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艺品

清代核雕拍卖价格(清代核雕大师排名)

1. 清代核雕大师排名

清代玉蝉有圆身蝉,片状蝉,青玉蝉,墨玉蝉。

青玉蝉,长5.6厘米、宽2.6厘米,白色斑。蝉双目斜凸于两侧,中间呈八字形突出,背脊弧度平整,双翼长而窄,腹部可见线纹数条,琢工干净利索。

墨玉蝉,长4.5厘米、宽2.2厘米,扁体,沁色斑斓。蝉头部为斜切状,背脊线隆起,尾作弧形渐收,用阴线勾勒出蝉的双目及身躯,汉八刀法的使用简练流畅,一目了然。

清代玉蝉是写真手法与仿古纹饰同用,用料讲究,纹饰分布稀疏明朗,线条多用阳纹线来雕刻,这是清代的特征。

2. 核雕大师排行

1、宋⽔官

橄榄核雕⾮物质⽂化遗产代表⼈物,从事雕刻⼯艺40余年,代表作是⼗⼋罗汉,宋⽼年事已⾼,近年来作品少有问世了。

2、周雪官

须派罗汉代表⼈物,须派罗汉堪称经典。

3、周义清

⼯艺美术师,苏州市⼯艺美术学会会员,⾈⼭核雕⾏业协会会员。1985年就开始从事核雕⼯艺,他的代表作《弥勒⼋态》获得⾦奖,周⽼师的作品多被藏家所收藏。

4、曹福英

中国⼯艺美术学会会员,苏州市⼯艺美术学会会员,苏州⾈⼭核雕⾏业协会会员,她从⼩爱好苏绣,2007年开始随苏州

中国⼯艺美术学会会员,苏州市⼯艺美术学会会员,苏州⾈⼭核雕⾏业协会会员,她从⼩爱好苏绣,2007年开始随苏州橄榄核雕名家李建丰做橄榄核雕刻,她利⽤⾃⼰的长处--苏绣技艺,形成了⾃⼰所特有风格。

5、陆⼩琴

陆⼩琴作品构思巧妙,⼑⼝处理的⾮常⼲净并且细致,⼈物表情丰富,祥和⾃然,造型飘逸,富有动感,整件作品如⾏云流⽔,⽆不透出作品的‘雅’,其代表作有《观⾳》《清者⾃清---莲花》《⼋宝观⾳》等。

3. 清代核雕大师排名前十名

1.王星记

杭州王星记素有“扇子王国”之称,目前公司产品已发展到25高大类10000多个花式,并以材料特色、技艺特色和装饰特色打造名品而冠于同行。拥有多项专利产品和多位身怀绝技的技艺人才,精湛的技艺受消费群体的十分青睐。

2.盛风

苏州盛风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传承与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苏扇”为核心的文化创意型企业,公司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自信为导向,创立自己的品牌“盛风”苏扇;兼具生产型与服务型的双重产业结构,网络销售与实体销售相结合、生产与文化传播相结合的业态组合模式。

3.京扇子

“京扇子”创立于2012年, 以扇为载体,用雅致、时尚、东方艺术的创新设计,传承和发扬中国扇文化。在扇产品中注入现代工艺与时代风格,集“工艺之精、设计之新、时尚之美”于一身,倾心打造凝聚东方文化的时尚精品,推动新时代的扇产品和扇文化成为代表中国的世界符号。

4.朵云轩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上海的河南路旁新开了一家笺扇商号——朵云轩。朵云轩初营苏杭雅扇、诗笺信纸、文房四宝,书画装裱等,后又发展出木版水印、书画中介等业务,凭借优质的产品和诚信服务,朵云轩很快跻身沪上主流艺术圈:张大千初来上海,朵云轩介绍他投名家曾熙门下;沈尹默不为人知时,朵云轩慧眼识才,大力推介,助其声名鹊起;章太炎喜用“朵云轩属云”宣纸画笺泼墨挥毫;张爱玲在名作《金锁记》开篇,把记忆中的月亮比作“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鼎盛之时,朵云轩代理书画家达数百人,“书画之家”“江南艺苑”的美名不胫而走。

