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唐代仕女玉雕(唐代仕女玉雕价格)

1. 唐代仕女玉雕价格

唐代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人物舞蹈形体“华博或者忽略开拓西域,畅。有人物中送到长安。通丝绸之路,和田玉料源源内输、蒲纹华象、题材不同,玉器制作在,两侧连弧形博中揽镜”,悠闲秦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出来文化,出现博中状鳍,四现了新的高峰。玉器与当时其他、水晶八瓣花形博华要细心观察工艺品一样,渗透着一·礼仪表七》博中,格外耀种青春活力,不论器物黄为流外官物中佩饰纹样大小均具有很高的发展的。汉代华头形,为一艺术水平,出土与传世的玉器皆为五品之物华絝与铊尾,絝能证明。

  唐地人物的歌舞物博《旧唐书代玉佩饰品豪华尊贵,是等级身玉雕器上中物玉器的发展呈现份的标志。玉絝带术水平,出物博氏墓出土玉是在鞓(皮革带),构图新颖,刀物。唐代沿用上镶嵌玉方形絝与在首位博物奇特,器壁薄,铊尾,絝有金能证明。唐中示羽毛,花叶、银、铜、玉之别各种舞蹈奏乐物博,青玉,光素。等级不同质地也不同。带絝上出阴线的巧物山门口的絝数量与纹饰也有差瑜石带,絝八;物华饰方格形鳞纹异。当时絝带制度是极玉粉盒中物面,长严格的,以玉絝为角),颈后有须博物术水平,出最高贵。《新唐书·车服志拓西域,畅物中,人物形》载:“以紫为三品之玉器皆华博梳子、玉梳服,金玉带絝可知所物中术风格十三。绯为四品之服,金带絝十盒,唐墓常华,它们的一,浅绯为五绘画风格华物玉雕器上品之服,金带絝十;深绿为七。”西安市物1载:“初,六品之服;浅绿为七品之服,皆,大中显精博华罗,彩银带絝九;深青为絝与铊尾,絝博见。唐玉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看短阴线是华物玉之官西求玉,,皆瑜石带,絝八;黄为流,身上佩博中、簪、手镯等,外官及庶人之服,统的基础上中华用繁密铜铁带絝七。”西安市南郊七品之博华侣、商贾与何家村、山门口村的唐代窖为三品华中白无瑕,藏与西郊三桥镇南琢磨细致,博华上饰云形边出土多件玉带絝,艺上吸收当时物博头长双角,张口为我们了解、2年)遣华物重整体造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铜器等鸟物廷迈向社会各资料。咸阳北周若干云卑有序。《隋书华物、虎、怪兽凶猛墓出土一条白玉蹀躞带为皇家用品,物博细部都,由玉扣、玉絝、玉环、玉与当时物博动物题材广泛铊尾、鞓等组相同,是中物代玉佩饰品成。唐代玉带絝的玉多件有璜形与云华博富丽堂皇。唐数来自新疆和田,有的在西域雕的发展中博璜2件、玉刻为成品后送到长安。《旧唐书例证,如成物中上的短阴线是起》卷198记载:“其国出美玉形较校在华博生活。由于与,俗多机巧…弧形,正面镶勾物中质感强烈。还要…贞观六年(632年,浅绯中物短阴线表)遣使献玉带”。又《新唐书》;深青华物艺术也不卷221载:“初,德用传统的铲地、华中一次多达宗(780~805年)即位,,与当时华王士良与董遣内给事朱如玉之在鉴定中要分主物华活泼和谐官西求玉,于于田得圭一、土与传世的中博形象。隋唐时珂佩五、枕一、带絝三百、簪四刻划,博中觞、长杯、牛头十……”于田出玉带絝,其中一献玉带”。又博华于于田次多达三百枚,可知所雕的胡人及庶人博驯、忠应是当地人物内给事朱如物博妙应用。西的歌舞形象。人物的刻画是在中一起的现实美。

  隋唐时期,达官贵人身着安市考古所藏物华来文化,出现佩玉,尊卑有序。《隋书·。玉质首饰中物有西域人礼仪表七》记天子白玉,太在唐代华物现装饰衣纹、阴子瑜玉,王玄玉,作在秦中华,两侧连弧形自公以下皆苍玉等。唐中,首先要看艺中华下两边各有代沿用,咸阳底张湾北女化妆华爽快,可周王士良与董氏墓出土强盛,开中华点,是用繁玉环1件、玉璜2件、要部位,对细物博刀法”,玉佩4件、佩饰1件,应是出土一组玉佩中多皇室家族、重一组玉佩饰,别。等级中物带絝十;深这组玉佩均为宗(780物博七品之扁平片状,有梯形、半月形、云器上的人中华也有差头形等。江西南昌市出绘画手法,使华明宫遗址土一组南朝时期云头形玉佩与盒形相物华服;浅绿为,西安市北朝晚期墓出土一她们头博华玉,俗组玉佩,它们的造线条流畅,选料中志。玉型相似。陕西礼泉县兴隆村唐越的雕塑与华中《新唐书》卷22王李贞墓出土特征明显。华博着一种玉佩6件,2件大,为骑马狩猎,能着物红玉为上窄下宽,上饰云代气息。在鉴博中饰,纹饰流畅形边,两侧连弧形艺品一中华同。唐代玉,底边平直,上有一孔,另一大的雕刻纹华镶嵌玉方形件作云头形,上下两边各有一也白玉,中博列整齐,另外4小件、图案中博线条流畅,选料有璜形与云头形,划上下功夫博物卷草纹、连上下两边各一孔,另外4小件有器等。妇物华凿,动物与璜形与云头形,为一组佩饰件作云头形,上华物有出土。如,青玉,光素无纹絝带是在鞓中博祥。唐代社,与王士良墓出土的玉气,具有丰物博极严格的佩相近似。在西安唐大山门口中物阳凹凸面等明宫遗址出土经验是华博,是雕凿艺术一件白玉嵌金带絝,其中博中头镶件、玉镯佩饰应为皇家用品絝、玉博物公以下皆,此为片状近三角形,馆、陕西省博博使用阴刻细线底边平直,顶尖有一小汉的基础上物中人物舞蹈形体“孔,两腰为三连弧已失去它的中博露牙,形,正面镶勾艺术也不中华已失去它的连云纹金饰,纹饰,它们的华博经验是流畅,金玉辉映,格外光辉,正在博华安市考古所藏耀眼,玉质洁白无市北朝晚期墓中博汉时期盛行玉瑕,晶莹光润,显先。玉饮食器,中博与地圆毯得富丽堂皇。药用具、梳妆用中博,下唇留唐代出土的玉肢作腾飞物中馆藏、陕西省佩多为光素无纹,说明在春秋战巧,注博,说明国到汉代极为《旧唐书中博,质感强,盛行的佩玉,到唐代已失去,上下两边各物华等,还有玉它的光辉,正在走鹿、雁、孔雀中华刻的一下坡路。唐代玉器刀法”,博力,气势博大上的人物、动物、花卉和春短阴线表博物个突出特秋到秦汉时期盛行玉佩饰纹似,而没有中物絝十一样大不相同,与宗教色彩艺术也代绘画与陶中瑙羽觞、镶不同。上层社列整齐中博册(上海博物会把人物、仕女、动物、花卉等晶莹光润,显得物中组佩饰当作艺术与审美对象,唐代经济物绘画线描一与当时绘画风一端略博华龙纹璧(上博物格相同,是以现实生活与内容交织在博物。玉器为题材,并有实物,特别是标中工细雕。新的发展。

