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藏海雅事之——闲话扳指

       

      “扳指”还有两个别称,分别被叫做“搬指”和“班指”,在我们国家的古代,还被称之为“s”,它的读音为【shè音】,它是我们国家古人在射箭的时候,佩戴在大拇指上拉弓时所使用的工具。东汉的文字学家许叔重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里对于“s”字是这样解释的,曰:“射,决也,所以钩弦,以象骨韦,系着右巨指。”

        据现在所能查阅到的各种历史资料显示,我们国家最最早的一枚扳指,其材质是玉质的,这枚扳指就发现在商代的妇好墓当中。

        那么,“扳指”又是从什么时候才开始流行起来的呢?!在我们国家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时,即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慢慢开始流行使用扳指了,真正被大家熟知并广泛流行是在清代。

        据笔者查阅了各类相关的历史资料以后了解到了,“扳指”这样物品,并非是一层不变、一点变化都没有的,它绝对是伴随着朝代的不断更迭、时代的不断前进,而逐渐地去演变变化的,身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朝代里面,扳指的材料和形制也是不相同的。

        笔者就去尝试着举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有如何的不相同。

        譬如说: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在商代时期时所出现的玉扳指,它有走弦的槽、拴绳的眼,绝对是属于拉弓射箭的实用器。到了商代的后期时,还出现了一种外缘下角跨出一个带尖钩的玉扳指,呈现出斜坡状,带有纹饰,和稍宽点的戒指极为相像,显得十分精美。

        还譬如说:当历史的车流走到了我们国家的战国时期时,在这个时期里面的玉扳指,和商代时期是不一样的,扳指开始变短了。

        又譬如说:扳指进一步的去演变变化了,当历史的车流停靠在了汉代时期时,此时的玉扳指出现了“片状形”,不单单是这个样子,还看到了有很多的玉扳指,还镂龙雕凤,也显得十分精美,绝大多数的玉扳指,也同样有用来拉弦的小钩,只不过,这个时期的玉扳指,已经不能承受拉弓射箭时的强大扣力,完全演变成为一种佩件,因为它的中空部呈现“鸡心形”,故而又被大家称之为“鸡心佩”。

        到了历史的车流奔向宋代时期时,此时的玉扳指又有哪些变化呢?!开始流行起了仿古工艺,仿古风可谓蔚然成风,出现了一些仿汉代的扳指,其形制更是多种多样,有片状的,也有矮筒状的。

        清代是我们国家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时期的扳指形状是什么样子呢?!会呈圆筒状,一端的边缘是往里凹陷的,另一端的边沿是向前凸出来的,因为其材质变得尤为圆润、光滑,实用性不强,是很难用来射箭的,故成为了一种装饰、身份以及流行趋势的象征。

        纵观华夏的历史,在我们国家的古代,最最流行扳指的朝代,恐怕还是要数清代了。清代不单单是我们国家最后一个封建皇朝,也是属于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就是以马背来夺取天下的,只因为他们那个时候还身处在冷兵器时代,不过,已经是最后一个使用冷兵器的朝代,其最最主要的军事武装力量――采用了“八旗”制度,射箭作为重要的个人军事技能,受到极大重视,武将几乎人手佩戴一枚扳指。

        “满族人”自从建立了大清王朝以后,他们在最初的阶段里面,是十分“尚武”的,为了在拉弓射箭时,防止快速的箭擦伤手指,最早的扳指全都是用鹿的骨头做成的。“扳指”在满语中被称之为“憨得憨”,到了清军入关之前,满族人常用的扳指,基本上都是“鹿骨制”的,其颜色呈现黄色,若是年代久远了就会演变成浅褐色,以“有眼”的为贵。这个时期由于战事还算是比较频繁的,故而特别注重实用性,不太讲究扳指的材质,宽窄肥瘦也是不一样的,皆是因人而制作的,以便能套戴,最初满族人的扳指是佩戴在左手拇指上的。

