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艺品

2022核雕展览征稿活动(核雕大赛获奖作品)

1. 核雕大赛获奖作品

陆子冈杯含金量一般。

客观地说,这个比赛含金量一届不如一届。精品展的场地小姑且不说,也看不到杨曦、俞挺、马洪伟、陈冠军、翟利军、蒋喜、程磊这些名家们的雕刻作品。

2. 核雕山花奖获奖作品

1、罗汉题材核雕名家

十八罗汉是核雕里最广泛的题材,有须派、殷派、写实等风格,须派核雕名家:周雪官,他可以称得上须派罗汉的宗师级人物,一辈子兢兢业业,雕刻的艺术人生,桃李满天下,培养了南工核雕中流砥柱的一批名家大师,赵延会、小杰、玉娟等等,都是周雪官老师的高徒,周雪官、须培金两位老师,为人真诚亲切,手艺精湛。

2、弥勒题材核雕名家

弥勒开脸喜庆,开心,福气满满,弥勒题材也受到核友的广泛喜欢,弥勒手串,给别人的印象就是和善、包容的感觉。雕刻弥勒的核雕名家,今天介绍的就是:竹鑫尧,艺名:竹子,他虽然看起来很年轻帅气,实际上雕刻生涯已近20年了,竹子老师非常有个性,他主要雕刻弥勒,而且只用老铁核雕刻!

3.达摩题材核雕名家

达摩渡江,达摩过海,达摩面壁等造型,是中国禅宗的初祖。寓意度过大劫,今天介绍的这位核雕名家,小福个人非常喜欢,就是:须华青,须老师对达摩的处理,可谓心细如发,达摩的每一缕眉毛、何须皆有飘逸之感,表情泰然自若,看着让人心意沉静。

周雪

3. 国家级核雕大师作品

宋水官橄榄核是真的。苏州橄榄核雕大师宋水官,江苏省苏州市舟山村人,出生于1946年,核雕技艺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至今已有五十余年的橄榄核雕作品创作生涯,宋水官老师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员,很多学员现在都成为了橄榄核雕刻名家。

4. 橄榄核雕获奖作品

答:如果你有十方优质的红油核不妨雕一套杭州西湖十景,或雕刻一套苏州十大园林。这是最好的题材了。

5. 核雕大赛获奖作品名称

中学时候有一篇课文叫《核舟记》,里面描述了一件精美的微雕工艺品——核舟。

在一枚狭长的桃核上,大师用刀功细致地刻画了苏东坡游赤壁的故事。其整体是一条带蓬小船,有八个窗户,船头坐苏东坡、佛印、鲁直三人,左右各有船夫一人。茶炉、茶壶、手卷、念珠等器物细节分明,尤其是一串念珠历历可数。上面还有对联、落款、印章共三十四个字,清晰可辨且不失书法之优美。

作者为雕刻者精巧的工艺感到深深的震惊。而这种震惊,时隔数百年之后又出现在参观苏州工艺展览的我心里。在这里,我不但见到了核舟,还见到了更多用各种果核创造的微雕工艺作品。

首先来看核舟,这里有好几条核舟,旁边有牌子说明了当初为了复原课文《核舟记》中所描述的明代工艺品,苏州专门组织了比赛,当地工匠各逞其能,精心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核舟。现代工艺较之明朝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核舟记》中的描述已经极尽精巧,但我眼前的这些核舟更胜一筹。图上左边这一只核舟所刻画的已经不是当年苏东坡游赤壁的故事,船变成里两层,满满当当塞进去二十余人物,个个眉目清晰,表情生动,船顶棚刻着莲花图样,线条流畅,颇见功夫。(原谅我用手机隔着玻璃,拍得不够清楚。)

这只核舟古朴雅致,刻画了一个渔翁撒网捕鱼的场景,小舟渔翁自不必说,难的是这只渔网,也是用一半果核雕成,孔眼分明,形状起伏就像真网一样。它用一节细铜丝连在渔翁手上,静中有动,让人对他这一网的收获充满期待。

一个挂饰,上面是两只金刚猴头。怒目圆睁,尖牙外露,毛发戟张,纤毫毕现。

十八罗汉的手串和项链,人物表情丰富生动,造型各异,一一看来非常有趣。社会大哥要是带上这个,肯定要比一般的大金链子更见品味。

这一串可不简单,共十二枚,刻画的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面是灵动可人的美女,背面用精致的行书刻着书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笔画细致流畅,毫无斧凿之痕。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一枚核桃雕成的松下访友设计颇为精巧,后一半核刻成了山水背景,隐现云纹,那就是云罩深山之处了。前景镂空,刻成一株古松,两个人物互相问答,竟在这小小世界里演出了一幕情景剧。

小小桃核,居然能做出一整套候风地动仪来,看到这儿,不由让人会心一笑。

苏州地灵人杰,这里的工匠更是手艺精巧,令人叹为观止。只可惜核雕产量不高,价格不菲,我只能是感慨一番拍照留念了。

6. 核雕名家作品欣赏图片

1、宋水官

宋水官生于苏州市舟山村,荣誉成就有中国核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品牌艺术家、江苏工艺美术大师等。

2、周春毅

周春毅是苏州核雕周派创始人,1986年出生在这个雕刻世家,祖上清朝起就雕刻,传承百年。

3、须吟笙

须吟笙是苏州舟山须派罗汉的创始人。是近代核雕名家,舟山核雕的代表性人物。

7. 核雕大赛获奖作品图片

国家级玉雕大师有很多不同的评判标准,因为也有很多的国家级玉雕大师!比如陈孝贤 ,他就被称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中华传统工艺大师、高级传统工艺师、福建省青年艺术家、工艺美术师。

陈孝贤结业于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受家族熏陶,酷爱雕刻艺术,后随兄陈孝兴学习寿山石雕刻,后转雕玉石,擅长高浮雕、浅浮雕、薄意、人物、花鸟、鱼虫等各种雕法。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断钻研,集百家之长于一身,树立自己风格。其作品刀法流畅、生动活泼、清逸淡雅,虚实交替,意境空灵。先后荣获云南省玉雕师、中华传统工艺大师、高级传统工艺师、福建省青年艺术家、工艺美术师,中国收藏家喜爱的石雕艺术大师等美誉。 袁嘉骐,1954年7月生于广东省韶兴,玉雕奇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20世纪70年代拜北京玉器厂著名艺人王树森、王德龄为师学习琢玉技艺,后又考入湖北美术学院深造,融传统艺术精华与现代雕塑语汇为一炉,形成鲜明的个人玉雕艺术风格。 其作品多次获国家级金奖。主编《玉器专业技术培训大纲》、《现代玉器艺术思考》等专著,出版个人玉雕作品集,多次举办玉雕作品展,2004年创建了个人玉雕艺术馆。

袁嘉骐现任湖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玉雕专业本科学科带头人及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绿松石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