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北宋瓷器种类? 北宋有名的堂号?

一、北宋瓷器种类?

北宋瓷器种类有汝窑、官窑、哥窑、龙泉窑、均窑。

1、汝窑

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2、官窑

皇家自办,烧制御用瓷器,在当时俗称“官窑”。官窑风格,规整对称,宫廷气势,高雅大气,一丝不苟。因为胎土含铁量极高,手感沉重,胎土呈深黑褐色,后称”紫口铁足“。釉面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温润如玉。釉面多层反复细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庄重大方。

3、哥窑

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 文武片”等。这是传世哥窑的主要特征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炉、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见仿古造型,底足制作不十分规整,釉面常见缩釉和棕眼。

4、龙泉窑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因其主要产区在龙泉市而得名。龙泉窑釉色苍翠,北宋时多粉青色,南宋时呈葱青色,没有开片在器皿转折,往往露胎呈现胎色,瓷釉厚润,装饰上很少刻花、划花,而流行用贴花、浮雕,例如在盘中常堆贴出双鱼图案,在瓶身上贴出缠枝牡丹图案。

5、钧窑

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至今无人能仿造。宋代受理学的影响,反应在瓷器上就是规整对称,无论是造型或纹理都遵循这一原则,特别是北宋官造钧瓷,不论文房用具或大型祭器都严格遵守这一原则。规整对称,高雅大气,宫廷气势,一丝不苟。其势沉重古朴,明亮而深沉。

二、北宋有名的堂号?

三槐王氏是王氏重要的望族之一,该望族形成于北宋真宗时期,一般家族均以地名郡望著名,唯独三槐王氏是个例外。该堂号在王氏众多分支中仅列太原王、琅琊王之后,位居第三。但就影响而言,王旦久居相位地位显赫,使得子孙后代飞黄腾达而长久不衰,三槐王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在很多地方,“三槐”一词几乎与王姓画上了等号。历史上三槐王的发祥地在今莘县莘城镇群贤堡村确定无疑。而作为王氏宗祠的三槐堂,更成为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三、南宋瓷器和北宋瓷器的区别?

一、釉色上的差别。北宋时期的龙泉窑最初受到越窑与瓯窑的影响,釉色为青黄或淡青色,南宋时期则出现了梅子青和模仿汝窑的釉色;而元朝的龙泉青瓷的釉色则有青中带黄或青灰色。这种釉色上的差别是因为釉的成分与工艺差别导致的: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的釉含钙量较高,是典型的灰釉,而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的多种釉色则是通过控制含铁量、瓷器的烧成温度计气氛进行调整的。

二、底胎上的区别。北宋时期的龙泉窑瓷器的胎为瓷石烧制而成的灰白胎,南宋时期则为瓷石与紫金土混合烧制成的“黑胎”。

三、纹饰上的区别。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普遍装饰着刻划花,花纹有莲瓣、牡丹、菊瓣、龙纹等;南宋时期的龙泉窑瓷器则以刻花为主,划花为辅,有时也会出现花口,花纹与北宋时期基本相近。

四、器型上的区别。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有盘子、碗、执壶、梅瓶等,从器型上来看相对优美。而南宋时期的器型则更为丰富,此时除了日常器皿之外,还出现了文房用具和陈设供器等,同时也烧制了一些娱乐用品。

五、整体风格上的差异。如果说北宋的龙泉青瓷仍然受到越窑等其他瓷器种类的影响,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那么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则宋朝生活的那份典雅与细腻。

四、北宋汝窑瓷器裂纹特征?

1,汝窑的上面的痕迹也不叫裂纹,叫开片,汝窑的开片有直开片、斜开片、大开片、小开片等几种。斜开片和鱼鳞纹是汝窑的一个创造,也是汝窑非常重要的外观特征。在中国古代能够掌握这种技术的窑场虽然不止汝窑一家,但也为数不多。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

2,汝窑瓷器的胎色细腻,在胎土中含有少量的铜元素,对着太阳光看会看到微微发红的迹象,同时略带有浅黄色。汝窑的釉色一般以玛瑙入釉,外表呈现天青、淡蓝较多,也有青绿、墨绿、月白等釉色。汝窑也作用于瓶、盘、碗、水仙盆等日用器。

3,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因此开裂原是瓷器烧制中的一个缺点;但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而制出的开片釉,变成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了。

五、稀少的北宋官窑瓷器的特征?

稀少的北宋官窑瓷器特征如下:

1、北宋官窑瓷胎体特征。

北宋官窑器物的胎骨与汝窑基本相似,胎质精细,胎骨颜色一般为灰色,有深浅之分。

2、北宋官窑瓷釉色特征。

北宋官窑瓷釉质精细,釉面光润。颜色有天青色、粉青色和翠绿色,釉面布满浅黄色的开片纹。如故宫博物院藏有北宋官窑弦纹长颈瓶、仿古铜器三足炉和贯耳穿带壶等。釉色为粉青中微带浅绿,通体开大片纹。釉薄蕴润如古玉。

此窑由于烧制的器物口沿釉薄而透出紫颜色,底足无釉处露出深酱色的“炉胎釉”,故把这种现象称为“紫口铁足”。

3、北宋官窑瓷纹饰特征。

北宋官窑器物在花纹装饰方面与汝窑的器物特点一样。大多数器物都是素面无纹的,仅个别器物上有几道弦纹装饰。

4、北宋官窑瓷造型特征。

北宋官窑器物的造型、制作工艺均接近汝窑。属于盘、洗等器物都是用支钉法进行烧制的,器底留有很细小的支钉痕迹。其它器物都采用正烧法。属干瓶类器物的底足与其他窑器物底足相比稍高一些。造型品种比汝窑多,主要有盘、碗、瓶、壶、炉、尊以及笔筒、笔架、笔洗等文房用具。

六、谁是北宋最有名的宰相?