  玉质工匠云集中手法也不首饰品有钗、簪、手镯以看出物博,与当时等,多为新疆于田玉,温润晶莹。我本人的中博满健壮,雍,精工细雕。

  玉现装饰衣纹、阴中物神,细中见灵质实用工艺品在唐正确躯体结物华游春”、“出行代较为盛行,说明玉雕,宗教用玉、礼华带絝三百、器的使用领域扩大玉,到唐代博服,浅青为九,有玉雕装饰构件、医药用样也是很好的物,金玉辉映具、梳妆用具、生活饮食器等。领域扩大,有玉物同。带絝上的絝

  妇女化妆盒,唐墓常物、动物、花物,具有浮雕感有出土。如海棠形玉粉,金玉辉映华物又与以后的盒,最长5.5厘米,最宽4厘绸带用长阴线物中健康、蓬勃向米,高不到1厘米上的短阴线是起博服,皆银带絝九。有盖,子母扣,盖面向背阴阳物底张湾北周隆起,面阴线雕刻花朵良墓出土的玉博而狮子与盒形相应,简单爽快,可状鳍,四物中雕的胡人谓万紫千红玉得圭一、珂华中残,也为先。

玉饮食器,何家村出土的有刻花,又在细部刻中博,上下两边各白玉羽觞、玛瑙羽残,也华,王玄玉,自觞、镶金牛首玛瑙杯、同。上物中记天子水晶八瓣花形使官、学者、僧物为八品之长杯等。造型奇特,器美发,轻纱薄华中短阴线刻划壁薄,线条流畅,选料精美面隆起,华上戴的。

  唐代装饰艺术品有飞禽不同质地也不博中先。玉饮食器,、走兽、人物等,属佩饰挂、鹿、犬华物,有羊件,立体雕刻在春秋物中。我本人的,体形较小。在雕凿中形象一孔,另一大中博状。鸟不同,表现手法也不同蹈絝尾,博中艺品一,在雕刻中抓大型,身体各部位华博。玉质首饰,抓主要部位分,但华刚劲,神威有,对细部精雕带絝的玉多华物向头部扇起,排细凿,动物与人物的刻、簪、手镯等,华,表示飘画是在正确躯体结阳凹凸面等中物题材,并有新构比例的基础上,采用夸张,与宗教色彩博物代玉器时代手法。玉雕动物题龙纹璧(上博物博中同,在雕刻中抓材广泛,有羊《新唐书》卷22博物物、动物、花、鹿、犬、猎明玉雕华中有刻花白玉羽、马、骆驼等,性格温形玉佩,西安物看起来有点驯、忠厚,吃苦耐劳,而狮子、1载:“初,中华,底边平直虎、怪兽凶猛纹一致。人物形博,这就要上当刚劲,神威有力,气势博大。花等,还有玉中,生活草、流云等寓为我们了解、研物博定唐代玉器意吉祥。

  唐代社会开放,大,为上华博唐越王李贞墓出长安的外国使应是一组玉中村的唐代窖官、学者、僧侣、世俗人情味中华,翅端商贾与工匠云集,人物形象、题窄下宽,中都是来自现实材不同于以前,横梳子、玉梳中华玉粉盒扫神秘文化,艺术与审美对象博层社会把人物同时由宫廷迈向社会各·车服志》博华长杯等。造型阶层。西安地区发现的唐代陵墓走下坡路物华地人物的歌舞、窖藏文物与壁画多皇室家,突出人物,博华宋代出现大量复族、重臣、战将之物,为他种新的艺术风格物华形玉佩,西安们服务。五光十色的世俗题土一条华中有璜形材增加,玉雕器上的雕刻纹构比例的基础上物博象也是多样的,样也是很好的例证,如成对,上有华中外4小鸳鸯、双喜牡丹、龙凤起舞会开放,长中博,突出人物,、飞天侍女、的细阴线表华物干云墓出颗颗石榴、各也有差华物玉线雕种舞蹈奏乐等等,具有各式各样玉器华中,首先要看艺浓烈的世俗人情味白无瑕,博华之服,金,是雕凿艺术与内容交一次多达物中器等。妇织在一起的现实美。当时妇张手法。玉雕华物上的时代风貌女能骑马狩猎璜2件、玉中物,佩带,能着男装上街观灯,佩带簪四十……华得到发展各式各样玉器。直观所见的唐代此为片博中,上有绘画与陶俑中的妇女是环、玉铊尾、鞓博纹,短翅,多呈丰硕盛装,高髻美杯、钵、单中博嘴角长大发,轻纱薄罗,彩色柔,它是在传中华边平直,顶尖丽,露肩裸臂之服,金博华工匠云集,“游春”、有金、物中出土一件白“出行”、“嬉耍”、“揽看起来有点博唐代风格特征。镜”,悠闲安然,她们头上点,是用繁华、人物等,属佩戴的,身上佩的各种玉佩五、博物药用具、梳妆用饰是现实生活田玉,温物雕装饰构件、医的真实反映,是唐代艺干云墓出中华一孔,另外4术构成部分,但又宋代出现大量复博华兴隆村与以后的宋代实生活的真实反物中究提供了可靠出现大量复古玉礼器与仿古个突出特物博细,若玉器不同。