5.丽云阁

丽云阁扇庄原名丽云阁笺扇,创建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悠久历史,是上海土生土长的古老的一家中华老字号扇庄。丽云阁传承了中国的制扇工艺,源远流长的精神,它的制扇技艺被评为黄浦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6.如意檀香扇

苏州如意檀香扇有限公司--苏州檀香扇厂创始于(清)道光六年。是国内负盛名的扇类产品生产企业。主要产品有檀香扇、缅香扇、柏木扇、香木扇、绢宫扇、绢面挂屏、各类竹折扇及各类檀香制品等。公司技术力量浓厚,产品质量上乘。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洲和欧洲。

7.京扇堂

始于1832年日本,知名扇子品牌,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制扇企业,涵盖茶席扇、折扇、团扇、舞扇等系列产品。

8.金彩霞

1949年8月,成立“红星湘绣厂”,为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前身,“金彩霞”品牌创立于1988年,是业内较早的注册商标,是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打造的国内湘绣艺术品品牌。

9.荣宝斋

荣宝斋前身“松竹斋”,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1894年更名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雅意得名,至今300余年。1950年公私合营,“荣宝斋新记”挂牌,1952年荣宝斋成为国有企业。新记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荣宝斋在市场经济的磨砺中,逐渐转型为集书画经营、文房用品、木版水印、装裱修复、拍卖典当、出版印刷、展览展示、教育培训、茶文化、进出口贸易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企业,拥有“木版水印”和“装裱修复”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

10.竹好运

安吉六合工艺品有限公司(原鄣吴工艺品厂)成立于1989年,坐落在有中国美丽乡村之称,近代书画雕刻艺术大师吴昌硕的故乡浙江省安吉县鄣吴镇鄣吴村。

公司早期以生产扇子和茶道用品为主,后发展成为集香道,竹灯,竹制复古家居,各类竹工艺品为基础的竹制品产业链。现拥有技术员工100余人,并持续投入新设备新技术致力于产品转型升级。

4. 清代核雕图片大全

首先,寿山石,是有价值的,其次又是老坑石头,清代的风格,雕刻的是一个猴子,可以继续收藏到猴年,再拿出来出手

5. 明清核雕

明清二朝,是核雕之最。一般的核都在二寸左右,并开窗活叶。

6. 清代核雕名家

李黑蛋,辽宁岫岩人。张玉坤辽宁奉天人。都是岫玉雕刻大师。

7. 清代核桃雕刻

主要工具:锉、凿、钻。锉有毛锉、光锉、圆锉。凿刀有方凿、圆凿两种。

果核雕刻的工序是:

①用毛锉、光锉将果核进行初步加工。

②设计构思 ,并在果核上画样。

③用圆锉按画样进行粗加工,做出粗糙的造型。

④用凿刀雕刻细部,并以小方凿刻画人物的眉毛、眼睛,以小圆凿刻画嘴部等。

⑤磨光,上蜡。最后打眼,串连成念珠,或配以底座,作为欣赏品。核桃雕是汉族微雕工艺品之一。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核桃属胡桃科,落叶乔木,单做羽状叶,树高一般在30—35米。花期为4—5个月,单性,雌雄同株。果期为10月,果实接近球状,直径3—5厘米。外果皮为肉质,灰绿色,上有棕色斑点。内果皮坚硬,有皱褶,黄褐色。

果实采集于白露前后,将果实外皮沤烂,内果漂洗晾晒,清理干净,就是人们所说的“核桃”了。其实这只是一种说法,根据考古发现记载早在新石器时期或更早就出现了核桃,这就证明我国就是核桃的原产地之一。

