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石门颂和西狭颂书法哪个好?

一、石门颂和西狭颂书法哪个好?

石门颂和西峡颂在隶书中都属于同一风格形式作品,都属于摩崖石刻,石门颂字数较多,结体开张,线条古拙沉雄又不乏飞动之势,是学习隶书雄强散逸一路的好作品,西峡颂圆中寓方,结体宽博,古厚之气扑面而来,是我多年来非常喜欢而且一直在学习的一个碑帖。

二、隶书教学?

用下面七招:

第1招:横向笔画加长,竖向笔画缩短。隶书不同于楷书,隶书有一个特征,就是特别扁,那么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使横写长一点。

第2招:横向笔画靠拢,竖向笔画远离。什么意思呢,就是遇到有很多个横向笔画组成的字,这些笔画之间的距离要离得很近,竖向笔画则相反,要尽量远离。

第3招:长撇不出锋 隶书中的长撇基本都不出锋,不是绝对,但是90%是没有出锋的。那么以后只要遇到有长撇的字,无论任何情况你都不出锋就对了,这就是隶书的一个特征,别人一看就会反应出来,这人写的是隶书。

第4招:变撇为钩 这招其实跟上一招有点关系,可以说是上一招的变化版,长撇在不出锋的情况下,可以带一点小钩钩。

第5招:变横为捺 这个绝对是隶书的一个超级大的特征!!!隶书中,一个字如果主要是由横组成的,那么最长的一横绝对是变成雁尾状(这个在隶书中成为“波画”)这招记得多用,跟第3招一样,反正遇到该写长横的时候写出一个雁尾状就绝对不会错!

第6招:变钩为捺 凡是遇到往右写的钩(比如“心字底”的“卧钩”、斜钩、竖弯钩、横折斜钩)都会演变成雁尾状。

第7招:左钩变弯 上一招讲的是往右的钩,这个是往左的钩,一般遇到这种情况,钩会变成一个又长又弯的“左竖弯”。

三、石门颂风格?

何绍基的《石门颂》临摹本汲取的是其浑厚老辣的字体风格;萧娴在临摹《石门颂》的时候注重了其劲健爽快利的特征;龚望先生起初是以临摹典型的汉碑《张迁碑》入手,但是后来临摹《石门颂》的时候,对其也是爱不释手,被其恣肆豪放的特点深深吸引。

四、石门颂创作?

《石门颂》(全称为《汉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后世简称《石门颂》)是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由当时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书佐王戎书丹刻于石门内壁西侧的一方摩崖石刻,是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汉中博物馆。

《石门颂》歌颂了东汉汉顺帝时的司隶校尉、犍为(今属四川乐山)人杨孟文“数上奏请”修复褒斜道的事迹。整块摩崖通高261厘米,宽205厘米,题额高54厘米。 《石门颂》多用圆笔,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线条沉着劲道,结字舒展放纵,体势瘦劲,飘逸自然,素有隶书中的草书之称,是汉隶中的精品佳作。

五、石门颂与石门铭区别?

首先我们介绍《石门铭》:它是北魏永平二年即公元五0九年刻,武阿仁刻字,楷书。共二十八行,每行二十二字。它位于陕西汉中石门,是北魏碑刻石人名最详尽之作。此摩崖书法骨力开张,纵横豪放,以奇取胜。结字、布白随山就势,依摩崖自然石势而书丹凿刻,其章法布置大气磅礴。用笔中锋逆行,遒劲纵逸。字形开张自然,显得飞逸奇伟,飘飘欲仙。它上接汉《石门颂》遗韵,熔篆、隶、楷为一炉,用笔方圆兼备,沉着痛快。结构宽博雄放,放任不羁,有睥睨天下之势。加以千年风蚀作用,又形成一种若隐若玩、月白风淸的艺术效果,令人心驰神往。

常习此碑可以使我们心胸开阔,能亲近大自然。真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石门颂》位于陕西褒城县东北。是东汉刻石中最具艺术特色的隶书名碑之一。其刻字自然奔放,朴拙雄强。笔法变幻莫测,雄健舒畅,结体大小不一,横笔不平,竖笔不直。起收无迹,自然率意,奇丽多姿,妙趣天成。因《石门颂》在崖壁上书写镌刻,故而在自然的挥洒中形成了遒古蜿蜒的笔法,这就是自然美与书法美融为一体的经典作品!

六、石门颂经典诗句?

一轮明月;四壁清风。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山以石峻;海为川归。(集石门颂字)

不攻人短;莫矜己长。

尺璧非宝;寸阴无价。

风云论道;笔墨通天。

七、石门颂练字口诀?

1、以方为主,因字立形:

汉隶结字多呈扁形,《石门颂》字形则近方,原因之一是不像一般汉碑那样强调波磔和横划主笔,其二是点划之间特别是横划之间比较宽松,其三是字的下部往往处理的很开阔。

所谓因字立形,则是根据每个字的点划多少、结构特点,或扁或方或长或短或大或小,随其自然,不拘一格。这些特点,对于初临者较难把握,要多读多临,时间长了,便可悟得规律。

2、点划呼应,收放有致:

举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此乃《石门颂》又一突出特点。

“公”字的捺向右上方飞起,处理得极大胆,与向左下取势的撇遥相呼应,整个字顿时活了起来;“截”字捺写得极短小,与左半部的宽大形成鲜明对照,整个字既有奇趣,又非常稳实;“焉”字的右折转放得很开,成一个大弧,里边四点天地广阔,全字显得豪放宕逸。

类似例字俯仰皆是,读者慢慢把玩,自能体会妙处所在。作为临习,此点更难掌握,特别是要收放呼应得恰到好处,单有一般的用笔、结字办法远远不够,要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构图能力,才能把握好分寸。这只有勤于临池,苦苦磨炼,别无它途。