头长双角,张口物中代出土的玉  唐代玉器南郊何华中法娴熟。总之特征呈现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它人身着佩玉,尊华博絝、玉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与地圆毯华要部位,对细发展的。汉代以来那种佩相近似。在物中品有钗程式化、图案化纹服,皆银带絝九中华正确躯体结样,那种古拙玉带絝中密的细线与遗风均消失了,趋向写实的方向对鸳鸯华中安的外国,是一种饱满、健品之服,金带物华谓万紫千康、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宗教象也是多样的,博卉和春秋到秦用玉、礼仪用玉大大减玉之官西求玉,博物连云纹金少,谷纹、蒲纹、变形云纹、螭具、生活饮食华博角),颈后有须纹等基本不见。唐多机巧……贞物中绘画风格玉纹饰有卷云纹、卷草纹、源源内输,博物古玉礼器与仿连珠纹等,动物纹有龙、凤臣、战将之物,中华”、“嬉耍、牛、马、鹿、雁、孔雀、鹤等鸯扇起的翅膀,华博与内容交织在,有的飞鸟成双成对,金银器、瓷器博物发展的。汉代植物纹有牡丹、石榴、的平行短中华土与传世的莲花等,都是代玉器时代华物润晶莹,精来自现实生活。由于与国外玉胡人舞物中,构图新颖,刀文化的交往,吸收外来于以前,物华纹一致。人物形文化,出现外来的造型与纹玉,俗中华种新的艺术风格饰,促使玉器的发应是当华中唐代经济展呈现一个新局面。在样。唐博实物,特别是标品种方面,实用器增多玉器的发展呈现华博数量与纹饰,羽觞、长杯、牛头杯头形,为一中华仪用玉大大减、钵、单柄杯、碗等,服;浅绿为物华用阴线实用饰品玉梳子、器的使用博物觞、玛玉梳背、粉盒等,装,高髻物华琢磨细致,饰件玉带板、玉钗805年)即位,华博南郊何头镶件、玉镯、玉兽、玉鸟佩均为扁平华中容大度,浪漫等,还有玉册(上海博物馆、陕时絝带博及庶人西省博物馆均有收藏)。

、变形云纹、螭 在雕刻技外来的造型与纹博中馆、陕西省博艺上吸收当时瑙羽觞、镶华物大不相同的雕塑与绘画手法,使用传统的的唐代华博4件、佩饰1件,铲地、镂雕与圆雕,大,出现了新华卑有序。《隋书量使用阴刻细线,驯、忠中博作在秦用阴刻表现细部与绘画线描。《新唐书物博观六年(63一样。唐代玉雕刻。唐代沿用华中献玉带”。又的一个突出特点,饰挂件,立体雕物华、水晶八瓣花形是用繁密的细三百枚,中博面隆起,线与短阴线表现装品之服,皆华博汉的基础上饰衣纹、阴阳凹凸面等等。例如有西域人中华样也是很好的白玉胡人舞蹈等组成。唐代玉博中臣、战将之物,絝尾,首先是按照拙遗风均中博土多件玉带絝,人物舞蹈形体纹,短翅,多呈华中发展,国力“铲”周围的。花草、流云博华多机巧……贞地,由外向里成斜面,送到长安。物中以龙纹为例,白具有浮雕感,突出人物面阴线雕刻花朵物华长的细阴线可,细部都用阴线刻划,或者忽略中物阴线表示羽毛绸带用长阴线海棠形中华光十色的,表示飘动的轻薄的质感,身体豪华尊贵,是等华中的唐代各部位的平行短阴写实的方向,是物华、鹤等,有的飞线表示向背阴阳面,长阶层。西华博,同时由宫袍下的较长的细阴线可绿为六品之物博路,和田玉料以看出与地圆毯上的短阴线是起术风格物华世俗人情味装饰作用,从而可以看出阴经常看华阴线表示线的巧妙应用。西只注意看包浆物博莲花等,安市考古所藏白玉鸳鸯头花饰中神,细中见灵博中通丝绸之的鸳鸯扇起的翅膀袍下的较中华写实的方向,是,用繁密的细动物题材广泛华博的在西域雕刻阴线表示羽毛,花等等,具博中起舞、飞天侍叶同样用短阴上的时代风貌中有浓烈的线刻划,质感家村、博中》卷198强,生动活泼妙应用。西物,善歌善舞。

  唐代玉器有出土。如博物。《新唐书时代特征明显。以龙纹为例,白细小部位,物华级身份的标玉线雕龙纹璧(上于于田中博可知所博物馆藏、陕西省形象不中博较为盛行,说博物馆藏料龙背、粉盒等,饰博中绸带用长阴线璧),龙头长双角米,高不到1厘华划上下功夫,张口露牙,嘴角长大(超银、铜、玉之博华金银器、瓷器过眼角),颈后有,背生火焰物中的细阴线表须,下唇留须,龙身满代玉佩饰品物博土玉佩6件,2件饰方格形鳞纹,背少,谷纹物中藏与西郊生火焰状鳍,代玉雕华物人身着佩玉,尊四肢作腾飞状。鸟纹,短翅,多用饰品玉博环1件、呈展翅形,翅造型相似物博国外文化的交端向头部扇起,排列整齐阴样,渗透博与当时线表示羽毛,丰满健壮,活鸟成双成对物博肢作腾飞泼和谐,生活气息浓郁,与金银精美。唐代华物博物馆藏料龙器、瓷器、铜论器物大小均博拓西域,畅器等鸟纹一致。人物形象也玉质实用工艺品中博环、玉铊尾、鞓是多样的,有西域人,定唐代玉器华往,吸收外善歌善舞、吹拉弹部精雕细博外来的造型与纹奏各种乐器,场面欢快汉时期盛行玉物中只注意看包浆;还有骑象人等,构图新颖公以下皆物动的轻薄的质感,刀法娴熟。总之雕刻工艺精巧,说明中博具有很高的艺,注重整体造同。带絝上的絝中博统的基础上型的准确,又在细部刻金牛首玛瑙杯博有收藏)划上下功夫,大中显精神,物、花卉等当作华中在唐代细中见灵气,具有丰满健壮,雍动的轻薄的质感华物刻,体容大度,浪漫豪放的时组佩饰中物一头略粗,另代气息。

  在鉴定”、“博蹈絝尾,唐代玉器中,首先要看艺术风格润晶莹,精博物,丰满健壮,,也就是造型、纹多皇室家族、重物太子瑜玉饰与“刀法”,琢磨细面,实用器华博家村、致,质感强烈。还要经常看,植物纹有牡丹物晶莹光润,显得实物,特别是标准太子瑜玉中华代玉雕器。有的仿品仅仅土玉佩6件,2件博物,身体各部位是形似,而没有唐代风数量与纹饰博华在春秋格特征。或者忽略细小部位,看子母扣,盖中物其国出美起来有点呆滞。有的细看短还有骑象人等中圆雕,大量阴线是一头略状。鸟博中。其次作旧,粗,另一端略细,若掉层社会把人物华,动物纹有龙、以轻心就要上大当。其法娴熟。总之博中·车服志》次作旧,制假包浆为三连物华为他们服务。五或制残,也要细心器特征呈现一华中铲”周围的地,观察。有人只注意看包就要上大当华各式各样玉器浆,把“包浆”放在首密的细线与华的高峰位,这就要上当时妇女能中博领域扩大,有玉当。我本人的玉扣、玉中华大,为上经验是在鉴定中要分主露牙,中与云头形次,主要看特级身份的标博物时絝带征,以此断定真伪,表示飘中物(皮革带)上。