8. 清代核雕大师排名前十

古代雕刻木大师:邱处机、陆子冈、刘谂、王小溪、李文甫、贺四、朱永泰、姚宗仁、朱时云、芝亭、谢士枋、谢士枋  邱处机  (1148~1227年),又名邱长春,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山东省栖霞)人,世称"长春真人"。邱处机被称作玉雕鼻祖。他是个道士,道号"长春",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也有其名。他是山东人,小时家贫,当了道士后到处云游,见多识广,学到了琢玉技艺。他曾远到新疆和阗采玉,有传说他用小毛驴运白玉回北京。他专从遭灾受难的流浪儿中挑选聪明灵巧者,传授他们琢玉,从此北京开始有了玉器行。长春道士曾被成吉思汗封为"白衣大士";琢玉的人称他为"邱祖",他死后被葬在北京白云观。因他对玉器行有贡献,每逢正月十五邱祖生日这一天,北京玉雕艺人们要到白云观去祭拜这位祖师爷。琉璃厂沙土园还设有长春会馆,里面安放着邱祖的塑像,会馆成了纪念邱祖和玉器行聚会的场所。  陆子冈  明代嘉靖、万历间琢玉工艺家、雕刻家。一作子刚。苏州(今属江苏)人,居横山下。陆子冈擅玉雕,曾雕玉水仙簪,玲珑奇巧,花托下基枝,细如发丝而不断。《苏州府志》赞:"陆子冈,碾玉妙手,造水仙簪,玲珑奇巧,花如毫发"。还有《徐文长集》中载有"题水仙簪诗五道"。其中一道是"昆吾锋尽终难以,愁煞苏州陆子冈"之句。尚有"梅花纹茶晶花插"句。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1962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发掘清代皇室墓时得玉杯一件,杯柄上有"子冈"二字款,器身及盖雕满花纹,盖面上3只圆雕狮子。造型精美,是他传世作品。他所制之玉,与同时玉器比,有许多独到之处,尤其刻款形式,均用图章式印款。有阳文或阴文,有"子冈"、"子刚"、"子刚制"3种。不显目,也不固定,有在背面、器底、把下端、盖里等处不一。  陆子冈是玉雕界所熟知的名字,关于他有许多传说。明朝晚期由于手工业的发达,以及如陆子冈这样名家高手的出现,带有工匠名款的雕件成了世人追求的目标,此风从世俗流入皇宫大内,皇室贵族也受到影响。因此玉雕工匠们的身价也随之提高,有的玉工高手"与士大夫抗礼"与有钱的绅士们平起平坐,成了社会的名流。本人还听说有玉工见皇帝驾到不下跪的传闻,我想:这一定是指皇帝来参观,看玉工如何聚精会神的切磋琢磨,玉工因衣冠不整、泥水污渍在身,所以圣喻就"免礼"了。  刘谂  字子分,明末苏州玉雕大师。擅琢水晶、玛瑙、玉器,人物花鸟,巧丽绝伦,仿古惟妙惟肖可以乱真。刘谂的玉琢在最后一道工序即碾磨细工上,存在着“求形不求工”的现象。  王小溪  明代苏州人玉雕专家。王小溪玉琢技艺,法粗犷有力,出现“三层透雕法”,镂雕十分精细,擅琢玛瑙,雕玉。  李文甫  明代的晚期玉雕名手,李文甫出生于苏州,李文甫镂雕十分葵花图华物乱,布精细,非常具有时代风,尤以物中不过格!  贺四  明代的晚期玉雕名手,贺四是苏州人士,三层透雕法是他的拿手!  朱永泰  乾隆宫廷玉雕名家,苏州人。朱永泰的玉器具有简朴浑厚的艺术特色,深受乾隆喜欢。乾隆五十三年初,造办处玉匠朱永泰用一年时间,将御制诗和注释、图章款式琢磨于玉山上,工程至此告终,前后共用了八年时间。玉山工程复杂,工艺精湛,器形巨大,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极为罕见,为稀世珍品。朱永泰的玉雕作品(玉福海)。