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鸡血石做法?

鸡血石是朱砂渗透到高岭石或地开石之中而形成的。所以鸡血石的红色是由朱砂产生,其石质则是高岭石或地开石。

鸡血石雕刻的四大技法,鸡血石雕刻,色、质、形、景、纹、图、意等卓然杰出,具备了“润、细、腻、温、结、凝”之六德,其质地细腻、温润、通灵,尤其是根据“血”和“地”的特点雕刻造型意象,更是变化万千。石雕运用以高浮雕和浮雕技法创作,其技法精工、细腻,这是难得的鸡血石石雕精品。

一、依托血色,烘托造型主体。很多鸡血石的血色部位常因质地、血形分布等原因,难以下手雕琢,而在其周围和空隙间却有着适宜于精雕细刻的冻地或软地。在这种情况下,石艺人通常是在“鸡血”部位只作整修抛光处理,把雕刻造型的功夫用在无血的冻地或软地上,使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在“鸡血”背景的烘托下,更富有生气和活力。如有一块大型乌地鸡血石,顶部和右下侧分布团块状血色,十分壮观。其间白、黄两色的冻地交叉伴生。石艺人原封不动地保留血色,将白、黄冻地进行了古代名将跃马挥戈的深浮雕群体造型,并取名“盖世雄风”。精美的工艺造型在鲜红的血色烘托下,气势磅礴,更显雄风。

二、借助空间,衬托血色。鸡血石的无血部位和血色的空间,有各种质地的色彩和花纹。这些色彩和花纹与血色形成了反差。石艺人就利用这两者之间的反差和对比作用,将血色作为题材设计和艺术造型的有机组成部分,使色差之间相互辉映,血色更加耀眼夺目。如在寿星造型中,将有血的部位雕成鲜桃和“龙头拐杖”,使血色在白色或黄色衣衫、肌体的衬托下更加艳丽,同时又借助“鸡血”美化了寿星的人物形象。至于在星点状鸡血石上雕刻“红梅图”,更是多见,这也用同样的手法获取了同样的效果。

三、力求自然美与工艺美有机结合。大自然的造化给了鸡血石以游人的自然美。如果在石雕工艺中,片面地追求工艺造型的完整性,必然在“鸡血”部位因过多的刻画而失去其自然美;反之,只求得“鸡血”的自然美而没有精雕细刻的造型,则谈不上是艺术之作。为求得这种自然美与工艺美的有机结合,石雕艺人在设计、雕刻时,通常的做法是因“血”定题,借“血”点题。这就是根据血色的形和量来确定题材,让题材与血色统一起来。如一块上小下宽,不规则的田黄冻鸡血石,石艺人巧用伴生其间的冻地和旋转的血路,采取深浮雕与圆雕相结合的手法,雕成袒胸露腹的弥勒,栩栩如生。再如一块血量80%,呈长条形的鸡血石,石艺人利用其不规则的外形和弯曲其间的纹路,采取浮雕手法刻成九龙回首,并用羊脂冻作底座,取名“九龙回归”,使自然美与工艺美融为一体,并进一步以鲜红的血色点明了象征香港回归的热烈气氛和历史性主题。

四、突破血色的束缚进行再创造。充分发挥鸡血石的天然美固然重要,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不必拘泥于所表现景物的真实色彩和真实形象,同样也可获得色美、形美的艺术效果。如有一块灰地鸡血石,顶部条带血自上而下分布,还间有条带状的白色冻地,石艺人突破真实色彩的束缚,将顶部白冻和血色都作倾注涌流的冰川造型,并在中间和下部进行山水造型。此作品构思和造型,叫人拍案叫绝,绝没有人因景物形象失去色彩的真实性而有异议。相反,就像中国画中的黑菊、黑牡丹一样,叫人百赏不厌。再如有一块黄地鸡血石,血形自上而下呈条带状,石艺人突破血形的束缚,将下部两侧的黄地雕成禾藤茂叶,将鸡血部分稍作雕饰,刻成形似红椒胜于红椒的小品,诗意甚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