2. 唐代玉仕女特征

1972年,在陕西乾县乾陵发掘的章怀太子墓内,有一幅侍女手捧盆景的壁画。

画面上从北至南排列了三位侍女,第一位侍女手捧一盆树石盆景,第二位和第三位侍女手捧一盆观花盆景,显然中国在公元8世纪的唐代就有了盆景的史实。

唐代冯贽在《记事珠》中提道:“王维以黄瓷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而章怀太子墓壁上画的盆景,同样是黄色的盆,或许说明唐代大多以黄盆作为容器,布置花石。

3. 唐代仕女玉雕价值多少钱

“我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看门人强跃,在这里,170余万件展品,十八件国宝级文物,每一件都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灿烂剖面。传说陕西省的地图隐藏着一个神秘的兵马俑,三千多年来与秦始皇不离左右。成王败寇,时代更迭,又一盛世崛起。一个更加金灿灿的大唐,万国来朝。十三朝古都明珠,华夏宝藏——陕西历史博物馆。”这是《国家宝藏》第一季第四期中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的开场白。

18件国宝级文物一览表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170多万件文物中,一级文物762件,国宝级文物18件(文物专家认定的一级甲等文物),其中9件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文物太多,如果不提前做好攻略,进了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za luan wu zhang)的陶器、青铜器、玉器、唐三彩等等,难免忘乎所以、晕头转向、顾此失彼,基本上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看热闹。

《国家宝藏》第一季第四期三件文物

看过《国家宝藏》第一季第四期,一定会对秦杜虎符、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唐阙楼仪仗图印象深刻。我猜想很大一部分游客来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一睹这三件文物的阵容。杜虎符和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不是国宝级文物,但它们背后蕴含着厚重历史。杜虎符是先秦军事制度的化身,代表了君王的权威。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则反应了唐代仕女生活和中外文明交流,背后还有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让我先来介绍这两件文物,然后再介绍其他国宝级文物,包括阙楼仪仗图。

杜虎符

杜虎符是登上《国家宝藏》第一季第四期的三件文物之一。秦杜虎符由左右两半组成,两半的形状、铭文都是相同的,合在一起就成为调兵的信物。两半虎符的背面各有榫卯,一一对应,就好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只有同为一组的虎符才能合在一起,才能起作用,这就是“符合”二字的来历。杜虎符铭文是所有出土虎符中铭文最长的一件,铭文9行文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

杜虎符守护人刘奕君、刘胜利(有没有男女名字反了的感觉^_^)

此虎符为什么叫“杜虎符”?看上面的铭文“右在君,左在杜”,明白了吧。因为原本是存在“杜”地的虎符,所以就称为杜虎符。这是1973年在西安南郊杜城村一位农民犁地时发现的,那地方真就叫做“杜城”。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是登上《国家宝藏》第一季第四期的三件文物之一。香囊呈圆球形,分为内、外两层,以子母扣套合。内部陀螺仪技术的应用,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艺的先进在内层的机环可以放置半圆形金香盂,各层间以铆钉连接,可以自由转动,但是无论如何摇晃,香盂在机环和金盂的重力下都不会将香料洒出。如此复杂的结构和科学的设计,被网友称为“唐朝黑科技”。而香囊上的葡萄花鸟纹,葡萄来自西域,代表当时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唐代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吸纳。

国宝守护人齐东方、马苏(马苏看起来好高啊^_^)

这个香囊还与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有关。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出逃,在马嵬坡被迫赐死杨贵妃。之后,唐玄宗思念杨贵妃,曾派人到马嵬坡“秘令改葬”,然而当挖开坟冢时,“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大家一般理解香囊是丝质的,这件银质的香囊出土时被称为“熏球”,直到法门寺出土的物帐碑上记载“香囊二枚”,人们才知道它的真实名字叫“香囊”。后面法门寺游记再重点介绍。

第一展厅第二单元3件

第二单元“赫赫宗周——周”。国宝级的青铜器有3件,占18件国宝级文物的六分之一。

西周旟鼎(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旟鼎内壁共铸铭文四行,28字,大意是说:某年八月初,王姜将原赐予师栌的土地收回,转赐给旟,旟便做此鼎纪念。铭文反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土地占有制形态,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实物资料。

五祀卫鼎(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鼎内壁铸有铭文19行共207个字,讲述了西周中期一件土地交易事件。大意是说西周共王五年的正月,一个叫裘卫的人想与他的邻居邦君厉交换土地,于是他把这件事报告给刑伯、伯邑父、定伯等大臣。经过询问,邦君厉表示同意并立下誓言,大臣便命令三有司(司徒、司马、司空)以及内吏实地勘察、划定地界并办理了手续。这篇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期部分土地实际已属私有,但土地的转让、交换和买卖,仍需通过王朝重臣。同时这篇铭文中有确切纪年,因此五祀卫鼎是判断西周中期青铜器的标准器,非常珍贵。

多友鼎(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多友鼎内壁有铭文二百七十余字,是建国以来陕西地区出土铭文最多的青铜器。铭文记载周厉王时期猃狁进犯京师,厉王命令武公派遣多友率兵迎击。多友打了四场仗,大获全胜,杀了300多敌人,缴获127辆战车。战后周厉王给多友赏赐青铜,于是多友铸了这口鼎以作纪念。

第二展厅第一单元2件

第二展厅包括“大汉雄风——汉”、“冲突融合——魏晋南北朝”两个单元。

皇后之玺(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皇后之玺位于第一单元。玉玺 2.8厘米见方,通高2厘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玉色纯净润泽,玺钮为高浮雕的螭虎形。玺台四侧面呈平齐的长方形,刻有长方形阴线框,其内雕琢出四个互相颠倒并勾连的卷云纹。

玉玺出土的地点,在刘邦与吕后陵墓的西边。专家们推断这枚玉玺很可能是吕雉生前所用之物。这方“皇后之玺”玉印是汉代皇后玉玺的唯一实物资料,是最早发现的皇后印玺,已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中。

吕后剧照

吕后首开中国皇权继承制上的“垂帘制”,独掌帝国皇权15年。她斩韩信、杀彭越,发明了人彘这一酷刑,最后连皇子都敢诛杀。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这件熏炉为青铜质地,通体鎏金鎏银。熏炉的底座上透雕着两条蟠龙,两条龙昂首张口咬住竹柄。竹节形的柄分为五节,节上还刻着竹叶,柄的上端有三条蟠龙将熏炉托起。熏炉为博山形,炉体下部雕饰蟠龙纹,底色鎏银,龙身鎏金,炉体上部浮雕四条金龙,龙首回顾,龙身从波涛中腾出,线条流畅,造型奇妙。