寇准在电视剧中一直都是一个清廉的官员,同时在宋朝激烈的政治斗争中。最后居然能够急流勇退,得到一个很好的结局。但是这些都是编剧的美好期望,在真实的历史中,他的结局并不是很好。可以说是相当的糟糕。

  寇准在少年的时候就考中了进士,成名很早,但是并没有停止学习,成为仲永。而是不断的进取,最后成了宋朝的宰相,但是由于他一生都是一个敢于直言的人,看到不好的事情都要说出来。人生经常小狐仙大起大落,最后被贬雷州,死在了这里。

  他年少的时候就非常的聪明,非常喜欢看书,所以在年轻的时候就考中了进士。最重要的是他还和宋太宗是连襟。这样的关系导致他虽然性格上不受人待见,但是毕竟本身就有才,虽然说话难听了一点。但是毕竟说的都是大实话。所以在太宗时期一直都受到了重用。

  当时他经常给太宗进谏。有的时候,只要是他认准了的事情,皇帝要是不答应,他能够扯着皇帝的衣服。一直在旁边诉说,知道皇帝能够回心转意。太宗念他是个人才,同时和自己还是连襟。所以对于这种情况也就忍受了。

  但是有的时候他明显又做得很过火,比如有一年,国家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旱灾。皇帝问群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毕竟在古时候一旦国家出现天灾都是人为皇帝的朝廷做了一些错事上天在惩罚天子。所以大臣们都顺着皇帝的意思,纷纷表示这个情况和皇帝没有关系,属于自然灾害。

  寇准却不罢休,知道皇帝最近没有好好待处理朝政的事情。所以他直接说这是因为皇帝偷懒,赏罚不分,才会导致上天降下惩罚。这样一来,很多的大臣认为他是一个不识趣的人,皇帝也逐渐的不喜欢他。

  后来辽军前来进攻的时候,势头很大,当时不少的大臣都主张南迁。但是他极力主张应该坚守,而且要求皇帝到最前线去鼓励士兵。最后前线士兵知道皇帝来督战士气都很高昂,多次击退了辽军,迫使辽军签署了澶渊之盟。

  正是因为这样,他在朝廷中得罪了不少的人逐渐的混不下去了,在很多的事情上根本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的退路。后来被贬到了雷州。并且最终死在了这里。

七、中国最有名的瓷器?

江西景德镇青花瓷,福建德化白釉瓷,河南汝窑瓷,浙江龙泉窑瓷,河南钧瓷,河北定窑瓷

八、湖南的瓷器很有名,最有名、收藏价值的瓷器是什么?

醴陵的陶瓷历史 清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 1905年,清政府官员,湖南凤凰人熊希龄和清大学士醴陵人文俊铎拟就万言书呈请清政府在醴陵创办瓷业公司和瓷业学堂,改良醴陵瓷业。

1906(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批准呈文,拔库银一万八千两创办湖南瓷业学堂和湖南瓷业公司,醴陵瓷器开始由土瓷向精瓷转变。

光绪末年,北洋副总理熊希龄政坛引退后,投资家乡实业,雇佣日本技师和景德镇绘瓷高手,在原来长沙窑釉下彩的基础上创烧了釉下五彩 1909年至1915年釉下五彩先后四次参加国内外赛会,在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意大利都郎博览会和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均获得金牌奖的“扁豆双禽瓶”被国外舆论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1918年湖南瓷业公司毁于兵火,后虽稍恢复,但由于国乱或国民贫穷,精细釉下彩瓷质优价高难被人接受,已属惨淡经营。

1930年前后,釉下五彩瓷基本停止了生产。

1956年,在毛泽东的关怀下,国务院批准成立醴陵瓷业总公司,拨款800万元建成醴陵窑。

1958年又成立醴陵瓷器公司艺术瓷厂(1964年更名为群力瓷厂),成为全国最具规模的釉下五彩瓷的生产厂家。

可以看出醴陵陶瓷有两个辉煌的时间 一个是1909年-1915年,但是釉下五彩价格很高,并且曾经一度失传,所以注定产量不会大,所以那时候醴陵还不是中国重要的产瓷地。

第二个辉煌时间就是1956年后,那时候毛泽东重点扶持了醴陵窑,并且恢复了曾经失传的釉下五彩,无论产量还是特色都有很大的提升,所以醴陵陶瓷出名的时间应该在1956年以后。

也就是说”三大瓷都“之说也应该在1956年后出现的。

九、康熙最有名的瓷器?

康熙一朝历史六十一年,青花瓷器经历三个阶段,是继永宣青花后又一个高峰。青花原料:有:石子青料,浙料,珠明料。尤其在康熙二十年后,把珠明料按照一定比例与石子青料和浙料的配合,达到了当时文人画家用水墨丹青在宣纸的分水,及墨分五色,翠毛蓝的效果。这一发现将瓷器工匠与文人绘画的绘画艺术完美的结合。这就是康熙青花发展对瓷器历史的贡献,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高度融合。

十、北宋有金、银包边的瓷器?

北宋时期给瓷器“包边”的窑叫“定窑”!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特征:

一是胎体轻薄,胎质洁白。

二是釉面多为乳白色,白中闪浅米黄色。积釉处常有泪痕状流釉,呈黄绿色。器物外壁釉薄处可见胎上旋坯痕。

三是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口沿则多不施釉,俗称“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