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中国书法有哪几种书法?

篆书:李斯的泰山碑、李阳冰的以及邓石如、吴昌硕、赵之谦等
隶书:张迁碑,精工、乙英碑,刚柔兼济、曹全碑,清秀、礼器碑,法度森然
楷书:欧体,严谨、虞体,清秀、颜体,雄浑、柳体,风骨、储体,飘逸
行书太多,你考级也用不上,给你举几例吧。有王羲之、王献之、智永、李邕、苏轼、米芾、黄庭坚、董其昌、赵孟\等
草书: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黄庭坚、赵孟\等

毛笔字的分类有哪些啊?

中国的书法艺术,在世界上是独树一帜的。汉语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


自从书法从书写的日常使用功能独立出来,在历代帝王和主流文化的推动下,形成了一种艺术形式,一种与绘画和其他艺术类型比肩的艺术。


书写,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表达。除了语言以外,文字就是方便的交流工具。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独特的创造汉字的六种方法,决定了汉字的造型,以及书写的变化无常的形式。历代文化,都是用文字传承的,若是没有文字的文化,很难理解历史意义。


文字,既是意思的表达,又是事情的载体。在汉字书写过程中,就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方法,否则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就不行了。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了中华的文字,包括字形和书写法度。废除了秦以前的各国文字的书写字型。统一到“小篆”这种书写字体。


到了秦末汉初,出现了“隶书”的书写字体。很多年代和时期,隶书的品种,也出现的很多书写方法和造型。风格各异。流传至今的大多是石碑。根本分不清是不是毛笔写出来的。包含着大量的雕工痕迹。但是造型是美丽的,被各个阶层接受和使用。我们使用的文字之所以被称作汉字,就是在这个时期创立的规矩,汉朝创立的文字规范,沿用至今,没有大的改变。


在汉朝,中华文化得到空前的统一,包括汉字的书写和造型,也是百花齐放,出现了在“隶书”基础上的隶变,加上一些连笔,造就了行书和草书。今天被称之为“楷书”的字体也在行书和草书的基础上创造出来。所以,汉字就成了沿用至今的文字,今本没有大的改变。


到了“三国归晋”,这个历史时期很多文人,达官贵人把书写汉字,作为一种艺术来研究和创新。各种书写方法层出不穷。帝王和贵族阶级都是推波助澜的将汉字书写的艺术化,推向极致。


唐朝帝王,尤其是李世民,极力推崇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写风格。那个时期,二王的书体成了汉字书写的主流。好像至今还没有逃脱出来这个框架。


纵观古今毛笔字的演变和传布,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思想的进步和技术的革命。


我经过研究和观察,以及大量的读书,得出一个见解,毛笔字的书写,是从书写的功用性,到约束书写方法的书法性,到张扬个性的艺术性,是一个境界和层次的进步。


我认为,唐朝对于书写要求“法度”,也就是标准化。所谓“书法”,就是书写方法的基本统一。


宋朝对于书法“尚意”,才是把书写提升到书法艺术。加上元明清的综合艺术在毛笔字的表现,提倡艺术化和思想化,使得毛笔字的书写登上了大雅之堂,真正的在生活中是一门艺术形式。


在此以前,毛笔字只是在文人墨客,帝王将相之间,交流和欣赏,提高自己书写水平的工具。


至今,毛笔字的分类和级别,没有一个标准和评价。我的基本思想:


一,书写型,其内涵就是标准化,按照历史上的主流书写法度,力求相似。比如楷书的馆阁体,按照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写的毛笔字写出的很相似的隶书、楷书等没有明显个性的书体。主要是基本功和和交流。


二,书法型,就是创造出一种书写方法,基本要素的书写。比如楷书中的欧柳颜赵的书体,就是书法的主流书写法度。包括行草等,很多历史上大家创立的书写方法和章法等。按照这些写出的毛笔字,可以称之为书法。


三,书艺,书法艺术。凡是i艺术的东西,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个性和共性的比例。没有个性,只有共性,比如写的十分像的颜体字----,都不能称作艺术。艺术必须有创造性,就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的创造性。


没有创造性地,谈不到艺术性。几乎所有艺术门类,大师们及所以称为大师,就是他们的创造力。一个是学的像,一个是有个性。世界上所有的艺术家,包括书法艺术家,都是创作大家。


人类就是在不断地创新,在继承前人的成果下创新。并不是抱着一成不变的保守思想,以及既得利益的思维模式。把自己的一家说法作为标准,限制艺术创造和创新。


我认为,毛笔字的级别可以分为三类九级。


书写型,书法型,书艺型;三类;


每一个类型,根据层次,再分成三个级别。


这样就杜绝了很多社会现象对于艺术的强行干预。还有思维混乱,无所适从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