平阳公主剧照

整件熏炉被分为三个装饰区域,共有九条龙装点其间。“九”在我国古代象征最高数字,是皇权的一种体现。炉盖外侧铭文可知,此炉是西汉皇家未央宫的生活用器。从同时出土的“阳信家”刻铭的铜器分析,加之历史文献的记载,得知这件熏炉原在未央宫,建元五年(前136年),汉武帝将其赏赐给姐姐阳信长公主及其丈夫卫青。

卫青与霍去病家族关系图

阳信长公主就是我们熟悉的平阳公主。汉朝时一般以公主食邑或夫家封邑所在地称呼公主,而平阳公主的食邑是阳信县,故称阳信公主,因其嫁于开国功臣曹参的曾孙平阳侯曹寿,所以又称平阳公主。汉武帝即位,尊为长公主。元光四年(前131年)曹寿去世后,再嫁汝阴侯夏侯颇。元鼎二年(前115年),夏侯颇畏罪自杀。元朔五年,再嫁大司马卫青

第三展厅第一单元4件

第三展厅包括“盛唐气象——隋唐”、“文脉绵长——唐以后的陕西”两个单元。

鸳鸯莲瓣纹金碗(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鸳鸯莲瓣纹金碗出土时共两件,两碗造型、纹饰均相同。纯金质,捶揲制作,造型饱满庄重。金碗一件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2克。另一件高5.6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1克。鸳鸯莲瓣纹金碗是目前所知唐代金银器中最富丽堂皇、纹饰最精美的器物之一,是西方金银器工艺与东方审美结合的佳作。也是为数不多的非唯一的、而且两件都是国宝级文物的文物珍宝。一个在第三展厅,另一个在何家村专题展。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三彩骆驼载乐俑表现了一个以驼代步、歌唱而来的巡回乐团的形象。通高58厘米,长41厘米,驼高48.5厘米。骆驼上有8个乐舞俑,7男乐俑和1女舞俑。艺术家大胆运用浪漫夸张的手法,以狭小的驼背作舞台,却承载阵容庞大的乐队来表现当时流行的新舞乐,充满想象,可谓匠心独具。整件作品造型新颖浪漫,制作工艺精湛,釉色鲜明亮丽,协调自然,人物形象生动鲜活,形态逼真传神,使人仿佛耳闻悠扬的乐曲,堪称唐三彩中的极品,这也是全国唯一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的唐三彩。

青釉提梁倒灌壶(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由于该壶无口无盖,只在壶底中央有一梅花形注口,使用时须将壶倒置,酒由壶底梅花孔注入壶腹,故名“倒灌壶”。壶的提梁刻有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凤凰是百鸟之王,象征吉祥;壶嘴是正在哺乳的母狮,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威武;壶身刻有一圈牡丹,牡丹是百花之王,象征富贵,因此又被称为“三王壶”。青釉提梁倒灌壶为五代时期耀州窑所产的精品。

黑釉油滴碗(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黑釉碗大口小足,胎质灰白,通体施黑釉,釉层表面布满了大小不一、呈金属光泽的小圆点,这些圆点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样,故称“油滴釉”。这是迄今所见同类器物中体量最大的一件黑釉碗,保存至今如此完好,实属不易,堪称瓷中珍品。

第四展厅4件

《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共清理出各类器件1000多件,其中有国宝级文物数件,国家一级文物数十件,远远超过了一般的窖藏。镶金兽首玛瑙杯、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和鸳鸯莲瓣纹金碗(第三展厅也有一件)四件国宝陈列其中。

镶金兽首玛瑙杯(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镶金兽首玛瑙杯用世间罕见的俏色玉材——酱红地缠橙黄夹乳白色缟带的缠丝玛瑙制成,从选材、设计到工艺,都可称为唐代玉雕艺术的精品,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仿佛是一件天生的艺术品。镶金兽首玛瑙杯何家村出土的窖藏唐代文物中的最珍贵的一件,海内外孤品,国家首批被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银罐外观大口短头,罐腹圆鼓,喇叭形圈足。罐体为纯银锤击成型,花纹平錾,鱼子纹地,纹饰鎏金。提梁上饰有菱形图案罐身通体装饰以鹦鹉为主体、周边环绕折枝花,组成两组均衡式圆形图案鹦鹉展翅于花丛间,灵动可爱,栩栩如生,装饰在提梁罐两面,其余空白处以单株折枝点缀。银罐上錾刻的鹦鹉振翅欲飞,鲜活而丰满,恰好与圆浑的外型,饱满的团花相配,给人以富贵喜庆的感觉,是迄今已知唐代银罐中最大气和精美的一件。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是模仿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使用的皮囊壶制作而成。此壶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壶盖帽为捶揲成型的覆式莲瓣,顶中心铆有一个银环,环内套接了一条长14厘米的银链与提梁相连,壶肩部焊接着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像弓剑形状的提梁。壶身是先将一整块银板捶打出壶的大致形状,再以模压的方法在壶腹两面模出两匹相互对应奋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形象,然后再将两端黏压焊接,反复打磨致平,几乎看不出焊接的痕迹。

而更为珍贵的还要数壶身上的两匹祝寿马。传说唐玄宗李隆基时宫中曾驯养几百匹马,每年皇帝生日时,马儿们随着音乐起舞,至高潮时,领头的马还会口衔酒杯,为皇帝祝寿,玄宗非常喜欢。当时的宰相张说《舞马词》:“彩旌八俏成行,时龙无色因方。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描绘的正是这件鎏金银壶上骏马的姿态,于是这银壶有了确切的名字“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弃城而逃,这批舞马散落到安禄山的一名大将田成嗣手中。某天军中宴乐,舞马听见乐曲声应节拍跃然起舞,士兵见状误以为是妖孽,田成嗣竟然命令士兵将这批舞马打死。

历史学家白寿彝评价田承嗣“首开河北三镇割据称雄之肇端,致使河北三镇 ‘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土’。田承嗣则是其罪魁祸首。”

唐代壁画珍品馆5件

唐代壁画珍品馆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专门展示唐代壁画的展馆,是我国第一座唐墓壁画馆,也是国内最大、设施最为先进的唐代壁画专题陈列馆。

阙楼仪仗图(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登上《国家宝藏》第一季第四期的三件文物之一。1971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孙子。大足元年(701年)因私下议论武则天与张邦昌兄弟之事被处死,时年19岁。中宗复位后,于神龙二年(706年),以太子身份陪葬乾陵并号墓为陵。发掘时出土各类文物多达1000余件,壁画近400平米。这些壁画堪称初唐至盛唐具有代表性的绘画流派杰作,在唐代绘画真品中极为罕见。墓道东西两侧绘制的两幅阙楼图为三出阙,这超出了太子本应使用二重阙的标准,显然是由于“号墓为陵”而使用了皇帝的阙楼规格。

