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钟繇的书法作品? 钟繇的女儿?

一、钟繇的书法作品?

其传世书作真迹已无存。《书法正传》云:“钟繇书法,高古纯朴,超妙入神。”。宋以来法帖中所刻《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力命表》、《墓田帖》等,都出于后人临摹。

唐张怀瓘《书断》称他:“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泰汉以来,一人而已。”

二、钟繇的女儿?

钟繇没有女儿。

钟繇(yáo)(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以功累迁前军师。魏国建立,任大理,又升为相国。曹魏建立后,历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职,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时期,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

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人都曾经潜心钻研其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太和四年(230年),钟繇去世,谥号“成”。

三、钟繇的书法?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竞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后张昶、怀素、颜真卿、黄庭坚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钟论之要。

总之,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四、钟繇的妻子?

张氏,字昌蒲,(199年—257年)太原兹氏人,三国时期魏太傅钟繇之妾,名将钟会生母。

张昌蒲早年死了父母,被纳为钟繇妾室。张昌蒲性格严谨,非礼勿动,当时上下都称颂她。

昌蒲对儿子教育方面颇为严厉。钟会虽年幼,四岁时便已教他《孝经》,七岁诵读《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岁诵《易》,十二岁诵《春秋左氏传》、《国语》,十三岁诵《周礼》、《礼记》,十四岁读其父锺繇所撰写的《易记》,十五岁就让他进太学进行深造。

五、钟繇的字?

钟繇(151-230)三国魏书家,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或作许昌人。历官侍中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魏初为大理,迁相国。文帝即位,改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转平阳乡侯。明帝时封定陵侯,迁太傅。人称“钟太傅”,卒谥成侯。工书法,书学曹喜、刘德昇、蔡邕。其正楷书法独步当时,自言精思学书三十年。所作秀美典雅,幽深无际。

他所处的正是隶楷错变的时代,正如元袁裒《总论书家》所谓:“汉魏以降,书虽不同,大抵皆有分隶余风,故其体质高古。”因此在他的真书中也带有浓厚的隶意。他的小楷体势微扁,行间茂密,点画厚重,笔法清劲,醇古简静,富有一种自然质朴的意味。唐朝张怀瓘《书断》评曰:“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又云:“元常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钟繇在书法上是下过苦功的,尝自称:“吾精思书学三十年,坐与入语,以指就座边数步之地书之,卧则书于寝具,具为之穿。”可见其矢志专一的学习态度。有一次,他在当时一个著名书家韦诞家中看见一篇蔡邕论笔法的文章,苦求不得,至于捶胸吐血,曹操即以五灵丹救之。及诞死后,繇阴发其冢,始得之,书遂大进,可见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后人将其与王羲之并称“钟王”。

六、钟繇之女?

钟繇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钟毓、钟会和钟劭,没有女儿。

钟毓是孙氏所生,他曾对司马昭表示,自己的弟弟钟会将来可能会有野心希望弟弟以后犯事不要牵连到自己家族。

钟毓去世前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钟骏、钟邕、钟峻和钟辿。钟骏在钟毓去世后继承了他的爵位,他在钟会之事后没有受到牵连。钟骏的儿子叫钟晔,官至公府掾。钟晔的儿子叫钟雅,东晋时期南渡后死于苏峻之乱。钟雅的儿子钟诞官至中军参军。钟诞的儿子钟靖官至颍川太守。

七、解读钟繇?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竞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后张旭、怀素、颜真卿、黄庭坚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钟论之要。

总而论之,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和东汉的张芝被人合称为“钟张”,又与东晋书圣王羲之被人并称为“钟王”。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八、钟繇读音?

钟繇的读音为:zhōng yáo,钟繇并不是词语,没有实际的意思,钟、繇单字的意思如下:

一、钟拼音:zhōng

释义:

1.响器,中空,用铜或铁制成。

2.计时的器具,有挂在墙上的,也有放在桌上的:挂~。座~。闹~。

3.指钟点、时间:六点~。由这儿到那儿只要十分~。

4.(情感等)集中:~爱。~情。

5.姓。

二、繇拼音: yáo

释义:

1.歌谣:民~。童~。

2.凭空捏造的话:造~。

3.徭役,古时统治者强迫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九、钟繇妻子?

张氏,字昌蒲,太原兹氏人,太傅定陵成侯之命妇也。三国时期魏太傅钟繇之妾,名将钟会生母。

昌蒲早年死了父母,被纳为钟繇妾室。张昌蒲性格严谨,非礼勿动,当时上下都称颂她。钟繇的贵妾孙氏当时代理正室事务,因嫉妒她的贤明常常诋毁她。孙氏聪明擅长辩论,却始终不能伤到张昌蒲半分。后来张昌蒲有孕在身。孙氏更加嫉恨,把毒药放在食物中。昌蒲吃了后而呕吐昏厥几日。

别人问:“怎么不告诉公呢?”张昌蒲回答道:“嫡庶互相迫害,危害家庭国家。这是古代就知道的教训。假如钟公偏信我了,谁又能说出事情真相?她估计我一定会说出去,所以会恶人先告状。事情既然由她而出,我又何必自找麻烦呢?”于是称病不见。孙氏果然先对钟繇说:“妾身希望她能得一男子,所以给她能得男孩的药,她反过来说我毒害她。”钟繇说:“得男药是好事,你却偷偷给她,这不合常理。”于是询问侍者都说出了真相。孙氏因此得罪被驱逐出府。钟繇又问昌蒲:“你怎么不说呢?”昌蒲说了缘故,钟繇非常惊奇,因此认为她贤明。不久张氏生下钟会,更加受到钟繇宠爱。钟繇赶出贵妾孙氏后,再纳贾氏为正室。

昌蒲对儿子教育方面颇为严厉。锺会虽年幼,四岁时便已教他《孝经》,七岁诵读《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岁诵《易》,十二岁诵《春秋左氏传》、《国语》,十三岁诵《周礼》、《礼记》,十四岁读其父锺繇所撰写的《易记》,十五岁就让他进太学进行深造

十、钟繇之子?

钟繇(yáo,一作yóu)(151年-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钟繇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以功迁前军师。魏国建立,任大理,又升为相国。曹丕称帝,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后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明帝继位,迁太傅,进封定陵侯。太和四年(230年)卒,谥曰成。

钟繇的儿子

钟毓,字稚叔,钟繇长子,世袭定陵侯爵位,官至青州刺史,后将军,卒赠车骑将军,谥曰惠侯。

钟会,字士季,钟繇次子,官至司徒,封陈侯,与邓艾分兵灭蜀后意图反叛,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