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艺术陶瓷设计与陶艺设计的概述

艺术陶瓷设计,简单说是对陶瓷的可塑性等进行的艺术创作,和雕塑相似。
陶艺设计,涉及范围比艺术陶瓷设计范围广,还包括对陶瓷烧制成后的装饰,比如在瓷瓶上画山水,花鸟,人物等

你所了解的雕塑表现手法友哪些呢?

  圆雕的特征是完全立体的,观众可从四面八方去欣赏它。如,从正面看到的是昂首挺胸、咬紧牙关、怒视敌人、威武不屈的形象。在侧面,观众只能看到紧握拳头的右手和左手,通过手势表现出刘胡兰内心愤怒的情绪,以及恨不得砸烂旧世界,把敌人一扫而光的气概。背面较简单,只能看到因风吹飘动而交织着的头发和衣纹。就这样,观众可以从各个角度看到雕塑的各个侧面,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整体感。

  如果是群像,观众绕雕塑一圈,则可以看到前后左右各个人物的不同动态和思想感情,从而引起丰富的联想。如罗丹创作的《加莱义民》群雕共六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怀抱牺牲的决心,但那种与亲人诀别、献身祭坛的姿势是各不相同的。在群像的正面,只能看到老者(即欧斯塔施)坚毅而沉重的步伐,以及壮年两手下垂、拿着锁钥、为城市将受到屈辱而深感痛苦的内心情绪;到侧面,才能见到那两兄弟,他们都受欧斯塔施的鼓舞而紧跟着;其他人,有的举起右臂,有的手在空中张开,表情犹豫、疑惑,想象将要遇到的结局而感到痛苦;有的人物,观众要走到雕塑的后面才能看到。总之,要绕雕塑一圈,才能看到群像的全貌和每个人物的精神状态。

  就圆雕来说,它不适合表现自然场景,却可以通过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划来暗示出人物所处的环境。如通过衣服的飘动表现风,通过动态表现寒冷,通过表情和姿势表现出是处在炼钢炉前或在稻田之中。渲染大规模的群众场面不是它特长,可是集中深入地塑造富有个性的典型性格却是它的拿手好戏。众多的罗马头像,龙门石窟,东山的浮雕罗汉像,罗丹的一系列肖像,《收租院》的一些农民形象都是范例。



  圆雕不适合表现太多的道具、烦琐的场景,要求只用精练的物品或其局部来说明必要的情节,以烘托人物。如用坦克残骸的局部来烘托志愿军战士,用山崖的局部来烘托登山队员勇攀高峰的精神。

由于圆雕表现手段是极精练的,所以它要求高度概括、简洁,要用诗一般的语言去感染观众,正因为如此,硬要它去表现过于复杂、过于曲折、过于戏剧化的情节,将无法体现圆雕的特点。

  它常常以寓意和象征的手法,用强烈、鲜明、简练的形象表现深刻的主题,给人以难忘的回味。比如,矗立在美国纽约市港口的《自由女神》和原置于巴黎国际博览会苏联馆顶端,后又移至莫斯科全苏农业展览会的《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



  由于圆雕是空间的立体形象,可以从四面八方去观看,这就要求从各个角度去推敲它的构图,要特别注意它形体结构的空间变化(当然,要有一个主要的观看面)。



  圆雕虽是静止的,但它可以表现运动过程,可以用某种暗示的手法使观者联想到已成过去的部分,也可以看见将要发生的部分。



  形体起伏是圆雕的主要表现手段,如同文字之于文学,色彩之于绘画。雕塑家可以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对形体起伏大胆夸张、舍取、组合,不受常态的限制。形体起伏就是雕塑家借以纵横驰骋的广阔舞台。

总之,圆雕要求精而深,强调“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既要掌握雕塑艺术语言的特点,又要敢于突破、大胆创新。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浮雕的空间构造可以是三维的立体形态,也可以兼备某种平面形态;既可以依附于某种载体,又可相对独立地存在。



  一般地说来,为适合特定视点的观赏需要或装饰需要,浮雕相对圆雕的突出特征是经形体压缩处理后的二维或平面特性。浮雕与圆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相对的平面性与立体性。它的空间形态是介于绘画所具有的二维虚拟空间与圆雕所具有的三维实体空间之间的所谓压缩空间。压缩空间限定了浮雕空间的自由发展,在平面背景的依托下,圆雕的实体感减弱了,而更多地采纳和利用绘画及透视学中的虚拟与错觉来达到表现目的。与圆雕相比,浮雕多按照绘画原则来处理空间和形体关系。但是,在反映审美意象这一中心追求上,浮雕和圆雕是完全一致,不同的手法形式所显示的只是某种外表特征。作为雕塑艺术的种类之一,浮雕首先表现出雕塑艺术的一般特征,即它的审美效果不但诉诸视觉而且涉及触觉。与此同时,它又能很好地发挥绘画艺术在构图、题材和空间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表现圆雕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和对象,譬如事件和人物的背景与环境、叙事情节的连续与转折、不同时空视角的自由切换、复杂多样事物的穿插和重叠等。平面上的雕凿与塑造,使浮雕可以综合雕塑与绘画的技术优势,使浮雕的塑造语言比之其它雕塑尤其是圆雕,具有更强的叙事性同时也不失一般雕塑的表现性。



