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北县行政区域划分?
萝北县行政区域划分?
萝北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鹤岗市的一个县。因位于托罗山之北而得名。面积6991平方千米,人口23万。邮政编码154200。县人民政府驻凤翔镇。 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南麓与三江平原交汇处,地处东经130°01′—131°34′,北纬47°12′—48°21′之间。东北以黑龙江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达146.5公里,西北与嘉荫县相连,西以梧桐河为界与鹤岗市、汤原县毗邻,东与绥滨县接壤。
行政区划:
下辖5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63个行政村。境内还有宝泉岭分局所属6个国营农场及鹤北林业局所属19个森工林场。 镇:凤翔镇、鹤北镇、名山镇、肇兴镇、团结镇。 乡:太平沟乡、环山乡。 民族乡:东明朝鲜族乡。
萝北县的历史
萝北县位于鹤岗市之东,北以黑龙江主航道为界,与俄罗斯相望,国境线长146.5千米,西北与嘉荫县相连,南与汤原县、桦川县为邻,东南与绥滨县毗连。东起肇兴乡大江通岛,西至鹤北镇梧桐河东岸,南起苇场乡松花江北岸,北至太平沟乡嘉荫河南沿,南北长131千米,东西宽108千米,面积为6761平方千米。总人口23万人(2004年)。
萝北县,以山得名。境内有托萝山(今名山),设治时因治所在托萝山北,故名“萝北 ”。清代属黑龙江副都统辖地。清末,1906年3月8日(清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十四日)奏准,将绥兰海兵备道自绥化城移驻小兴安岭以东,改为兴东兵备道,今萝北县辖区均在其管辖范围内。1908年8月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黑龙江巡抚奏准,族纳拟于托萝山北设置萝北直隶厅,归兴东道管辖。终因条件所限,从缓设置。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6月26日,经大总统核准,于7月1日正式裁撤兴东道,改设萝北厅设治局,设治员于是日在省城启用关防,7月16日“抵局任事”。1914年7月1日,奉令将萝北设治局改为萝北县,为二等县,隶属黑河道。县署设在原兴东道署。同时,将所属高家屯警察事务所改为高家屯佐治局。同年10 月,将高家屯佐治局改为绥东城县佐。1916年5月,将县境北部温河、保兴一带划出设置乌云设治局。1917年3月30日,黑龙江省长公署令,将县境东部划出,设置绥东设治局。东北沦陷后,隶属黑龙江省。1933年8月,伪县公署迁驻兆兴(今肇兴镇)。1934年12月,划归三江省管辖。1939年6月,将宝泉保、梧桐保划归新设之鹤立县管辖。1941年10月,伪县公署迁驻“ 凤翔”。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合江省管辖。1947年1月,县政府迁至“兆兴 ”。1949年5月,撤销合江省,划归松江省管辖。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划归合江专区管辖。同年10月,县政府移驻万财村(今凤翔镇)。1957年7月,将鹤岗市的宝泉岭农场划归萝北县。1958年11月,将宝泉岭农场划归鹤岗市。1964年5月30日,国务院批准,将宝泉岭农场划归萝北县。1985年1月1日,将萝北县划归佳木斯市领导。1987年11月6日,国务院批准,划归鹤岗市领导。
1992年,萝北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黑龙江中游右岸。东南与绥滨县接壤,南与桦川县、汤原县相连,西以梧桐河与鹤岗市分界,北与嘉荫县为邻,东北与俄罗斯以江为界。全县总面积6784平方公里。全县共辖12个乡、镇,境内还有7个农场和1个林业局。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23.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8万人。主要是汉族,少数民族有满、朝鲜、回族等。县政府驻地凤翔镇。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萝北名称的由来,是因此地位于托罗山之北而得名。