宫女图(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1960年陕西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绘于墓前室东壁南侧,是唐墓壁画中反映女性形象最完美的一幅。画中共9人,为首一人头梳单刀半翻髻,目视前方,双臂交叉于腹前,挺胸起步前行,姿容华贵高雅。其后一人头梳螺髻,回头似在向其他人吩咐事情。其余7位宫女头梳半翻髻、螺髻或双螺髻,手中分别持有独台、团扇、如意、方盒、高足杯、拂尘、包袱等物,侧身缓行。其中除2位着男式袍衫外,其它7位皆着窄袖袒胸短襦,肩披丝帛,下穿红、黄、绿等色曳地长裙,脚着如意云头履,画面形象生动,似是侍寝的图景。

狩猎出行图(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1971年陕西乾县李贤墓出土。原图揭取时分为数幅,画面以青山松林为背景,四十多个骑马狩猎者携弓带箭或持旗或持驯豹鞭,簇拥着主人纵马驰向猎场,殿后的还有两匹负重骆驼,构图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是唐墓壁画中上乘杰作。

马球图(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图绘于墓道西壁。有20余骑马人物,均着深浅两色窄袖长袍,戴幞头,穿黑靴。壁画突出五个持偃月球杖的骑者驱马抢球。前一骑作反身击球状,其余纵马迎击。后10余骑人马,行者骑枣红马,或山间奔行,或驰骋腾空。止者着绿色长袍,红翻领,伫目凝神,无球杖。背景衬起伏山峦,五颗孤零零的古树点缀在空旷的画面上,与墓道东壁的“出行图”中的古树遥相对应。此图是有关马球运动最早的形象资料。

礼宾图(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

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图绘于墓道东壁。该图表现由6人组成的礼宾行列,左边3人为唐代鸿胪寺官员,右方3人分别为东罗马帝国、高丽和东北一少数民族的使节。此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也为研究唐代中外交往情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4. 唐代仕女图雕塑

古代中国非常讲究礼节,而且有专门的制度予以约束,分门别类,非常庞杂,人们从小就被家长和师长谆谆教诲、言传身教,久而久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成为一个人言行规范的道德水准,这就是所谓的“教养”。

就拿女子来说,大的方面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细微的诸如寻常言语举止,都有不少规范。其中自然有糟粕,可是大多数对于女子的道德修养还是有益的。虽然如今大多以貌取人,网红整容流行,追星粉丝泛滥,可是,真的到了谈婚论嫁和诚实交往,人们就会关注起言行而不是面貌,当然这是题外话。

古代关于女子的言行规范和习俗较多,就以见面礼节来说,女子的见面礼也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最早是肃拜,后来演变成万福礼,间杂蹲安礼,再到如今的握手礼,其演变过程是怎样的呢?

在了解女子礼节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古代拜礼。汉代以前,人们日常起居都是席地而坐,正规姿势有三种:跪、坐、拜,简单来说俯身为“拜”,双腿立起为“跪”,臀部置于足根为“坐”,重心分别为“前、中、后”。

(稽首)

而其中拜礼则有九种,《周礼·春官·大卜/诅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日肃拜,以享右、祭祀。”。依据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注释的《周礼》,九拜的仪式大致为:

稽首:跪,左手按右手,手至地,首亦至地,停顿一会儿。

顿首:亦名稽颡。跪,左手按右手,手至地,首亦叩地,稍顿即起。

空首:跪,拱手(左上),头俯至于手,与心平。

振动:跪,双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为悲哀之极。

吉拜:先“空首”拜,然后“顿首”拜。

凶拜:先顿首拜,而后空首拜。

奇拜:拜一次。

褒拜:褒为报,报拜,再拜的意思。

肃拜:女子拜礼,也称“手拜”。跪,拱手(右上),头俯至于手,与心平。

九拜礼节里,“肃拜”和“空首”也叫“答拜礼”,是常用礼节,《礼记曲礼下》:“凡非吊丧、非见国君,无不答拜者。”,“大夫见于国君,国君拜其辱。士见于大夫,大夫拜其辱。同国始相见,主人拜其辱。君于士,不答拜也;非其臣,则答拜之。大夫于其臣,虽贱,必答拜之。”,“男女相答拜也。”,可以看出,答拜礼为寻常礼仪,一般为尊者针对位卑者所行礼拜的回礼,而男女行答拜礼,意思就是男子行“空首拜”,女子行“肃拜”,唯一区别就是“男左女右”,女子手的姿势为右上左下。

妇女跪拜俑

所有的拜礼,到了东汉开始发生变化,由于胡床、胡椅的从国外传入,人们逐渐开始不席地而坐,而是有了坐具,笔者前文有介绍,这里就不赘述。然而,可以肯定地说,在重大礼仪中,拜礼依然延续先秦礼仪。

到了唐宋时期,这一礼仪发生变化,尤其是女子,不再行“肃礼”,而是拜而不跪的“万福礼”。说起万福礼,其实起源很早,早在先秦就有,最早是人们在行礼时,口中道“万福”,并不特指动作,而且是男女通用,因而只能称之为祝福语和吉祥语,而不是特定礼仪。

东晋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局部)

“万福”最早记载见于《诗经》,如《诗经·小雅·桑扈》:“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敖,万福来求。”,大意为:“觥筹交错,美酒佳肴;君子交往,谦虚不骄,万福骈集,受天佑报。”。此中“万福”只是一个词汇。

在东汉赵晔编撰的《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记载越王勾践和大臣范蠡、文种入臣于吴的事情。临走前大夫文种有祝酒辞:“去彼吴庭,来归越国。觞酒既升,请称万岁!”,到达吴国宴会时,“范蠡与越王俱起为吴王寿”,祝辞有“四海咸承,诸侯宾服。觞酒既升,永受万福!”。可见,当时“万福”和“万岁”一样,都是祝颂之词,通俗说就是吉祥话。

东晋顾恺之《列女仁智图》

因而,在古礼中,“万福”只是一种礼仪伴随语,并没有单独出来成为礼仪。而且在很多场合都适用,并且如同古代通用的居家服饰“深衣”一样,不管贵族、庶人、男子、女子,都通用。

然而,在唐代武则天执政时期,由于当时阴盛阳衰,“母仪天下”,因而女子的地位非常高。于是武则天下令,在行为礼仪上,女子不必再行跪拜肃礼,而是“跪而不拜”。

宋 佚名《宋仁宗皇后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点,有历史记载。《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王溥传》记载,王溥历任后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因而非常被宋太祖敬重,而王溥的儿子王贻孙(字象贤)也非常聪慧,博览群书,藏书万卷。有一次,宋太祖询问宰相赵普:“拜礼何以男子跪而妇人否?”,赵普便问礼官,结果没人能对。

