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核雕迷乐头视频教程(核雕弥勒头)

1. 核雕弥勒头

橄榄核核雕的八大弥勒不仅好看,而且盘在手里玩呢还手感好,弥勒的寓意是好的,不仅招财,而且还辟邪护法,每个弥勒的表情都是栩栩如生的,每个手里拿的袋子都是不同的摆放,弥勒一笑带来好运,手持袋子可以招来八方来财,所以入手弥勒橄榄核会带来好运的。

2. 核雕弥勒开脸

选料

选料对雕刻作品是否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在选料时,不但要选择质优色美的原料,而且还要在原料的形体方面加以考虑。一般是讲原料的形状与作品的形象大体形态相似,雕刻起来就比较顺利。

画样

画样被分为两步,第一步先要在纸上试笔,画出作品的样稿,这被称为纸样。

第二步是在橄榄核子上面画样,也叫勾样。

成型

按照橄榄核子上面的画样,进行雕刻,创作出整件作品的大体廓,这一步骤被称为成型,当然这只是一个比较粗糙的廓,需要比较细腻的东西还没有得以体现出来,还要进一步的加工。

雕刻

这是整个工艺流程中的主题部分,在这个环节中,将完成整个核雕中的主体部分,这一环节完成后,一件作品比较完整的廓就已经形成了。

开脸

又叫开眼,取画龙点睛中的点睛之意,是橄榄雕刻作成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橄榄核雕工艺师始终对这一步骤高度的重视,因为这一环节的成功与否直接反映橄榄核雕艺术品之神韵的有无与高下开脸水平的高下,不仅可以显示橄榄核雕创作者本人对一件作品的理解程度,同时也能够直接表现出创作工艺的真实水平 严格地说,抛光其实不属于橄榄核雕的创作流程,而属于后期的装饰性处理,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作者采用这一处理方式,也就将其列入了创作的整个过程。

抛光

1、点油,在橄榄核雕上面点上一些橄榄油;

2。、打蜡,将抛光蜡打在布砂上;

3、抛光,将橄榄核雕放在抛光机的布砂上,加以打磨,抛光后的作品,光泽温润,不仅充分呈现橄榄艺术品的神韵,而且更便与保养与收藏!。

3. 弥勒佛核雕入门教程

荷叶弥勒核寓意是象征大度,开心的。所以佩戴荷叶弥勒核雕是指求大度,开心。

荷叶弥勒,核雕中的弥勒往往是袒胸露腹、笑容可掬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其身形寓意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有诗赞曰: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而弥勒身上的袋子里多为财宝、金钱、美玉等吉祥吉利之物,祈愿美好生活的到来。

4. 核雕弥勒的寓意

九龙题材的橄榄核有飞黄腾达、平步青云、成为人中之龙的寓意,佩戴者多为男性。戴九龙核雕不仅能展现个人高雅的品位,还能驱邪保平安,寓意可以说非常好。

佩戴弥勒佛手串寓意着慈悲善良,弥勒佛有着悲天悯人之心,传递了一种善良宽容的精神,引导人们要善良大度。

弥勒佛被称为布袋和尚,佩戴弥勒佛手串能让人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弥勒佛还有寓意着福气、平安。

5. 核雕弥勒头部比例

先用柑榄油擦一遍,然后用棉布盘玩,盘得很亮而且出包浆了,玩得黑红黑的也就盘完好了,还需盘玩很反才能盘亮盘出包浆的。

6. 核雕弥勒佛在手里盘玩好吗

佛教的八种法器,金鱼、宝伞、宝瓶、妙莲、右旋白螺、金刚结、胜幢、金轮就是佛教的八大法器

7. 核雕弥勒文案

寓意是生活美满,寓意保平安、官运亨通。其中童子弥勒还有多子多福,合家欢乐的寓意,橄榄核弥勒佛是象征大度,开心的。

橄榄核手串佩戴的寓意是和平喜悦。橄榄核手串以造型秀丽、线条流畅、细腻精微。橄榄核手串其所蕴含的寓意会因雕刻图案不同而有所不一样,总而言之,拥有和平喜悦的橄榄核手串佩戴于手腕上,其所带有的寓意也是和平喜悦的。

8. 核雕弥勒头图片

第一阶段,盘亮

在我看来盘亮就是一种抛光、打磨的过程。我们的手指都有指纹,而这种指纹就相当于上千目的砂纸,我们每天的盘玩就相当于在给它抛光,只不过过程过于缓慢。

另外很多人忽略了刷的重要性,刷橄榄核可不仅仅只是把脏东西刷出来这么简单。刷的过程其实更是在抛光,让汗液、水分分布更加均匀 ,外层的氧化更加充足。而刷的程度越频繁,其实对盘玩效果越好,抛光的质感更细腻。

之后就有那种挂瓷的感觉了。形成了一种玻璃状光滑的质感。

第二阶段,盘红

橄榄核经过长时间的把玩,核雕本身的质地会发生变化,水分蒸发、重量变轻、木质也逐渐的坚硬起来。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它的颜色也慢慢的变得红润起来!这个就是挂瓷之后慢慢的向包浆做转化,同时手里的作品所有棱棱角角都基本把玩的润了。

第三阶段,盘透

橄榄核把玩到红润包浆这个过程是一个简单而漫长的过程,一般要在3年甚至以上才会晶莹剔透。一般颜色呈黄里透红或者红里透黑,颜色的不同是因为个人体质和把玩方法的不同造成的。

9. 文玩核桃弥勒是啥

蓟县佛肚,产地:天津蓟县,最早叫蓟县官帽,因肚子比较饱满,被玩友形象的比作弥勒佛的肚子,故而起名:佛肚。

特点:高桩,大肚,平底,气门大,蜡皮质。

蓟县佛肚属于小众品种,皮质不错,油性很足,属于帽子类,市场上不太常见,手感较饱满,底部非常有特点,两个气门如一双眼睛,后期走色漂亮。

10. 桃核雕刻弥勒

《桃核之舟》的原文和译文

明代:李日华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

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肢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文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八扇;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刻有船桨,刻有炉子;刻有茶壶,刻有书画横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