旧称兴东设治局。此地在周以前为肃慎地;汉时属秽地搭穗信;后汉三国时期为扶余奴隶制王国的属地;后魏、北齐属勿吉地;隋时属H黑水部;唐时属黑水H;五代至辽属奥米国;金时属扶余路,元时为斡赤斤分地,属开元路管辖;明时为撒哈连地;清初为瑷珲副都统辖地。光绪三十二年(1906)置兴东没治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划逊河以南地置兴东道,驻托萝山知轮北,同时拟设萝北直隶厅,未现实。辛亥革命后,成立国民政府,废除兴东道,民国元年置萝北设治局,民国三年(1914年)设治局升置萝北县,隶属黑龙江省黑河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辖,萝北县直隶黑龙江省为一等县,伪满大同二年(1933年)县公署移至兆兴镇。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一日,伪满。州国改行帝制后,成立三江省公署,萝北县为三江省所辖,康德六年(1939年)六月将本县的西部地域划归新设的鹤立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将伪三江、兴安两省合并为合江省,萝北县划归合江省所辖,全国解放后,恢复东三省,萝北县又划归黑龙江省所辖。
萝北县隶属黑龙江省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南麓与三江平原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30°01′-131°34′,北纬47°12′-48°21′,县境东北以黑龙江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达146.5千米,西北与嘉荫县相连,西以梧桐河为界与鹤岗市、汤原县毗邻,东与绥滨县接壤。
2011年萝北县的生产总值实现26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25.3%。2012年,萝北县下辖5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63个行政村。总人口23万,总面积6784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驻凤翔灶没镇。
历史沿革:
萝北县,以山得名。境内有托萝山(今名山),设治时因治所在托萝山北,故名“萝北 ”。
清代属黑龙江副都统辖地。清末,1906年3月8日(清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十四日)奏准,将绥兰海兵备道自绥化城移驻小兴安岭以东,改为兴东兵备道,今萝北县辖区均在其管辖范围内。1908年8月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黑龙江巡抚奏准,拟于托萝山北设置萝北直隶厅,归兴东道管辖。终因条件所限,从缓设置。
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元年(1912年)6月26日,经大总统核准,于行好7月1日正式裁撤兴东道,改设萝北厅设治局,设治员于是日在省城启用关防,7月16日“抵局任事”。
民国二年(1914年)7月1日,奉令将萝北设治局改为萝北县,为二等县,隶属黑河道。县署设在原兴东道署。同时,将所属高家屯警察事务所改为高家屯佐治局。同年10 月,将高家屯佐治局改为绥东城县佐。
民国四年(1916年)5月,将县境北部温河、保兴一带划出设置乌云设治局。
民国五年(1917年)3月30日,黑龙江省长公署令,将县境东部划出,设置绥东设治局。东北沦陷后,隶属黑龙江省。
民国二十一年(1933年档辩铅)8月,伪县公署迁驻兆兴(今肇兴镇)。
民国二十二年(1934年)12月,划归三江省管辖。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将宝泉保、梧桐保划归新设之鹤立县管辖。
民国二十九年(1941年)10月,伪县公署迁驻“ 凤翔”。
民国三十三年(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合江省管辖。民国三十五年(1947年)1月,县政府迁至“肇兴 ”。
民国三十七年(1949年)5月,撤销合江省,划归松江省管辖。
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划归合江专区管辖。同年10月,县政府移驻万财村(今凤翔镇)。1957年7月,将鹤岗市的宝泉岭农场划归萝北县。