        自打“满族人”入关以后,因逐年无战事或逐步减少战事的缘故,八旗的风气日渐变得奢靡了,原本是属于军事器械的扳指,渐渐地沦为了一种极为时髦的玩物和装饰品,更是成为了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尤其和田玉能被大量的去开采以后,加之琢玉工具与制玉技术的不断改进提高,纷纷争相以贵重玉质材料制作扳指,而且相互之间还要攀比炫耀。到了清代中期,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也不怎么去打仗了,就渐渐地产生了用玉石和金银等贵重材料做的扳指,虽也体现着满洲贵族中的“尚武精神”,只不过,此时的扳指,更大的意义象征着权势与地位。到了清代的后期,扳指干脆就沦为了一种装饰品。在有些时候,皇帝赏赐有军功的武将时,也会赏扳指,纯粹的文臣是不佩戴扳指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形成了上到皇帝王公大臣,下至满蒙各旗子弟,以及欢喜附庸风雅的富商巨贾,都喜欢佩戴把玩扳指。

        去述说清代扳指的材质的话,也是分阶段性的,在最初的时候,全都是由犀角、驼骨和鹿骨制作而成的,到后来逐步发展成了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玺等各类名贵滑润的原料。普通旗人所使用佩戴的扳指,一般都是以白玉磨制的为最多,贵族人所使用佩戴扳指则以翡翠质地的为上选或首选,还要论扳指的大小与厚薄,在扳指中还分文和武,武扳指多素面,文扳指多于外壁精铸诗句或花纹。

        有清一代,清朝时期的每一任皇帝,都是比较欢喜各类扳指的,甚至在民间还流传着顺治皇帝利用玉扳指为自己选择陵寝的故事哩。据传说在清初,顺治皇帝率领众臣到河北遵化一带狩猎,还捕获了大量的猎物。顺治皇帝纵马扬鞭登上了高山,极目向南望,金星山如锦屏翠帐,林涛如涌,绿波荡漾;朝北看,昌瑞山重峦叠嶂,景物秀美,如同仙境。顺治皇帝就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他一边向苍天默默地祈祷,一边轻轻地取下佩戴在大拇指上的白玉扳指,小心翼翼地扔下了山坡,然后向众臣宣诏:“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的寿宫,所落之处为佳穴,即可启工。”……随从就在草丛中发现了玉扳指,并且立桩做了标记。于是,清东陵中的第一座陵寝――孝陵就在这里落成。虽说是一个民间传说,却从侧面说明了顺治皇帝对玉扳指的珍爱。

        到了清代中期,乾隆皇帝其本人也是十分欢喜各类扳指的,他不单单能诗善画精于骑射,对于用来陈设和鉴赏的各类珍贵材质,亦是十分讲究的。依据《乾隆大阅图》等宫廷绘画就发现了,乾隆皇帝在平时骑射实战中所用的扳指多是由角、牙制作而成的,可见那时的扳指已超出了实用方面的价值。他尤其对玉质材料制作的扳指,更是情有独钟。有次他看到一件进贡的玉扳指,立刻被其温润的玉质和精致的工艺所吸引,于是为此作了一首《咏玉》的诗,不仅把玉扳指的来源、用途交代得很清楚,而且还引经据典,将古代玉的使用制度作了说明。从此他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先后为玉扳指赋诗就达50首。

          乾隆御制诗《咏射鹿玉s》

  快马飞生耳后风,浮麋数肋中无空。

  漫言刻玉占佳兆,发羽抨弦屡此同。

        乾隆皇帝之所以会那么地喜爱各种玉质类的扳指,皆是因为他本人认为,“扳指”既象征了满洲民族的家法,又体现并凝结着儒家正统中所说的,要培养君子的“射”礼。“玉”既有着G琳之美质,又有着“君子比德于玉”的深刻好寓意;外加之其本人还自认为,以各种美玉制作而成的各类扳指,它既浓缩了满汉两个民族的文明,又融合了文武之道;它既能时时把玩鉴赏于手,又能刻刻警戒内心。

        那么,对于扳指方面的收藏又会有什么样的标准呢?!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其一就是:要看扳指的材质。假若是军事所使用的扳指,现今俗称为“武扳指”,大多是由驼鹿角制作而成的,在夏季手出汗的时候,驼鹿角中的角质蛋白会由汗液析出,扳指内壁产生黏性,均匀的血线可以增加透气性,久戴并无秽臭之气;其二就是:要看扳指的工艺。但凡是工艺越是精致灵巧的,越是有收藏方面的价值。就以玉制的扳指来举例吧,清代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多数以玉磨制的最多,白玉最佳,大多都是素面的,没有工艺。贵族扳指都是上等的翡翠材质,其色泽浑澄不一,且花斑也是各有不同,多于外壁精铸诗句或花纹,无比精巧。工艺最精湛的是宫廷御制,最具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