  压缩空间的不同程度,形成浮雕的二种基本形态――高浮雕和低浮雕。



  高浮雕由于起位较高、较厚,形体压缩程度较小,因此其空间构造和塑造特征更接近于圆雕,甚至部分局部处理完全采用圆雕的处理方式。高浮雕往往利用三维形体的空间起伏或夸张处理,形成浓缩的空间深度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浮雕艺术对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种特别的表现力和魅力。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凯旋门上的著名建筑浮雕《1792年的出发》,是高浮雕的杰作。艺术家将圆雕与浮雕的处理手法加以成功的结合,充分地表现出人物相互叠错、起伏变化的复杂层次关系,给人以强烈的、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感。



  浅浮雕起位较低,形体压缩较大,平面感较强,更大程度地接近于绘画形式。它主要不是靠实体性空间来营造空间效果,而更多地利用绘画的描绘手法或透视、错觉等处理方式来造成较抽象的压缩空间,这有利于加强浮雕适合于载体的依附性。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亚述人,大概是最善长于用此手段进行艺术表现的艺术家。在一系列的“亚述人狩猎图”中,他们很好地运用浅浮雕手法,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地表现出充满生气的艺术形象,并以复杂的动势贴切地展现出人物和动物的内在情感。浮雕空间压缩程度的选择,通常要考虑表现对象的功能、主题、环境位置和光线等因素,其中环境与光线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优秀的雕塑家总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关系,从而使作品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在充分表达审美思想情感的基本创作原则之下,浮雕的不同形态各有艺术品格上的侧重或表现的适应性。一般地说,高浮雕较大的空间深度和较强的可塑性,赋予其情感表达形式以庄重、沉稳、严肃、浑厚的效果和恢弘的气势;浅浮雕则以行云流水般涌动的绘画性线条和多视点切入的平面性构图,传递着轻音乐般的平和情调和抒情诗般的浪漫柔情。

  捏雕是用手捏成的陶瓷雕塑。又称捏花。诸如花蕾、花瓣、花叶、花枝以及雀冠、鸟羽等,都先用坯泥搓成泥条或压成泥片,再用桠扒等工具手捏成型,边捏边黏接。《日用陶瓷工艺》:“捏雕,也称捏花,用写实的手法塑造各种动植物等自然形象的特种传统陶瓷工艺品,常与色釉结合,制作精巧细致,形象生动,风格写实。”元代,已有捏雕。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元代陶瓷的装饰方法有: 印花、刻花、划花、贴花、捏雕、绘花等多种。”



  于受工艺的局限性,常以石山、挂盘为依托。如果支座是石山,再以泥槎成长条,捏成树干依附在石山旁,再在树干上接支干,支干上安花。花的捏是先捏花蕾,方法是用泥搓成蒜头状,在顶端凿满小孔。捏花瓣是将椭圆形泥团置于左掌上压扁,用グ茄钩刹还嬖虻谋∑,再蘸泥浆粘在花蕾外围,由内到外,捏一瓣接一瓣。叶片的捏法同捏花瓣差不多。如捏孔雀,先捏雀冠,再捏羽毛。羽毛要捏成羽毛状,一羽一羽地粘接上。一个技艺高超的艺人,用泥料就如用面粉团一样,做到形象准、速度快捏雕是用手工将柔软的泥料捏塑成各种形象,然后粘于器皿适当部位的一种装饰技法,带有极强的手捏痕迹,极好地保持和发挥了材质自身的审美特质,显示了一种生动、逼真和巧夺天工的美,达到自然美和人工技巧美的高度融合,显示出一种精致、幽雅和逼真的审美风度。捏雕的作品以自然事物为题材,一般用比喻和象征手法突出主题,表现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寄托人们良好的祝福、愿望等。

  透雕一种雕塑形式。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大体有两种:一是在浮雕的基础上,一般镂空其背景部分,有的为单面雕,有的为双面雕。一般有边框的称“镂空花板”。二是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一种雕塑形式,也称凹雕,镂空雕,或者浮雕。镂空核雕也属于透雕的一种。



  河北省民间艺人雕刻的镂空核雕巧妙地利用植物果核上的纹理,经过揣形摹象,刻制出生动有趣的客观物象.植物果核一般具有体积小、纹理不规则和表皮薄而脆等特点,核雕艺人借助果核不规则的纹理使作品疏朗、剔透,主题集中,或人物亭阁、或鸟兽虫鱼,无不生动有趣。



  镂空核雕的镂刻是创作的最关键阶段,要求作者施刀的功力、线与面的处理以及各种造型手段的变化,都必须切实服从主题内容的需要,使意、形、刀有机地融为一体。同时灵活运用冲、划、切、刮等刀法和浮雕、透雕等表现方式,以及具有丰富内涵的东方艺术语言,在造型的疏密虚实、方圆顿挫、粗细长短的交织、变奏中,表现精巧入微、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使作品产生音乐般的韵律和感染力,成为盈盈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