1958年11月,将宝泉岭农场划归鹤岗市。1964年5月30日,国务院批准,将宝泉岭农场划归萝北县。
1985年1月1日,将萝北县划归佳木斯市领导。1987年11月6日,国务院批准,划归鹤岗市领导。
黑龙江省鹤岗市(原鹤立镇)
概况
【位置面积】 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座落在小兴安岭与三江平原的缓冲地带,地处东经129°40′D132°31′,北纬47°4′D48°9′之间,鹤岗市东部、南部隔松花江与富锦市、佳木斯市相望,西部缘小兴安岭与伊春市接壤,北部界黑龙江与俄罗斯的比罗比詹州毗邻。版图面积14,600平方千米。有228千米的中俄边境线。
【人口民族】 全市人口11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70万人。
【地形气候】
【驻地邮编】 市人民政府驻兴山区。邮编:154100。行政区划代码:230400。区号:0468。拼音:Hegang Shi。
行政区划
2005年,辖6个乱亩市辖区、2个县。区域内还有有国家特大型企业鹤矿集团及省属企业宝泉岭农管局和鹤北林业局。
鹤岗市 面积10459平方千米,人口110万(2003年)。
兴山区 面积 26平方千米,人口 5万。邮政编码154105。
向阳区 面积 8平方千米,人口10万。邮政编码154100。
工农区 面积 12平方千米,人口16万。邮政编码154101。
南山区 面积 25平方千米,人口13万。邮政编码154104。
兴安区 面积 16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154102。
东山区 面积 21平方千米,人口 9万。邮政编码154106。
萝北县 面积6991平方千米,人口23万。邮政编码154200。县人民政府驻凤翔镇。
绥滨县 面积3360平方千米,人口19万。邮政编码156200。县人民政府驻绥滨镇。
* 以上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备注:简册上鹤岗市市区总面积数据和区划示意图不相符。
据2002年哈尔滨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黑龙江省地图册中的鹤岗市市区面积为5119平方千米,若包括所辖二县的面积为15216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此地原为汤原县下的一个小镇,俗称鹤立镇。光绪三十芹源四年(1908年)拟于此镇设置鹤立县,后因种种原因未遂。
此地是随着煤炭业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自民国三年(1914年)曹凤阳在此发现炭层后。民国五年(1916年)由沈松年等人向政府提出申请,并获得了采掘权。民国七年1918年)开始开采,同年誉军鲍贵卿以及财政厅长,实业厅长等人,以个人名义投资,成立鹤岗煤炭矿有限公司,并计划扩大矿区,铺设一条从矿山到松花江岸的轻便铁道。民国八年(1919年)六月刘尚清(黑龙江省财政厅长)任总办。民国十五年(1926年)十一月自矿山站(一名石头河)到莲江口铁路峻工,民国十六年(1927年)二月开始营业。九・一八事变后,建立伪满洲国,于康德元年(1934年)五月,在此设立满洲炭矿株式会社,此后。鹤岗煤矿由满洲炭矿株式会社经营。随着煤炭开采业的不断扩大,此地迅速发展起来,康德六年(1939年)六月,伪满洲国实行行政机构改革之际。由汤原、萝北两县析置鹤立公,隶属三江省管辖。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撤销三江省,鹤立县划归合江省所辖。解放后,鹤立县升置市,名为兴山市。一九五一年改兴山市为鹤岗市,后为黑龙江省所辖。
1906年(清光绪三十工年)黑龙江省开始出放“鹤字段”毛荒。1916年清丈完毕。此时在今鹤岗附近出现数十个垦荒村落。1918年(民国7年)沈松年与孙丙午等人合资15万元成立兴华煤矿公司,开发石头河地方煤矿。1926年鹤岗铁路开通,煤矿发展。1929年3月,鹤岗煤矿公司驻矿事务所设街基管理员管理街政事务,从此矿山设治,名兴山镇。
1932年8月11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兴山湖,1938年日伪将兴山镇改治兴山街,隶属汤原县。1939年改隶鹤 立县。日本侵略者为了加强殖民统治,1941年5月将兴山街改为特翰街。还驻有日本宪兵分队、日本关东军守备以,设“鹤岗刑务署”、“鹤岗矫正辅导院”两所监狱。1944年二月兴山街改称鹤岗街。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民主政府接管鹤岗,于1945年12月20日建立兴山市,先后隶属鹤立县、合江省、松江省。
