然天成的装饰。石体外观五彩缤纷,多以红色为主。
29.新疆—风凌石
风凌石是奇石中造型最为丰富的一个品种,其造型变化比较大,一般都具备传统赏石的“丑、漏、透、瘦、皱”的要素。结构有细条状、团块状、互层状或不规则的细纹理状等。由于硬软程度有差别,千百万年在强劲风沙的作用下,从而形成了各种造型。风凌石无论规格大小,或似景、似物,均可配底座,无需任何加工即独自成景成型。
30.云南—大理石
大理石,原指产于云南省大理的白色带有黑色花纹的石灰岩,剖面可以形成一幅天然的水墨山水画,古代常选取具有成型的花纹的大理石用来制作画屏或镶嵌画,后来大理石这个名称逐渐发展成称呼一切有各种颜色花纹的,用来做建筑装饰材料的石灰岩。
31.浙江—金华黄蜡石
金华黄蜡石,其产生的机理有两种,一种是地下矿脉断裂产生碎石,落入江河,流水冲刷下由外到内逐渐发生玉华,也就是外源型;另一种是火山熔浆瞬间结成石,在流水中由内到外发生玉化,即内源型,这种的内在质地比较稳定。其光泽温润,造型奇特,不仅质坚细腻,点、线、面、边角圆也平滑, 而且色彩鲜艳丰富。
7. 玉雕太湖石怎么样雕刻过程
有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一山一石”、“一泉一石”、“一洞一石”等。这些组合方式都非常具有艺术性,能够体现出太湖石的自然美和神韵。太湖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元素,其造型各异、纹理丰富,在国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不同的组合方式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意境和效果,使作品更加丰富和生动。太湖石在国画中的运用可以追溯到唐代,历经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发展和创新,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艺术流派。此外,太湖石在园林建设、石刻艺术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独特的价值,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8. 玉雕太湖石的象征意义
yù línɡ lónɡ 1.玉饰。
2.形容清越的声音。3.形容物体洁白晶莹。4.湖石名。5.花的别名。6.藕的别名。相传“玉玲珑”乃传世古琴,藏于湖南某氏。琴为方头,作内收双连弧形项腰,与传世的历代古琴图式所绘“凤势式”图形相合。据云,“凤势式”琴为魏扬英所创作,故亦有“魏扬英式”之称。琴通长121.5厘米,桐面杉底,通体黑漆,纯鹿角灰胎,发错综层叠断纹,犹如水波之状,灰胎之下有一层纹理疏松的黄色葛布底。琴背作圆形龙池,扁圆风沼。琴音苍韵松古,温劲而雄。琴背龙池上方刻寸许楷书“玉玲珑”3字。中国上海豫园有一块镇园之宝,名曰“玉玲珑”,与苏州瑞云峰、杭州绉云峰,并称江南三大名峰。该石峰高约3米,宽约1.5米,厚约80厘米,重量3吨左右,具有太湖石的皱、漏、瘦、透之美。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有诗赞美:“压尽千峰耸碧空,佳名谁并玉玲珑。梵音阁下眠三日,要看缭天吐白虹。” 传说: 不过,玉玲珑之前曾“落户”三林。据记载,宋徽宗赵佶为在首都汴梁建造花园艮岳,从全国各地搜罗名花奇石,即“花石纲”,其中有的奇峰因种种原因没能运走,史称“艮岳遗石”,玉玲珑即其中之一。“玉玲珑石最玲珑,品冠江南窍内通。花石纲中曾采入,幸逃艮岳劫灰红。”(《上海县竹枝词》)讲的就是这段故事。明代,“玉玲珑”到了上海浦东三林塘人、官至江西参议储昱的私人花园中。万历年间,储的女儿嫁给尚书潘允端的弟弟潘允亮。后来潘家建造豫园时,便把 “玉玲珑”移来。相传,船过黄浦江时,江面突然起风,舟石俱沉。潘家认为这不是个好兆头,一定要设法补救,重金请善水者打捞上岸,而且同时又捞起了另一块石头。说也奇怪,两块石头竟然珠联璧合,那块同时捞起的石头就是现在“玉玲珑”石的底座。还有传说,船从董家渡泊岸后,索性就近在城墙上开了个洞,把“玉玲珑”搬进城内,开洞处成为小南门。9. 太湖石雕件寓意
石刻雕塑一般选用的石材一般为:
1. 岩石性,雕刻石材属于岩石的范畴,具备岩石的特征方可进行雕刻;
2. 坚韧性.硬度要在3度以下,只有可雕刻件
3. 成材性,能达到蹬刻所需的尺寸和块度;
4. 艺术性,要具有艺术创作所需的颜色、光泽和相应的纹理。
石刻的材料很多,根据需要选用各地的石料。
1. 一种是大理石性质的,汉白玉是大理石是最好的,硬度为3—5度,密度为2.6克/立方厘米一2.7克/立方厘米、抗压强度为1000千克/立方厘米一3000千克/立方厘米。北方多用汉白玉.以雕刻人物为主。
2. 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川、湖南、北京这三个地方的大理石,特别是汉白玉类。一般的价格是从6000元/立方米到10000元/立方米不等,这是根据石料的品质来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