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如何认识中国画以形写神的造型特点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1、“形”指外在的形象,“神”是内在的精神。中国画不满足于“形似”,而要求“神似”。早在大约一千多年前,东晋画家顾恺之就提出了“以形写神”的原则。相传他画人物,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答云:“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是六朝和唐代的常用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在这里指“眼睛”。这句话指出,绘画的关键不在于对象的美与丑,而是重在“画龙点睛”,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或精神意境,使其“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顾恺之的“传神论”奠定了中国画以形写神、重在传神的基础框架。
2、中国画坛先辈虽然很早就提出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原则,但他们也很早就看到了“形似”并不一定“神似”,为了更好地传神,形的表现可以很灵活,可以夸张变形,甚至不求“形似”。例如宋代苏轼曾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元代倪瓒曾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也常被诸多画家奉为圭臬。画家们讲究“物外求似”、“意在笔先”、“缘物寄情”、“物我交融”,他们超越了对具体物象的描摹、再现,强调对事物“精神性”的把握和作者主观情怀的流露,总之一句话,中国画强调“写意”。
3、何谓写意?“意”,指意志、意识、情意、意趣、意境等,即画家的思想感情。“写”,就是表达和抒发。“写意”就是画家“寓情于景”,“缘物寄情”,“托物言志”,通过绘画来表达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作画是为了“写意”、“写性”、“写心”,状物乃是为了“寄情”。例如元代画家倪瓒的《六君子图》。它表现的是江南秋色,近景坡陀上有六棵树,疏密掩映,直立挺拔,画的上部只有淡淡远山一抹。这六棵树分别是松、柏、樟、楠、槐、榆,都有其象征意义。黄公望题诗中指出:“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这也是此画叫做《六君子图》的原因。画家以枯而见润的笔墨,营造了湖光山色,荒寒空寂的意境,清淡的画面,既反映了画家看破沧桑、超然物外的思想情绪,又体现了他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写意既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风格,又是中国画总的艺术观念,它体现了中国画家的特殊审美取向。所以它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外来画种的最基本特点。

王天胜的作品点评一:

―― 邵大箴
在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遗产中,工笔重彩是其中重要的门类。它是人们运用严谨工整的笔线与浓重的色彩描绘客观世界,表现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是我国写意绘画体系丰富表现语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代中国画的振兴,离不开工笔重彩与写意水墨的齐头并进,这几乎成了人们的共识。和写意水墨一样,工笔重彩创作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己取得丰硕成果。它之所以如此地活跃于当今画坛,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是和近几十年来以潘e兹先生带领的一批工笔重彩画家们的大力提倡和辛勤劳动分不开的。在这群画家中,一位中年军旅画家王天胜引人注目。他的作品在全国展事中屡屡亮相并多次获得重要X项,他同时积极参与全国工笔重彩学会的活动,是该会活动的重要组织者之一。