1949年11月24日,兴山市改称鹤岗市,为松江省辖市。1954年鹤岗市为黑龙江省辖市。1958年鹤岗市划归合江专署领导。1966年鹤岗市改由省直辖。
1980年4月24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鹤哗首森岗市东风区、跃进区,设立南山区;撤销鹤岗市群力区、反修区,设立东山区;红卫区更名为兴山区;红旗区更名为兴安区。
1987年11月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177号):将佳木斯市的萝北县、绥滨县划归鹤岗市管辖。
市辖区简介
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东南端。东至梧桐河与萝北县隔河相望,西与伊春市相连,南与汤原县为邻,北与嘉荫县接壤,南北纵距145千米,东西横距30千米,面积4550平方千米。
兴山区
【概况】 兴山区位于鹤岗市的北部。总面积26平方千米。人口6.2万人,有汉、满等8个民族。地势北高南低,南北狭长,东西略窄。邮政编码154105。代码230407。拼音:Xingshan Qu。
【区划】 辖4个街道办事处,49个居民委:沟南街道、沟北街道、岭南街道、岭北街道。区人民政府座落在兴山路上。
【沿革】 兴山区原名兴山市,是鹤岗市的发祥地。
向阳区
【概况】 向阳区位于市区北中部。是市政府、矿务局机关的驻地,是鹤岗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南至南山选煤厂和去岭北的铁路线与南山区分界;西至鹤佳铁路与工农区交界;北至北山白灰厂与兴山区、蔬园乡相接。总面积约8.2平方千米。2001年全区总人口81,206人,有汉、满、蒙、回、藏、壮、白、布依、朝鲜等10个民族。邮政编码154100。代码230402。拼音:Xiangyang Qu。
【区划】 辖北山、红军、光明、胜利、南翼5个街道办事处,55个居民委。
工农区
【概况】 工农区位于鹤岗中心位置,东部与向阳区为邻,西连蔬园乡,南与南山区交界。辖区内有鹤岗市人大、市政协、军分区等机关。总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13万。 面积12平方千米(简册),人口16万(2002年)。邮政编码154101。代码230403。拼音:Gongnong Qu。
【区划】 湖滨、团结、解放、育才、新南、红旗等6个街道,97个居民委。
南山区
【概况】 南山区位于鹤岗市中南部,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154104。代码230404。拼音:Nanshan Qu。
【区划】 ?年辖:大陆街道 铁东街道 铁西街道 六号街道 富力街道 鹿林山街道
兴安区
【概况】 兴安区位于黑龙江省鹤岗市西南部,东西南三面与东山区红旗乡接壤,北面与南山区相邻,横跨小鹤立河两岸。全区总面积16.5平方千米,总人口93687人,有汉、满、蒙古、回、朝鲜、土家、锡伯、达斡尔、壮族等9个民族。人口15万(2002年)。邮政编码154102。代码230405。拼音:Xing'an Qu。
【区划】 辖5个街道办事处,75个居委会:竣德路街道 河东路街道 兴长路街道 兴安路街道 兴建路街道
东山区
【概况】 东山区是鹤岗市唯一的城郊型行政区。东部、北部与宝泉岭农管局,萝北县为邻,西部与伊春市接壤,南部与汤原县相接,与佳木斯隔松花的相望。面积21平方千米,人口9万(2002年)。邮政编码154106。代码230406。拼音:Dongshan Qu。
【区划】 辖4个街道、1个镇、4个乡,49个居委会、55个行政村:新一街道、三街街道、工人村街道、东山街道、新华镇、团结乡、东方红乡、红旗乡、蔬园乡。
【沿革】 原辖4个街道:新一街道、三街街道、工人村街道、东山街道。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将市林业局属地、矿务局林业处林场属地和鹤北林业局部分属地划入东山区版图。使辖区总面积增至4400平方千米。其中:郊区面积1067平方千米,城区面积21平方千米,林区面积2312平方千米。郊区环绕鹤岗周围,辖区总人口16.7万人。
