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有那些书法家?(说三个以上)
一、中国都有那些书法家?(说三个以上)
1、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
投资王羲之书法要学习书法史,将他的书法和两汉、西晋书法相比较,可以发现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没有原迹存世,但法书刻本甚多。有章草《豹奴帖》、《十七日帖》、《寒切帖》,小楷《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赞》。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可以让你对“精彩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
2、王献之(344-386)
收藏鉴定王献之书法可将其和王羲之比较,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二王”最有创新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是其流美飘逸的行草书。王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英俊豪迈,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42岁就过早病卒。
王献之有章草《七月二日帖》,其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
3、张旭(675-750?)
张旭的书法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其状惊世骇俗。
辽宁省博物馆藏有《草书古诗四首》墨迹本,传为张旭狂草之作。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4、颜真卿(709-785)
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其楷书熔铸古今,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雄浑豪迈,一幅盛唐气象。特别是《祭侄文稿》,其原迹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颜真卿的传世书迹极多,这值得收藏家和投资者重视,或许在民间会有新的发现,但要认真辨伪。
5、怀素(公元737-?)
投资怀素书法作品,鉴定时要了解他的风格并非全部相同,大致可分为3种:一是尚未完全摆脱前人作风的:如圣母、食鱼、苦荀、藏真、诸帖,保留晋法甚多,圣母帖且多有颜真卿作风。二是他自成一家的作品,如《清净经》、《四十二章经》、《自叙帖》(堪称标准的怀素书)。三是循和平澹的书风,如小草千字文,与其狂肆作风大异其趣,完全换过一番面目,也可说是他过人之处。
鉴定时还可参照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如:“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
怀素的狂草千变万化,下笔连绵不绝,鼓荡而下,又不离魏晋法度。如《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他与张旭比肩,合称“颠张狂素”。其《圣母帖》、《小草千字文》,则冲和雍雅,尚有几分章草意味,可窥其草法变化之来源。
二、南华县乡镇赶集时间表
南华县乡镇赶集时间表:
1、五街农历: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
2、红土坡新历:三号、八号、十三号、十八号、二十三号、二十八号;
3、马街新历:三号、八号、十三号、十八号、二十三号、二十八号;
4、五顶山新历:二号、六号、十二号、十六号、二十二号、二十六号,兔街属鸡、属兔日。
扩展资料
其他县级乡镇赶集时间:
1、姚安县(农历)星期二/五:大龙口星期三/日:县城星期四:光禄星期六:大河口星期日:怀远街,青莲街1/4/7:弥兴1/5/8:前场2/6/9:适中5/9:小苴。
2、大姚县星期三/日:碧么,新街,石羊,金碧,北新街,小红山,仓街,七街,鼠街,仓屯,钟秀,龙街星期六:三台星期日:铁锁,三台镇,大村,昙华,三岔河,湾碧,湾碧茨拉。
3、永仁县1/4/7:县城2/8:宜就5/10:永兴星期四:中和星期日:大保关。
4、元谋县星期三:苴林,黄瓜园星期四:马街生猪市场,元马镇,江边星期五:老城星期六:花同,黄瓜园,班果,牛街,贡茶星期日:马街生猪市场,元马镇,羊街,新华,姜驿,物贸。
三、北京人会不会使用磨制石器
打制石器,北京人在当时并不会使用磨制石器,按照课本说,北京人比元谋人进化了很多,但是并没有多少,所以,北京人在那时还没有用到磨制石器。希望能够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