3、偏旁多姿、相映生趣:

过去有汉隶的偏旁多呈独立存在之说,这大概是与行草书相对而言。其实,每一偏旁的处理都要考虑与其相对部分的关系,而作相应的调整,这在《石门颂》中显得尤为突出。

譬如“诚”字的“言”旁,“口”有意向左下拉出,这样单看“言”本身就失去了重心,但与右边“成”的取势恰成呼应,使整个字显得稳而不板;“明”字的“目”旁下部明显向右倾斜,而“月”却有意向左取势,使全字既稳住了重心,又顿生妙趣;“凿”字的“殳”写得很扁,下部形成的空显然偏右,而“金”大胆地补入空中,再用撇放捺敛的特殊手段救之,包括下部几笔一同向左取势,使整个字斜而不倒,奇趣横生。

此类例字随处可举,无须一一罗列,其关键所在是有意制造矛盾或者说是造险,而后解决矛盾或者说收拾险情,从而写出新景象。当然,这种本领更要慢慢锻炼体验,不可操之过急。

4、松而不散,洒脱大度

此点是《石门颂》的最显著特征。由于其点划瘦挺,体势宽博,线条之间便不那么紧密;又由于其结字富于变化,便显得少严谨之“规矩”,而这种“松”和“乱”恰恰是其姿态万千之所在。譬如“履”、“益”、“城”、“永”等字,好多点划有意断开,笔势相左,但就整字看,搭配极得体,若把其排列规矩,笔笔粘合,则顿失情趣。

八、石门颂全文原文?

石门颂(原文全文)

惟坤灵定位,川泽股躬。泽有所注,川有所通。余(斜)谷之川,其泽南隆。八方所达,益域为充。

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碑误作“人”宇)秦。建定帝位,以汉氏(原种作“诋”)焉。后以子午,途(原碑涂加艹上下结构)路涩(原碑为歮)难。更随围谷,复通堂光。凡此四道。阂(原碑作垓)隔尤艰。

至于永平,其有四年,诏书开余(斜),凿通石门、中遭元二,西夷虐残,桥梁断绝,子午复循。上则县(悬)峻,屈曲流颠;下则入(碑作人字)冥,倾泻(原碑为写字)输渊。

平阿淖(别字,一释泉字)泥,常荫鲜晏。木石相距,利磨确磬盘,临危枪砀,履尾心寒。空舆轻骑(原碑奇为竒),滞(原碑氵为辶)碍弗前。恶虫蔽狩,蛇蛭毐螨。未秋截霜。嫁苗夭残。终年不登,匮馁之患。卑者楚恶,尊者弗安。愁苦之难,焉可具言。

于是明知,故司隶校尉楗为武阳杨君,厥字孟文,深执忠伉,数上奏请。有司仪驳,君遂执争,百僚咸从,帝用是听。废子由斯,得其度经。功饬尔要,敞而晏平。清凉调和,烝烝艾宁。

至建和二年仲冬上旬,汉中太守楗为武阳王升字稚纪。涉历山道,推序本原,嘉君明知,美其仁贤,勒石颂德,以明厥勋。其辞曰:

君德明明,炳焕弥光。刺过拾遗,厉清八荒,奉魁承杓,绥亿御(碑作衙)强。春宣圣恩,秋贬若霜。无偏荡荡,贞雅以方。宁静蒸庶,政与乾通,辅主匡君。循礼有常。

咸晓地理,知世纪纲。言必忠义,匪石厥章。恢弘大节.谠而益明。揆往卓今,谋合朝情。释艰即安,有勋有荣。

禹凿龙门,君其继纵。上顺斗极,下答坤皇。自南自北,四海攸通。君子安乐,庶士悦雍、商人咸□,农夫永同。春秋记异,今而纪功。垂流亿载,世世叹诵。

序曰:明哉仁知,豫识难易。原度天道,安危所归,勤勤竭诚,荣名休丽。

五官椽南郑赵邵字季南,属褒中晁汉强字产伯,书佐西成(城)王戎字文宝主。

王府君闵谷道危难,分置六部道桥。特遣行丞事西成(城)韩朗。字显公、都督椽南郑魏整字伯玉(碑作王)。后遣赵诵宇公梁,案察中曹卓行。造作石积,万世之基。或解高格,下就平易。行者欣然焉!伯玉即日徒署行丞事,守安阳长。

九、西狭颂和石门颂区别?

西狭颂和石门颂都是《诗经》中的篇目,但它们的内容和寓意略有不同:

西狭颂:主要描写了一个女子感受到外面的世界非常危险,所以她决定闭门自守,不再出门。这篇诗歌通过女子的遭遇,表达了对外界危险和不确定性的担忧和畏惧。

石门颂:主要讲述了一位年轻男子的成长历程,他从年轻时不懂事的状态,逐渐学会了勤俭持家、关心家人和追求美德等等。通过这个男子的成长,诗歌表达了对家庭和社会道德伦理的重视和关注。

因此,虽然两篇诗歌都有着强烈的道德意蕴和寓意,但它们的表达方式和内容略有不同。

十、篆隶书法的特点?

篆书和隶书的特点

1、篆书:特点是笔画圆转流畅,均匀齐整,容易书写,篆书分为大篆、小篆,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以及六国文字,有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别名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李斯等改版的,是当时秦国的通用文字,为我国汉字的工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隶书:特点是轻重顿挫有变化,具有艺术欣赏的价值,隶书是由篆书演化而来的,是将篆书原来圆转的笔画改成了方折,更容易书写,隶书的字体比较庄重,书写的效果比较宽扁一些,横画比较长,直画比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