萝北县位于鹤岗市之东,北以黑龙江主航道为界,与俄罗斯相望,国境线长146.5千米,西北与嘉荫县相连,南与汤原县、桦川县为邻,东南与绥滨县毗连。东起肇兴乡大江通岛,西至鹤北镇梧桐河东岸,南起苇场乡松花江北岸,北至太平沟乡嘉荫河南沿,南北长131千米,东西宽108千米,面积为6761平方千米。总人口23万人(2004年)。
萝北县,以山得名。境内有托萝山(今名山),设治时因治所在托萝山北,故名“萝北 ”。清代属黑龙江副都统辖地。清末,1906年3月8日(清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十四日)奏准,将绥兰海兵备道自绥化城移驻小兴安岭以东,改为兴东兵备道,今萝北县辖区均在其管辖范围内。1908年8月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黑龙江巡抚奏准,拟于托萝山北设置萝北直隶厅,归兴东道管辖。终因条件所限,从缓设置。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6月26日,经大总统核准,于7月1日正式裁撤兴东道,改设萝北厅设治局,设治员于是日在省城启用关防,7月16日“抵局任事”。1914年7月1日,奉令将萝北设治局改为萝北县,为二等县,隶属黑河道。县署设在原兴东道署。同时,将所属高家屯警察事务所改为高家屯佐治局。同年10 月,将高家屯佐治局改为绥东城县佐。1916年5月,将县境北部温河、保兴一带划出设置乌云设治局。1917年3月30日,黑龙江省长公署令,将县境东部划出,设置绥东设治局。东北沦陷后,隶属黑龙江省。1933年8月,伪县公署迁驻兆兴(今肇兴镇)。1934年12月,划归三江省管辖。1939年6月,将宝泉保、梧桐保划归新设之鹤立县管辖。1941年10月,伪县公署迁驻“ 凤翔”。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合江省管辖。1947年1月,县政府迁至“兆兴 ”。1949年5月,撤销合江省,划归松江省管辖。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划归合江专区管辖。同年10月,县政府移驻万财村(今凤翔镇)。1957年7月,将鹤岗市的宝泉岭农场划归萝北县。1958年11月,将宝泉岭农场划归鹤岗市。1964年5月30日,国务院批准,将宝泉岭农场划归萝北县。1985年1月1日,将萝北县划归佳木斯市领导。1987年11月6日,国务院批准,划归鹤岗市领导。
1992年,萝北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黑龙江中游右岸。东南与绥滨县接壤,南与桦川县、汤原县相连,西以梧桐河与鹤岗市分界,北与嘉荫县为邻,东北与俄罗斯以江为界。全县总面积6784平方公里。全县共辖12个乡、镇,境内还有7个农场和1个林业局。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23.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8万人。主要是汉族,少数民族有满、朝鲜、回族等。县政府驻地凤翔镇。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萝北名称的由来,是因此地位于托罗山之北而得名。
旧称兴东设治局。此地在周以前为肃慎地;汉时属秽地;后汉三国时期为扶余奴隶制王国的属地;后魏、北齐属勿吉地;隋时属H黑水部;唐时属黑水H;五代至辽属奥米国;金时属扶余路,元时为斡赤斤分地,属开元路管辖;明时为撒哈连地;清初为瑷珲副都统辖地。光绪三十二年(1906)置兴东没治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划逊河以南地置兴东道,驻托萝山北,同时拟设萝北直隶厅,未现实。辛亥革命后,成立国民政府,废除兴东道,民国元年置萝北设治局,民国三年(1914年)设治局升置萝北县,隶属黑龙江省黑河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辖,萝北县直隶黑龙江省为一等县,伪满大同二年(1933年)县公署移至兆兴镇。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一日,伪满。州国改行帝制后,成立三江省公署,萝北县为三江省所辖,康德六年(1939年)六月将本县的西部地域划归新设的鹤立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将伪三江、兴安两省合并为合江省,萝北县划归合江省所辖,全国解放后,恢复东三省,萝北县又划归黑龙江省所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