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中国画的基本艺术形式分别体现在?

中国画中不管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都比较注重画中对象神情气韵的表现,因此不管是画面的构图安排、线条的组织运用,还是形象动态、用色用墨的配置变化等等,各个方面都非常注意“气”的连贯衔接,和“势”的动向转折,以求在画面上营造出具有节奏韵味和灵动蓬勃的生机,从而表现出国画特有的生动性和长久的韵味性。

而铃印和题款更是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和气韵,为国画特有的形式美又添上举重若轻的一笔。

按表现形式分:工笔画、写意画、小写意画、大写意画、重彩画、水墨画、白描画、敦煌壁画。

按题材分: 花鸟画、 山水画、 人物画。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地宣纸或绢上作画。中国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

现代中国画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它包括水墨画、墨笔画、 彩墨画、工笔重彩画、白描画等。现代中国画是在近百年来引入西方美术潮流的文化环境中发展的,出现了诸多派别、主张和新的探索,名家辈出,在画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发展历程
从继承传统出发的现代中国画家有三支:
一、以模仿、传承前人技巧、风范为基本原则;
二、在充分继承传统的同时力图变革出新,或树建自己的独特风格,或给作品注入一定的新内容,并未改变传统的模式。
  
三、研习、继承传统之后,力图变革创新风格,并突破了传统模式,但未失去传统特色。
 
在中国画百年间的发展中,同时伴有融入、吸收世界美术元素的现象,这是一种世界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大趋势。
  被吸收、借鉴的外来美术主要有:西方(美、法、意、俄等)、日本。
清末民初、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西方美术思潮、论著、美术教育和美术作品被大量引入。伴随着文化上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提出了“美术革命”的口号。大批青年美术家留学日本与欧美,借鉴西方美术以改革中国绘画的呼声与实践成为潮流。
  
在80年代走向成熟的中年画家乃至刚刚跨入画坛的青年画家,在融和中西方面更是进行了多样的尝试与探索。贾浩义吸收西方抽象手法,以大块墨色实现东方象征主义;田黎明把东方对人与自然的情怀,与西方印象主义融为一体,追求光影在国画中的表达;杨瑞芬将西洋用色意识与国画三矾九染结合,用揉纸、接染等技法追求肌理,同时吸收日本装饰绘画、西方设计思想;蒋采苹把起源于中国、盛行于日本的岩彩画,引入工笔画创作和教学;等。
  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深刻地理解与学习传统,是这一潮流的普遍特色。
 
误区
近代以来,许多人包括专业人士,对于传统中国画、中国画传统,其标准、价值和发展,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值得注意。
  
首先是对“传统中国画”和“中国画传统”两个概念混淆不清。“传统中国画”即传统的中国画,其侧重点在中国画,与之相对应的是西洋画,是具体的形而下的东西。“中国画传统”即中国画的传统,重点在传统上,即服从于文化的大传统,是中国画内在精神气象的无形脉络,是抽象的形而上的东西,也是我们民族的艺术精神所在。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类似于“道在器中,器不离道”。
二是对“传统中国画”认识的偏差。多数中国画的从事者和欣赏者,都以为“传统中国画”就是苏东坡所提倡的、董其昌全面阐述的、青藤、八大、郑板桥等所表现的“文人画”。其实不然。
  “文人画”仅仅是传统中国画的一部分,因而不能代表中国画全部。之所以后代产生这样的误解,其根源来自历代史论家(有些是画家自己)的提倡和误导。
三是中国画的标准存在误区。中国画家,在国人面前大都很自信,动辄自编、自立、自封门户;而在西方艺术面前,又不太自信,不是做他们的“搬运工”,就是他们的“拿来主义”者。
  这是一种轻浮,一种焦躁,是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解决这个问题,要靠艺术标准的建立。艺术的标准与地位的高低、名气的大小、市场价格的高低混在一起,处于交织状态。这种现象的根源,来自对中国文化的误解,误以为中国在近代史上发展的过程中落后了,就不得不放弃我们原有的中国画的核心价值,而以西方强势国家的文化观念取而代之。
  所以,当代中国画家学来学去没能成就出大师,至多算出了些“名家”。不过,名家也有好坏之分,名副其实是“名家”,名不副实则是“伪名家”。时下“名家”不足,“伪名家”有余。
四是中国画的价值也存在误区。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误解,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对中国画的价值问题的认识上,存在着观念上的误区。
  中国画领域,“五四”精英们进行的“美术革命”,在西方苦苦寻找并带回的“学院的写实绘画”,加之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85新潮”,又一次对西方现代艺术进行零碎的切割式引入。这些表面性的革新,都是非学理式的,导致中国画创新的混乱。传统中国画以书法为基础,重书画同源与笔墨,以“骨法用笔”达到“气韵生动”并以此作为最高标准,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
  其审美价值在于艺术家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的主观表现,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的精神价值。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目标有本质性的区别,不仅不能覆盖,也无法覆盖。中国画发展的道路,只能“移步移形”,而不能“移步换形”。
随着现代化浪潮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同样面临国际化的问题。
  由于全球文化交流的影响,许多艺术家总喜欢把目光盯在西方,这是对中国画未来发展方向的认识误区。中国画不能迎合西方艺术的发展路数,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发展理念,必须整合自己、健全自己,而不是忽略自己、消亡自己。中国艺术的独具一格,不仅不是累赘,而是对世界的一种贡献,当下世界尤为明显。
  中国画传统的更新与创建,是民族血脉在当代的一种沟通、延续。
中国画的发展,应从大处着眼,准确定位,要寻求艺术理念上的突破,而不应是形式上的模仿。突破的可能性虽不一定局限于本土,但必须坚守中国画艺术的基本属性,创造出新的融合多种元素的、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
  本土的、开放的中国画才能走向世界前沿。
 
个人主观而已了 见笑见笑
客气了 共同进步 互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