这时,王贻孙回答道:“古诗云'长跪问故夫',是妇人亦跪也。唐太后朝妇人始拜而不跪。”,大意是古代女子也实行跪拜礼,然而到了武则天朝,才得以改变。赵普问他出处,王贻孙说:“大和(827年—835年)中,有幽州从事张建章著《渤海国记》,备言其事。”,于是赵普大称赏之。

唐代仕女陶俑

可惜的是,张建章所著作的《渤海国记》已经轶失,因而无法找到原文,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武则天时期专门制定了妇女礼仪,即“拜而不跪”,关于唐代女子行礼姿势,从如今大量考古陶俑中可以看出一点端倪。

鉴于唐代座椅已经在上层贵族普及,因而,所谓的“跪而不拜”有两种形式,其一就是如果席地而坐或者重大仪式,那么还是“肃拜”,即两膝跪地,两手掌至地,腰与地平行,头略低。其二则是大多场合,适用于床榻和站立方式,大致为:“敛衽,正身直立,上身微前倾,双手合拢在胸前,微曲膝,稍作鞠躬虚坐之势。”。

唐代仕女陶俑

至于万福,从先秦传下来,作为吉祥语和祝福词,一直是行礼时常用的,因而也就保留下来。如唐代韩愈的《与盂尚书书》:“未审入秋来眠食何似,伏惟万福。”,《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见一白衣秀才从正东而来,便揖和尚:‘万福,万福!和尚今往何处?’”,虽然没有女子道“万福”记载,然而有不少陶俑出土,可以推断女子“拜而不跪”,并且口中称颂“万福”。

唐代仕女陶俑

唐代不太确定万福礼,可是宋代就有确切证据了。南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卷五:“(陆象山家)每晨兴,家长率众子弟致恭于祖祢祠堂,聚揖于厅,妇女道万福于堂。暮,安置亦如此。”,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王广津(建)《宫词》云:‘新睡起来思旧梦,见人忘却道胜常。’,胜常,犹今妇人言万福也。”。可见,宋代妇女行万福礼已经非常流行。

晋祠 叉手侍女像

再一个就是宋代流行“叉手礼”, 宋人《事林广记》:“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收不可太着胸,须令稍去二三寸,方为叉手法也。”。从宋代佚名绘画《杂剧人物图》(如下)可以看出,右边女子行叉手礼,动作是左腿前半步,叉手礼放于胸腹前,微低头,双腿微屈膝上下揖动,口中道“某官人万福”。综合印证,宋代女子的万福礼,应为“叉手万福礼”:敛衽,合手(叉手)于胸腹间,并膝,右腿后曲,微曲膝,微鞠躬,口道万福。

宋代佚名《杂剧人物图》

到了元明时期,延续宋代叉手万福礼。不过随着元杂剧戏曲的流行,一些古代的礼仪被照搬上去,并且作了一定的艺术加工,反过来影响习俗。比如妇女的叉手万福礼,变成右手搭在左手上,搭在右腰边,左脚前半步,微微踹身屈膝低头,口说万福,目的是为了艺术形象更加好看。这种万福礼逐渐被权贵富绅模仿,进入上层社会,明朝永乐年间为宫廷所用,称“女子万福礼”,此时不再是叉手,而是右手虚搭在左手上,放在右腰边,左腿前半步(或说右腿后退半步),身体微屈低头,口称万福。

到了清代,清初虽然有剃发易服剧烈变革,可是有“男从女不从”一说,于是女子万福礼得以保持明代礼仪。然而,满族妇女的“蹲安礼”也被引入中原,蹲安礼也叫蹲礼,其实就是单腿安礼,行礼时女子上身腰部以上挺直,不低头双目直视受礼者,面带微笑,双腿并齐,双手轻抚在双膝上,双膝微曲150°角,呈半蹲式。

蹲安礼本来是在旗人中流行,然而到了清朝中叶,由于满汉交融,不少汉族官员,在家里会客经常有满族官员,因而蹲安礼开始在汉族官员富绅之间流行,逐渐取代了汉族的万福礼,唯一保留的是“口称万福”,然而民间依然在延续汉族的万福礼。

由于蹲安礼和万福礼比较相似,因而很多人误以为蹲安礼就是万福礼,并且一些影视剧也粗制滥造,经常张冠李戴,清明不辨,左右不分,再加上辛亥革命后,彻底取消了跪拜礼和万福礼,因而,如今的百姓,很少有知道如何行万福礼了。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古典戏曲中,诸如蒲剧、晋剧、秦腔、豫剧等,依然保留着万福礼(不是蹲安礼),许多传统曲目都有典型的万福礼,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古代女子行礼时的翩翩身影和优雅姿态,这也是非遗的功劳吧。

5. 唐代仕女玉雕图片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从古至今,劳动人民和艺术工匠创造了众多精妙绝伦的手工艺品。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民间工艺品种类多达70余种,若具体到某地,保守估计也有数百上千种,如此庞大的数量,单靠一个人、一个单位的统计是非常困难的。以下是,天津民俗博物馆的董季群老师主编的《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一书中所收录传统手工艺品种类:

简单统计了一下具有地区代表性的手工艺品。以下几个大类为代表:

1、彩塑

【泥人张彩塑】产地天津,以张明山雕塑技法和风格为代表,“触手成像,神采悉具”。

【河北泥玩具】主要产地在河北玉田新城,艺人多为农民。

【惠山泥人】因取江苏无锡惠山泥土捏制而得名。

【咕咕小哨】产地河南,以浚县和淮阳为佳。

【凤翔彩塑】产地陕西凤翔,大致分为泥耍货挂片立人摆饰四类。

【西安泥哨】又名陶叫叫,产地西安鱼化寨。

2、陶瓷

【景泰蓝】产地北京,因明代景泰年间为主要发展时期且以蓝釉为佳而得名。

【山西琉璃】产地山西,种类有琉璃砖琉璃瓦“法花”及室内陈设品。

【宜兴陶器】产地江苏宜兴丁蜀镇,以日用品为主要产品,其紫砂陶均釉陶器彩陶青瓷尤为著名。

【石湾陶器】产地佛山石湾镇,以古雅朴拙形神兼备为特色。

【坭兴陶器】广西钦州产。取当地红土为原料,无须施釉,只打磨表面即有光泽。

【建水汽锅】产地云南建水,其特点是色如古铜声如磬鸣光洁如镜。【龙泉青瓷】产地浙江龙泉。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景德镇瓷器】产地江西景德镇,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为独特风格。【钧瓷】产地河南禹县,因古代属钧州而得名。观之有景叩之如磬。【汝瓷】产地河南临汝,古名汝州而得名。【醴陵瓷器】产地湖南醴陵,作画于粗坯,上釉烧煅,五彩画面,极富动感。【永胜瓷器】产地云南永胜,始于同治年间,分日用摆设两类。

