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钱币

金文的来历是什么?

「金文」说简单一点也就是【殷周-秦汉】青铜器上的文字。

从古至今,中国人的「宗教」就是「祖先崇拜」,中国古人也有「事死如生」的价值观。

所以,中国人用美食和美酒祭祀祖先。

这样,「锅碗瓢盆」这样的厨具和酒具,就成了祭祀的礼器。

这些礼器刚开始是陶制,后来以青铜浇筑。

我们知道,青铜在先秦比较贵重的物资。所谓「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这样青铜礼器渐渐成为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成为代表政治权力的国之重器。

诉诸常识想:

如此贵重且有意义的「锅碗瓢盆」,你想不想在上面标识物权——这是我的财产?你想不想传之后世,子孙永保?

这就是金文的起源和来历。

所以,最初的金文都是家族的标记——族徽,最早出现在商代中期。【族徽】类似于一种「图像文字」,介于「文字」和「图画」之间。

从商代晚期开始,青铜器上开始用文字刻写的物主标记。

这类物主标记青铜器铭文大部分形式是:主人是谁,在家族中的称谓,很简单的几个字。

如下图是商代一些叫【父甲】的男子青铜器上的铭文:

商代晚期也有很少量青铜器上30-50字的铭文,记载商王赏赐、战功等事迹。如商代晚期的《戍嗣子鼎》有三十多字,记载了商王赏赐「戍」二十串「贝币」,「戍」用这些贝币买了青铜,制作了一个鼎,几年他的父亲「癸」。

从西周开始,记载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册命、祀典、赐命、征伐、围猎、契约、婚嫁等等。

比如《毛公鼎》铭文记载的瘦周王册封官职之事,有500多字,郭沫若称「抵得上一篇《尚书》」。

有些青铜器是陪嫁用的,上面记载有女方名字、女方家族的做器者的名字,一般是兄长和父亲。这种青铜器叫做「媵器」,得名自「姪娣陪嫁」的「媵婚制」。媵器铭文的基本格式是:馈赠者+受器者+ 器名+吉语 。

比如:春秋时期的【鲁伯愈父鬲】:「鲁伯愈父作邾姬仁媵羞鬲,其永宝用」。

大致意思是:「鲁伯愈父」为女儿「姬仁」出嫁邾国而作此青铜器,愿子孙永宝。

目前所见青铜器上的金文有以下几种制作书写方式:

浇筑法先是将古汉字用硬笔写在陶范上,然后浇筑铜液的时候,就倒模到青铜器上,有「陶范法」和「失蜡法」两种。

殷墟考古发现的商代青铜器模范分块模范法示意图:失蜡法失蜡法制造「苹果」:

错金银法青铜器上的大多数金文都是浇筑上去,但是有少量金文是用【错金银】的工艺刻写上去的,也称为【金银错】

比如鼎鼎大名的越王勾践剑上的文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就是【错金银】法写上去的:

秦代的【杜虎符】上的金文也是使用的【错金银法】。

刻写法有极少数战国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用利器刻写上去的,比如:商鞅方升和晋侯稣编钟

下图是【商鞅方升】和【晋侯稣钟】上的铭文细节放大,可以发现刀刻的特点:

笔画难以一刀而成,而是凿点连线,以4-6刀接连刻凿连成,特别是弧度转折处。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曾经做过实验,如果不用铁器,完全不可能在青铜器上刻字。

这说明在西周晚期,当时晋国已经掌握了铁器的冶铸技术(晋侯稣编钟是西周厉王时期的器物)。

---------------------

综上所述:「金文」起源自人类的「物权意识」——古人在自己贵重财产:青铜器上标识物权,写下家族的族徽图案、物主名字等简单的标识。后来,古人会在铭文中写下作器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等等,范围扩大到「祭祀、册命、祀典、赐命、征伐、围猎、契约、婚嫁」各种场合。所以,金文成为研究先秦史无可比拟的一手史料。目前来看,金文大部分都是「浇筑」到青铜器上的,少量是【错金银工艺】和「利器」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