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祭红瓷有何来历?

祭红釉属于氧化铜釉类的一种,经有关部门测算,祭红釉中氧化铜的比例低于釉里红、豇豆红,但是却高于郎窑红、窑变红。相传古人在烧制祭红釉的时候,为了使釉色便加美丽动人,特别是为了达到“其色似初凝之鸡血”的鲜明效果,在配釉过程中还掺入了玛瑙、宝石、珊瑚、玉石等名贵的矿物。

考古发现,元代钧窑开启了以铜入釉烧制瓷器的先河。这一时期的景德镇窑,以氧化铜做为发色剂,烧出了以画面为主的釉里红瓷器品种,和器物表面通体表现为红色的祭红釉瓷器品种。

明初洪武二年在景德镇设御窑厂,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有青花、釉里红及颜色釉瓷器品种,风格和质量与元代晚期接近。

到了明中后期,祭红釉瓷器数量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制作祭红釉品种颇费工费时,在烧制过程中还难以掌控,明中后期的财力已经无力支撑。二是从成化时期开始,青花瓷器和釉上彩瓷器品种如斗彩、三彩逐渐发展并成熟,抢占了祭红瓷器的市场。

到了明代末期,由于上述原因,祭红釉技术几乎失传。

到了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时期随着国力的增强,景德镇的窑工们在明代槎窑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更大、更稳定、窑位更多、更好把控的新式窑炉。由于温区更丰富更加适合颜色釉瓷器发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明末祭红釉几近失传的情况下再次成功烧出了祭红釉瓷器。

到清后期,咸丰、光绪等时代也一直在烧制祭红釉瓷器,但是由于国力的衰退,这一时期的祭红釉瓷器整体数量和质量都不高,处于下滑乃至断档阶段。

到了民国军阀混战时期,临时大总统曹馄在景德镇定烧过一批以中南海办公地“延庆楼”为号的瓷器,其中包括两件高 70、口径 17、底径 23 厘米的祭红釉观音瓶。器物外表施祭红釉,口内施白釉,发色属中上等,整体无瑕疵,底部为仿康熙时期典型的台痕圈足,圈足中心单框内书“延庆楼制”四字篆书款。如此大的祭红釉瓷器,也是开创了祭红釉瓷器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