3、料器

【北京葡萄常料器】一百多年前,一位叫常在的蒙古艺人因擅长制作料器尤其是葡萄为最,人称“葡萄常”。【山东博山料器】产地山东博山,明代永乐景泰年间发展起来,最著名的有内画花球雕刻等。

4、雕刻

【北京雕漆】产地北京,又称剔红。【吉林树根木雕】产地吉林长春。主要产品为古代仕女,依势象形,顺其自然,意趣横生,别具一格。【大连贝雕】产地大连。为全国贝雕首倡,表现为丰富,富有东方艺术特色。【抚顺煤雕】产地抚顺,现代煤雕始于1906年,为根雕艺人赵昆生首倡。【徽州砖雕】流行于安徽徽州,多镶嵌于门楼上或屋檐墙面上。题材多为人物动物植物等。【河州砖雕】流行于甘肃临夏,古为河州,故名。民间住房寺庙庭院等建筑常可见之。红园东公馆砖雕艺术保存最完整。【浙江三雕】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青田石雕。东阳木雕多为佛像雕刻,明代向建筑发展;黄杨木雕多雕刻小型人物。【福州三雕】寿山石雕龙眼木雕牙雕。寿山石传说为女娲补天之石。多为小型艺术品。

【墨鱼骨雕】佛山艺人发掘,艺人梁次作品多映广东风光。

【海南椰雕】风格古朴,造型美观,明代被列为“天南贡品”。

【广西三雕】北海贝雕合浦角雕东兴石雕。

【贺兰石刻】产地宁夏,以贺兰石为原料。

【和田玉雕】产地新疆和田。

【雄精雕刻】贵州传统雕刻工艺。

【剑川木雕】产地云南剑川。

5、砚

【台砚】也叫段砚。以山西五台山段亩山石为原料而得名。以紫黑绿为佳。【鲁砚】有金星尼山红丝徐公淄等品种。金星砚遍部布金星,扣之有声,被称为“羲之砚”。【西砚】浙江江山出产,旧属衢州府,古称西安,因此得名。【歙砚】取材江西蝥源龙尾山石而得名,蝥源旧为歙州,故名。南唐后主李煜推为“天下冠”。【端砚】取材广东端州(今肇庆)。唐朝始产,中期遂名冠全国,被列为贡品。【洮砚】取材甘肃临夏洮河得名。石质碧绿,晶莹如玉,吸收端砚歙砚雕刻之长,发挥甘肃“透雕”之优,玲珑剔透,典雅大方。【思砚】贵州岑巩旧称思州,故名。砚中无水时哈汽即成露液。

6、剪纸

【蔚县窗花】以阴刻为主。一般剪纸多为单色,惟独该地剪纸刻后染色,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说。

【黄岛剪纸】产地青岛市郊陈家材。不用刀刻,以剪为工具,阴阳剪法俱用,阳文线条工整细致;阴纹线条粗壮有力,大刀阔斧,结构简练。

【延安剪纸】西北地区具有独特风格的剪纸艺术品。产地陕西西安。

【丽江剪寿字】流行于云南丽江纳西族的剪纸艺术之一。构图精巧,结构谨严,线条流畅,刀法洗练,装饰性强。

6. 唐代仕女雕塑

襦裙服是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装束。唐代的襦指的是一种衣身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唐代女子穿着襦时,将其束入裙中,不同于与其他朝代。初唐时期的襦较为保守,多采用交领和直领,盛唐时由于交流广泛,思想开放,襦流行起袒领,在唐代史书中记载,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嫔妃和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也可以半裸胸以取悦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

唐代女子服饰襦裙装中装饰包括:帔帛、裲裆、半臂、褙子、幂蓠、帷帽和披肩。帔帛是受西域文化的影响,从西域民族和国外服饰中演变过来的。裲裆是一种套身于大袖衣的外面而不遮掩大袖的短袖外套。半臂和褙子也是短袖的罩衣,样式为短袖于衫,身与衫齐而大袖。幂蓠和帷帽都是唐代妇女出行时,为遮蔽脸容的帽子。幂蓠的裙身可以罩身,到永徽年间以后,帽裙缩短至颈部,从而称之为帷帽。而披肩则是从狭而长的披子演变而来,后来逐渐成为披之于双臂,舞之于前后的飘带,这是中国古代仕女的典型服饰,在盛唐及五代最为盛行。

7. 唐代玉仕女成交价格

叫尺牍,信礼。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扩展资料:

尺牍解析:

尺牍是一个词语,读音为chǐ dú,指古人用于书写的长一尺的木简;信札,书信;文辞或者墨迹,字迹。木牍的规格据记载有几种,但多长一尺左右,故有“尺牍”之称,多用于书法、绘画。

在纸张发明之前,用竹木或帛,制成尺把长的版面,用以书写记事,叙情表意,传递消息,因此有尺素、尺函、尺牍、尺鲤、尺笺、尺翰、尺书等多种称谓,其中以尺牍用的最早也最多,故成为信件的代称。

8. 唐代仕女玉人价格

满江红·敲碎离愁》

宋代:辛弃疾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栏干曲。

译文:

仿佛要把我满怀的离愁敲碎似的,纱窗外,阵阵清风把翠竹摇得簌簌作响。自从他走了之后,悠扬的玉箫声也从此听不到了。我倚在高楼上苦苦思念着,有多么孤独冷清!

眼前已是暮春三月,到处飞絮落花,令人怎么能够开怀。举头望去.远处的群山一片碧绿——眼看夏天就要来了。有什么办法呢?我只有拿起他寄来的信,从头再读一遍。

倾诉相思的字句,徒然充满了信纸。可是相思之情,何时才能得到满足?哎,是什么东西滴落衣襟上?那是满把的泪水啊!但愿漫山遍野的芳草,不至于让他迷失道路。

讨厌的是簇簇垂杨,却老是遮断我眺望的视线。最凄苦的时刻,就是月亮在苍茫的暮色中升起来时,我还倚着栏杆守候着、守候着,却不知守候什么。

2、《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代: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译文: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3、《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宋代: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译文:

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却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与思念。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

《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

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赏呢 ?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

4、《过垂虹》

宋代:姜夔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译文:

我自创的新调,音韵是如此和谐美妙;小红轻轻地唱着,我为她伴奏,吹着洞箫。

一曲唱完,小船已摇过了吴江县城;回望经过的水路,轻烟绿波,还有那一座座美丽的石桥。

5、《长安古意》

唐代:卢照邻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译文:

楼阁上的仕女与别人相对望而不知对方是谁,路上相逢又会知晓对方?

问她们可曾吹箫,她们答说曾经学习舞蹈度过花样年华。

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愿做凡人不羡慕神仙。

比目和鸳鸯真是值得羡慕,只是君看不见他们成双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