作为军旅画家,王天胜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认为军旅画家应该首先重视军事主题,创作有现实意义的军事题材画。多年来,他奉献的优秀军事题材作品有《生命之舟》、《巡逻途中》、《绿林》、《隙》、《北疆屏障》、《惜别》等。这些军事题材作品的重要特点,是从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入手,着重描写人物的真实感情,塑造亲切生动、可信可敬的人物形象。每件作品的构思独具匠心,根据主题的需要采用不同手法。《惜别》描绘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告别朝鲜乡亲的动人场面,主题深沉,主要用水墨造型;《巡逻途中》写军民鱼水之情,用近乎年画的重彩语言;描写士兵利用休息时间勤奋读书的《隙》和表现士兵在树丛中紧张巡逻的《绿林》,采用的都是用景色来衬映人物的手法,前者用平视特写法,平中有奇;后者用多种视点描绘,奇中有平,各具特色。至于他的寓意深刻的力作《生命之舟》既打破常规的构图法,又巧妙地将写实的人物造型与程式化的装饰手法结合在一起,赋予这一“重大题材”的画面以人情味,以趣味性和装饰感。王天胜的另一部分军事题材画是他创作的士兵肖像,如《兵》、《金芭蕉》等,这些精细刻画人物形象的作品是他深入部队基层生活有了新的发现、新的感受之后在写生基础上创作的。王天胜十分注意从生活中吸收创作养料,他强调要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感,特别是发现别人未发现的美。他特别重视在写生中对人物的“情感体验”,注意与其感情交流与沟通,以洞察人物的精神世界。他认为,好的写生需要具备三方面的能力:造型能力、笔线功夫、色彩感觉,而写生也是培养这三种能力的有效途径。鲜活的现实感和传统程式的结合是他大型创作的特色,也是他许多肖像作品的出众之处。王天胜的写实造型能力主要来自工笔画传统,坚持以写“形”为基础、以传“神”为核心的“形神兼备”的理论,但不排斥吸收西画素描造型的某些因素,而是将这些因素融合在以线为主的造型语言之中。在王天胜的创作中,体面造型与线型语言有机结合,但以线型结构为主。他很重视色彩的运用,把色彩和线视为加强人物形象表现力的重要手段。同样,他在充分发掘民族传统绘画资源的同时,也注意从西方绘画色彩中吸取有益的经验。王天胜笔下的人物形象真实生动而有神韵,饱满而有情趣,画面纯净、利落,色彩清丽、雅致。尤其是他刻画的少女形象,美而不俗,格调纯正,有很高的观赏性。王天胜不仅工于人物画,在花鸟画创作上,也有杰出的表现。他的花鸟画有两种类型,一类借物写情,直抒胸怀;有的立意深远,含有崇高的寓意。不论那一种类型的作品,他都苦心经营,追求画面的境界,力求其整体、单纯、清净和明丽。花鸟画讲究色彩,色彩处理不当或灰暗无光,或过于艳丽而媚俗。王天胜在色彩上颇为讲究,他用色或浓重或淡雅,掌握有度,线与色彩和谐地融为一体,相互衬映。在绘画语言上,他傍依唐宋绘画传统,还大胆用现代观念设计画面,强化视觉效果。《卿亦解语》、《春晖》、《井岗杜鹃红》、《绿荫》、《洁》、《百鹤呈祥》、《紫气东来》、《春芳》是他工笔花鸟的代表作。《春晖》中百朵盛开的郁金香重重叠叠,气势恢弘,严谨、细致的笔法和在“重复”的描绘中穿繁浠,颇有新意。它与同样用繁复手法完成的《井岗杜鹃红》,成为用花鸟画形式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力作。工笔重彩画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在题材内容和形式语言上有所创新,以反映时代跳动的脉搏,体现人们新的审美趣味,是20世纪以来几代艺术家们探索的课题。王天胜在前辈艺术家创造成果的基础上,为推进现代工笔重彩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取得的成绩表明,工笔重彩的创新决不能离开传统重起炉灶,传统绘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学原则永远是中国画创作的指导思想,“形神兼备”始终是中国画的最高审美标准,传统中国画的骨法用笔和随类赋彩等理论见解和实践经验,都值得我们予以继承和发展,那些认为工笔重彩的创新只能运用外来的现代观念和技法来使它“脱胎换骨”,显然是不恰当的。当然,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而要正视和接受现代人的审美意识,赋予工笔重彩以新的美感。我们还应该有广阔的胸怀,面对包括西方现代艺术的挑战,取其中某些合理的因素为我所用。总之,王天胜的艺术创作之所以值得我们重视,不仅在于他的创作态度严肃认真,他的技法娴熟全面,他的作品格调清新雅致,而主要在于他有开拓意识,敢于和善于从各方面吸收创新资源,在生活中发掘和提炼新的美感,创造有精神内涵,有新形式美感的工笔重彩作品。年富力强的王天胜正值自己创作的旺盛期,他珍惜自己的创造成果,但他并不满足。他的志向是和同行们一道再创中国色彩的辉煌。我们期待他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