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清朝各时期瓷器有何特点

1、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琢器中如琵琶尊、马蹄尊、象腿尊、凤尾尊、观音尊、太白尊、苹果尊、杏叶尊、棒棰瓶、布布橙、倒载、柳叶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

2、雍正时期在器形的创作方面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双陆尊、三羊尊、虬耳尊、鹿头尊、络子尊、牛头尊、蒜口绶带如意尊、撇口橄榄瓶、太白坛、菊瓣盘等。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窑及永、成瓷器不仅胎釉、纹饰维妙维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乱真。

3、乾隆时期比较突出的造型有转颈瓶、转心瓶、转带瓶、花篮、扇子及书式印盒、书式金钟罩等。这一时期无论创新、仿古都达到了高潮,所仿铜、石、漆、玉、竹、木器以及象生物品均十分相似。

4、嘉庆、道光以后,则大多因袭旧制,很少见有创新之作。造型从精美蜕变为粗笨,已逐渐失去前期的优秀传统。

扩展资料

珍贵:12万件清代瓷器登陆黄埔港

2018年12月13日,在黄埔港一隅,6个堆放在岸边的白色集装箱引人注意。随着集装箱门被缓缓拉开,清朝“泰兴号”沉船事件中散失海外的12万件古瓷器,历经196年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

过去3年时间里,为了促成这批清代德化古瓷器回到故里,中国企业家郑长来和其团队经过多轮洽谈磋商,最终成功从英国联邦贵金属公司一次性购入,经过1个月运输到达黄埔港。

据悉,这些瓷器大都是18世纪至19世纪初在福建德化生产的专供出口的青花瓷,以青花盘、碗、杯、碟、罐、盖碗等日用瓷器居多,瓷器上的纹饰多为富有民族气息的生活图案。

其中,更有不少瓷器属于典型的德化青花瓷种类,包括灵芝纹青花盘碗碟、“晨兴半名香”青花盘、梅雀图青花盖碗,兰、竹和菊青花盘,青花小汤匙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代瓷器

1、顺冶时期--17年

顺治时期的瓷器,该时期由于明末的战乱,官窑处于衰败期,直到顺治八年统治者才有精力和能力恢复生产御用瓷器,以致传世的顺治御窑瓷器极少见,精致之作很少见。

2、康熙时期--61年

康熙御窑瓷器釉面光涓细腻,胎土淘练精细、胎体和其他各代的同体节器物相比都要重实,胎釉结合较好,器物内壁的釉面和外壁基本一致。器型奇伟浑厚,新创器型也较多。

3、雍正时期--13年

雍正时期被认为是清季盛世之一,清雍正官窑瓷器,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虽然仅存13年,但精湛绝妙,无与伦比,尤其是颜色釉方面成就卓越,仿古创新,新添十数种鲜艳的新釉色,代表了雍正官窑的最高水平,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制作之精冠绝于各代。

4、乾隆时期--61年

粉彩瓷器的质量不如雍正时期那样的秀丽淡雅,但在装饰工艺上渐趋繁缛,形制上丰富多样,特别是用于陈设的各种大器型,如转颈瓶,转心瓶,天球瓶,扁瓶,多角瓶等甚为流行。这些工艺繁复,色彩浓艳明丽的器皿是乾隆彩瓷制品中的杰出代表。

这一朝的官窑瓷以丰富,多彩的品种和制作精美而著称于世。由于乾隆元年至二十年,依然有唐英等卓越的督陶官和大批管理人才与能工巧匠。

5、嘉庆时期--24年

景德镇制瓷已明显不如乾隆朝,本朝留存下来的嘉庆官窑传世品数量相对减少,而且制作质量不十分高,各种品种风格基本与乾隆朝瓷器相似,创新之作极少。

6、道光时期--30年

在清代景德镇瓷业历史上,道光朝经历了不少波折。无论是瓷器造型还是釉彩方面和制作方面,都有一种不尽人意的草率作风。

7、咸丰时期-10年

景德镇陷入战乱,咸丰初年,太平军在长江江西的广泛活动,使御窑场烧造的部分瓷器无法运出江西。

咸丰五年,太平军石达开等在江西与清军作战,景德镇御窑厂在战乱中被迫停烧,传世的为咸丰景德镇官窑瓷应为咸丰五年前烧造,这一阶段,似乎可看成是清代中期与晚期瓷器的分野了

8、同治时期--13年

经历了咸丰朝激烈的战乱之后,至同冶五年。景德镇御窑厂终于恢复了烧造,由于连年战事,当地窑业元气大伤。

景德镇御窑厂官窑瓷器的烧造仅仅为勉强应付朝廷的一种公务,至于同冶民窑瓷,更是粗制滥造。

9、光绪时期--34年

这一时期烧造的瓷器数量很大,传世品也极为丰富,品种也十分丰富。其间有许多书本朝官款。

10、宣统时期--4年

宣统朝距现代仅一步之遥,本朝烧造成量可能有限,品种也不多,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颜色釉器等。

从传世品看,宣统官窑瓷烧造质量均较高,不管品种,样式,釉彩皆仿前朝,与光绪器基本相似,但同类作品制作比光绪器精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瓷器