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钱币

民国时,一文钱和一个大洋大概等于现在多少钱?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说起来很简单,其实很复杂。

中国自从清末铸造银元开始,到建国时期废除银元使用纸币,前后不下50年时间。

而其实中国早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就开始流行洋人使用的银元。

比较有名的是鹰洋,也叫作墨西哥鹰洋。

这种大洋非常可靠,重量27.07克,含银量高达95.30%,一度成为中国的主要大洋。

据清朝宣统二年(1910)度支部调查统计,当时中国所流通的外国银元约有十一亿枚,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墨西哥鹰洋。

这样算来,中国使用大洋的时间超过100年。

除了清朝和民国官方铸造的若干银元以外,各地军阀、土皇帝都有大量制造银元。

所以,中国民国时期的银元份量、成色都有不同,这对于当时做生意的人来说是极为困难的,需要往复的识别。

鲁迅的朋友,日本书商内山完造写过日记,萨沙当时看了觉得很有意思。

大体是,内山完造在上海做了黄包车,随后给了黄包车夫一块大洋,车夫随后找了钱。

但内山完造前脚刚走,后脚车夫追上,指责他给的不是袁大头,而是另外一种大洋。

这种大洋含银量较小,重量较轻,所以价格较低,让内山完造将多余的钱退给他。

因内山完造从来就没有过这种大洋,他认为是车夫讹诈,双方就争论起来。

最后以车夫自认倒霉,不了了之。

所以,你说一块大洋等于多少钱,没有办法算的。

我就以著名的袁大头为例。

在二三十年代,上海普通男性工人月薪大概是8到10块大洋,勉强能够养活一家三口,但不能遇到大事,比如患重病或者什么意外。而且如果孩子很多,比如四五个,那么经济会很拮据。

如果想要家里宽裕一些,家里妇女最好出门干活,比如做保姆之类,月薪大概是五六块大洋,还包吃住。也就是说,这笔钱是纯工资。当然,你也可以晚上回家,一般晚上是不需要女仆工作的。

这样一来,家里就宽裕一些。

我们按照今天来类推,2018年上海平均工资,月均7832元。

当然,这是所有人平均工资,不是工人。而工人工资应该还会低一些,应该是6000多元。

按照8到10块大洋类推,差不过一块大洋就是600到800元。

很多人用粮食的价格来推算大洋,其实这是不对的。

清朝民国时期,中国始终陷入粮荒中,粮食价格较高,人民收入主要用来吃饭。

而今天中国人吃饭早已不是问题,粮食价格是很低的。

至于铜元,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我们以光绪元宝为例,大概是100个铜元换一块大洋。但其他铜币价格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没办法说。

(1)古钱币挤阴市场价格:

很多人或许以为银元是民国时期的专属货币,可实际上银元却是一种舶来品,而且银元在中国流通也并非始于民国。

清朝早在光绪年间就已经设计并铸造发行了银元,那时的银元还非常具有中国特斯,币面印着一条龙,所以这个时期的银元也被称为“龙洋”。

不过,中国一开始所使用也不是龙洋,而是完完全全的舶来品,也就是被称为“鹰洋”的墨西哥银元。

墨西哥银元之所以被称为鹰洋,则是因为币面印着一只鹰,鹰洋早在19世纪50年代就已经传入了中国。

1912年进入了民国时期之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于1914年开始铸造印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这一时期的银元也因此被称为“袁大头”。

这些有着不一样称呼的银元,在那个时代实际上拥有同等价值,具有一样的购买力。

每一块银元含银量为七分三钱,银元之下还存在着两种辅币,一种是被称为“小洋”的银角,一种则是铜元。

银元、银角和铜元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不过,我们不能单纯地用十进制将它们进行转换。

一块银元并不等于10角银角,一角银角也不一定等于10个铜元。

铜元也被称为铜板,铜元的发行实际上很混乱,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铜元,既有清朝发行的铜元,也有民国发行的铜元。

铜元的币额也不一样,可能是10文,也可能是50文,这才导致了银元、银角和铜元之间转换的混乱。

寻常百姓之家一般生活所用都是铜元,能够用银角和银元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鲁迅先生在1919年之时曾经为了安置入京的家人,花了3675块银元购买了一套“三进四合院”。

鲁迅当时每个月的工资是350块银元,一年下来是4200块银元,也就是说这座四合院差不多花了他一年工资。

虽然当时鲁迅先生已经算得上中等偏上的高收入人群了,可他为了买这座四合院,还得卖了绍兴老宅。

后来到了1924年,鲁迅又花了800块银元买了另一座约400平方米的四合院。

如今想要再在北京买一座400平方米的四合院,怎么也得上亿了。

这么一对比,当年鲁迅所花的800块银元,可以换成多少人民币?那1块银元怎么也得相当于12.5万人民币了。

不过,房价毕竟太过特殊,很难作为一个衡量银元价值的参照物。

上世纪上海名医陈存仁先生曾经在传记《银元时代生活史》一书中写到过有过银元之事:

“我在中医专门学校读书的时节,每月由四伯父给我零用钱二元,包括鞋袜及膳费车费。那时一顿午餐,吃得省俭一些是铜元八枚,要是吃得丰富一些,要小洋二角。”

当时的陈家可是上海富户人家,从陈存仁每个月生活费高达2块银元就能够看得出来。

如果是寻常人家的孩子,想要每个月拥有2块银元的生活费,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而当时1块银元可兑10角小洋,可兑300个铜板,也就是说陈存仁每个月生活费就多达600多个铜板。

他一顿午餐“吃得省俭一些”是8个铜板,那么600个铜板就至少可以吃75顿陈存仁所说的“省俭一些”的午餐。

如果一个人每天只吃两顿饭,这2块银元够他吃两个半月。

况且陈存仁这样的富家少爷眼中的“省俭一些”,那颗跟寻常人家的孩子眼中的省俭不是一个概念。

倘若换到现在的话,一个人一天支持两顿饭,每一顿是20块人民币的话,75顿就是1500块人民币。

这样一对比,那么陈存仁手中那2块银元就相当于1500块人民币,1块银元也就大致相当于750块人民币。

陈存仁在《银元时代生活史》一书当中还写到了另一件事,也就是陈家绸缎铺的工作人员的工资。

绸缎铺工资最高的掌柜每个月的工资不到8块银元,普通正式员工工资是4块到6块银元之间。

而工资相对更低的学徒,每个月2角小洋,一个已经满师了可以出师了的学徒每月也才1块银元。

陈家绸缎铺既然是在上海,那我们就以上海来说。

2020年上海最低工资标准为2480元人民币,倘若将学徒每个月2角小洋的工资视为当时的最底工资的话,那么这2角小洋自然就相当于今天2480元人民币。

再以十进制将2角小洋转换成0.2块银元,那么以最低工资标准进行对比的话,1块银元就相当于12400元人民币。

由此可见,倘若是从房价或者最低工资标准去转换1块银元相当于现在多少元人民币的话,数值都偏大。

尤其是以房价进行对比,很难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数值。

反而是从最不可或缺的“吃”来对比的话,所得出的数值可能更接近真实情况,也就是1块银元相当于750元人民币。

而鉴于1块银元多数时候可兑120个铜板,又可得出1块银元最低相当于300元人民币。

所以,民国时期1块银元大致可相当于今天的300元至750元不等的人民币,这还得取决于当时的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