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艺品

谁了解沈阳中山广场雕塑

在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南京街、北四马路3条道路交叉处,有一处让全市人民敬仰和自豪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广场――中山广场。 广场始建于1913年,当时称中央广场。1919年称浪速广场;国民党统治时期,浪速广场更名为中山广场,沈阳解放后仍沿用此名;文化大革命时期称红旗广场;1981年又恢复了中山广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56年对中山广场进行了第一次改造,在广场中心新建了喷水池,烘托了广场的气氛。现今中山广场宏伟壮丽的景观是在1969年进行的大型改造中奠定和形成的。1969年5月7日当时为红旗广场的改造工程正式破土动工,一期工程同年9月28日竣工,二期工程于1970年5月13日开工,同年10月1日竣工。竣工后的广场中央敬立一尊大型玻璃制毛泽东塑像,这位伟人神采奕奕、亲切慈祥,巨手挥指前方,健步从容向前,巍然屹立。目前,中山广场正以清新整洁的环境和功能齐全的设施供国内外游人瞻仰、游玩和休息。

  这组雕塑作品的名称为《毛泽东思想万岁》。在全国,以毛泽东塑像为主,周围衬以巨型群雕的,也只此一处。有美术理论家在总结文革时期雕塑作品时,以艺术技法并结合现实来审视,认为这件由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创作的作品和四川美术学院创作的《收租院》,是那时期出现的两件精品。  这件作品由著名雕塑家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的田金铎先生领衔创作。当年,沈阳军区和辽宁省革委会把任务交给鲁美,召回了还下放在外劳动的田金铎等几位雕塑系教师,并迅速成立了创作组。创作方案出来后,由于作品体量太大,沈阳军区特地在郊区找到一处空军的飞机修理库,供创作使用。创作中,为了更生动准确的塑造人物,创作组提出要用人体模特,革委会也予以特别批准。他们在画报上看到一个火车司机的形象很符合创作的要求,有关部门真的很迅速地从天津铁路局把这位职工请到了沈阳。此组雕塑的材质是合成树脂(俗称玻璃钢),在那个时期,这钟材料在我国还很稀有,多为进口。这组作品创作历时三年。  田金铎先生,1932年生,1963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曾师从于一代雕塑大师刘开渠先生。为创作这尊主席塑像及群雕,田先生和他的同事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现在,只要同鲁美雕塑系出来的人谈起这件作品,他们都会很钦佩的说:田先生他们,一厘米一厘米的扣,一厘米一厘米的过。  这组雕塑在1969年10月竣工并得到了首肯。在1976年,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承担了毛主席纪念堂外的群雕创作工作。纪念堂外的那组雕塑的竣工,为文革时期盛行和遵循那种特定的模式化的雕塑创作风格,划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