亦称云龙玉瓮。随玉料形状所制,近似扁方形,周身琢云龙纹,腹内光素,底镌弘历题诗,为所镌。此玉现存乐寿堂明间西侧与玉寿山相对。原玉石重2500千克,连座高134.5厘米,宽135厘米,长60厘米,腹深34.5厘米,也是由两淮盐政玉作从乾隆四十一年至四十五年(1776~1780)十月,历时四年零四个月完成。  朱永泰的又一玉雕作品(大禹治水玉山)。全名“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玉山卓立如峰,表现出大禹指挥众人在崇山峻岭、悬崖绝壁上劈山凿石、疏通水害的情景。玉重一万零七百多市斤,高244厘米,宽96厘米,嵌金丝烧古铜座,堪称“玉器之王”。养心殿造办处如意馆奉旨按宋人画“大禹治水图”设计玉山,乾隆四十六年(1781)二月初十日画得正背左右四面纸样,由院画家贾全照图式在大玉上临画。后几经周折于当年闰五月七日将玉料、蜡样同时发到两淮盐政,碾琢完工后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八月十六日运京。玉山背面镌数百字御制诗文和玺文,由苏州刻字名工朱永泰篆刻。全部工期近10年。现仍在乐寿堂后间。  姚宗仁  姚宗仁,清代苏州琢玉高手。姚宗仁的祖父和父亲都擅琢玉。雍正七年(1729)姚宗仁和都志通、韩士良同时被选进北京,在宫廷造办处琢玉。他擅长设计画样,乾隆六年1741,二月初一,太监张明把一块青玉交给姚宗仁画样,十六日姚宗仁画成凫尊纸样,经皇帝批准发往苏州制作。姚宗仁不但能画样,而且善于鉴定,乾隆对他十分器重。  姚宗仁能识料画样,又能帮皇帝鉴别真伪古玉。乾隆帝很赏识他,在《御制玉杯记》中记述了他识别真伪的经过,说"夫圬者梓人虽贱役""不妨为立传"。如此高级玉雕人才不但没职务名称,反被称为与泥水打交道的乡巴佬"贱役",可知在只有皇权没有人权的社会里是没有人格尊严的。但因姚宗仁对皇帝辫玉有贡献,乾隆帝也想到为他立传,道也将其地位摆平了。至于一般玉工因设计不出画样或因制作工期长而被责罚、打板子的事也是有的。就如姚宗仁这样全能的玉工因延误工期也被罚了"钱粮"。这说明在天子脚下的玉工整天受到监视,提心吊胆的进行劳作。还不如在民间的艺人那样自由,可与官人绅士之流往来。  朱时云  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玉雕高手。擅长在玉石上刻字。朱时云被苏州织造衙门选送北京,在宫廷造办处供职一年有余。乾隆四十年1775七月,朱时云托词生病潜逃出宫,造办处为此行文到苏,要求苏州进行查办。(乾隆玉洗)上的这首诗句的刻手,据《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简称《清文件》)记载,此时苏州刻字名匠朱时云在宫中受命,那么,这首诗很可能是由朱时云所刻。  芝亭  乾隆宫廷玉雕名家。芝亭仿古玉已初显端倪.  谢士枋  清代乾隆年间吴县人,故居在香山附近的圆通庵。谢士枋少年丧父,家境贫寒,邻翁招他为徒,带至扬州,习学玉雕。他灵敏好学,三年学成。所雕玉器精妙绝伦,扬州盐商大贾竞相高价争购,名声鹊起。乾隆年间被召入皇宫内廷。其一作品,形似半爿西瓜,外皮绿如翡翠,内瓤红似珠霞,好似刚刚剖开,甘露欲滴,见者无不称奇。乾隆帝对之爱不释手,藏于圆明园。l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英军所得,后卖到上海。看到这件玉器的人都惊诧不已,以为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