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钱币

秦汉时期有哪些青铜器?

青铜器主要盛行在商周时期,秦汉时候的青铜器没有很出名的。

  一、秦汉时期青铜器工艺

秦代青铜器追求的是浩大磅礴的气势,同时突出了艺术创作的现实主义风格,可以说这两点是秦代青铜艺术的显著特点。

两汉时代的青铜铸造业,已经与青铜时代的高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器物的性质、种类、形制、工艺技术及经营管理上有了根本的不同。
  秦汉时代的青铜制农具、工具、武器逐渐被同类的铁制品所代替,甚至日常生活用器如釜、镜等,也出现了铁制品。漆器和瓷器的发展逐步取代了青铜器,因此两汉时代的青铜器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相比,大大逊色了。但是从遗留下来的两汉时代的大量青铜遗物和近年考古发现的有关冶铸遗址来看,这一时期仍然有大量的青铜器进行生产,而且青铜铸造业某些方面的技术已经完全转到日常生活用器的制作上来。
  又由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还大量地铸造青铜货币。

总之,这一时期的青铜器铸造工艺具有很明显的特点,表现如下:

第一,金银与镶嵌工艺。两汉初期不但继承了先秦时代已有的错金银与镶嵌技术的传统,还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创新,工艺更加精湛。
  此时,一些王室和诸侯王等贵族葬墓内出土的金属细工铜器可称得上是奇珍异宝。

第二,鎏金与镶嵌技术。青铜器上的鎏金工艺早在战国中期就已经出现,到两汉时发展到高峰。鎏金工艺技术简单来说就是用金粉和汞的合金涂在青铜器的表面,经过烘烤,汞即蒸发,金就留在器的表面了。
  经过鎏金处理的青铜器不但器物外表色泽金灿美丽,而且鎏金本身对保护青铜器,使其不氧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青铜器上细线刻纹的发展。青铜器上细线刻花纹早在春秋时代就已萌发。到了战国时,这种线刻图案发展起来,多装饰在铜匜、铜鉴等器物上。
  青铜器上的这种工艺手法,到了两汉时代,尤其是西汉后期在南方和西南地区发展得更为发达。

二、秦汉时期青铜器纹饰

这时期的北方铜器上的动物纹仍然以浮雕和透雕为主,尤其以长方形透雕带饰最为典型。按题材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伫立或伏卧形。
  这一类动物纹包括双羊、牛、双驼、双鹿、野猪及伏(卧)状马。传世品中也有类似的伫立状双羊、双驼、双鹿或三鹿。此外,传世品中还有伫立状马、驴,伏(卧)状绵羊等形象。 第二类,搏斗或撕咬形。这类题材包括双马互斗、犬马相斗、犬鹰相斗、鹰袭击鹿、双龙纠结等。
  传世品中也有类似的鹰虎相斗、鹰袭击幼鹿、双马互斗的形象。此外传世品中还有虎食绵羊、虎踏羊头、虎食鹿、虎羊相斗、虎马相斗、虎豹相斗、虎驼相斗、鹰驴相斗的图形。

第三类,人物活动形。这类题材有双人角斗、骑马捉俘图形。此外,传世品中还有武士驱车图形。
  

除了以上三种纹饰题材外,这时期带扣还有浮凸的奔驰状马或飞马形象。传世品中还有牛头形带扣、双驴或四驴纹饰牌等。

这一时期的动物纹构图复杂,设计奇巧,用不同的层次来表现动物各部位的特征,以及富于变化的形态,刻画出各种不同的姿态,如伏卧、伫立、栖息、奔跑、惊吓、争夺猎物、相互撕斗等,甚至面部、肌肉、毛发细部都能够清晰地看到。
  偶蹄类动物的蹄子,通常以柳叶形、三角形或圆点凹纹表示,猛兽及鸟类的脚爪以刻线纹或牛角状纹来表现。除此之外,有些饰牌上还用许多装饰图案相配合,常见的有柳叶形、圆点形及树枝状花纹。

第四节秦汉时期青铜器铭文特征

秦代的铭文由于文字的统一,已广泛使用小篆。
  小篆即秦篆。汉代出现了汉隶,铜镜上多以吉祥语为内容,但很多玺印上仍使用鸟虫书。

汉代青铜器铭文主要应掌握两点,即文字风格的特殊性和铭文所记载内容的特点。

一、文字风格

汉代青铜器铭文中的简化字很多,简化的方式主要有五种:省略笔画或偏旁、整体简化、截笔、借笔、草化。
  繁化字不多,繁化的手段主要有两种:增加表意偏旁和加饰笔。汉铭文通假字很多,有的本字和借字共同见于汉铭文,有的则在汉铭文中只见借字而不见本字。青铜器铭文中的字讹误现象在其他时期并不多见。

二、“物勒工名”制度的体现

这时的“物勒工名”有三种类型:三级制(即制造、主造、省造)、二级制(即制造、主造或制造、省造)、一级制。
  
  此外,汉代青铜器中的纪年铭文有两种:宫廷纪年和王国纪年,所记的时间多是制作时间、铭刻时间。汉代有铭文的青铜器大多自己铭刻得很清楚,还有表明器物的使用场所的。因当时青铜器往往是批量生产,成批使用,所以沿用战国时期给青铜器编号的方式,在青铜器上铸刻有数字编号、天干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